一念之善!!

字在人心 2024-03-08 17:16:37

山东有一位富户元自实,早已娶妻生子,家道殷实。然而,尽管元自实自幼读书不多,却对那些才子佳人怀有深深的敬意。某日,当地一位姓苗的书生考中功名,即将赴福建为官,却因家境贫寒,筹集不起一百五十两银子的路费及人情费用而犯愁。

元自实得知此事后,因与苗家素有交情,又见苗书生为人诚恳,便慷慨解囊,借给他二百两银子,甚至连借条都未要求。几年后,山东战乱频发,元自实家破人亡,只好带着妻儿逃往福建。

在福建,元自实得知苗书生已成为平章大人的得力助手,便决定投奔他。他安顿好家人后,换上得体的衣裳,来到苗书生的府邸。只见府邸气派非凡,显然苗书生仕途顺利。

恰巧,苗书生乘坐马车外出,元自实上前自报家门,称自己是苗大人的故友。苗大人一听,立刻下车相迎,对元自实感激涕零,将他请入府中热情款待。然而,在连续几天的拜访中,元自实发现苗大人虽然口头上感激不已,却始终不提还钱的事。

元自实看着妻儿忍饥挨饿,心中焦急万分。他终于忍不住再次找到苗大人,而这次,不等他开口,苗大人便说:“元兄,当年你借钱给我做官之恩,我始终铭记在心。只是我为官清廉,俸禄微薄,这些年并未积攒下多少财富。如今你既然来了,我自然明白你的用意。这样吧,你把当年的借条拿出来,我这就把钱还给你。”

元自实闻言一愣,随即笑道:“苗大人,你忘了吗?当年你提出要写借条时,我便说信得过你的人品,所以借条根本就没写。如今你又提起此事,岂不是见外了?”

苗大人一听此言,顿时羞愧难当。他深知元自实为人宽厚,当年借钱给他时并未图谋回报,如今自己却因担心还钱而推三阻四,实在有违君子之道。于是,他立刻命人取出二百两银子交给元自实,并诚恳地道歉说:“元兄,真是对不住了。我这几日因公务繁忙,疏忽了此事。请原谅我的疏忽大意。”

元自实接过银子,微笑着说:“苗大人言重了。当年我借钱给你时,就没想过要你还。如今你能有今日之成就,我也为你感到高兴。这银子你就留着吧,算是我为你贺喜的一份薄礼。”

苗大人闻言感动不已,他知道元自实这番话是真心实意的。从此之后,两人更加亲密无间,成为了莫逆之交。而元自实也在福建安顿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我并未要求你书写,我对你有着充分的信任。你深受感动,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大人,您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呢?”“借条肯定存在,我记得我亲手写过,可能是你无意中遗失了。考虑到家乡的战乱,我理解你可能会弄丢它,我不会责怪你。这样吧,你给我十五日的时间,我会筹集资金然后归还给你。”元自实虽然内心不安,觉得这番话难以让人信服,毕竟苗大人的家中随便一件家具、字画,甚至是一杯茶,都可能价值远超二百两银子。然而,他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无奈回家等待。半个月后,元自实再次找到苗大人,苗大人又以没钱为由,让他继续等待。时间就这样在苗大人的拖延中流逝,半年过去了,苗大人始终未支付一分钱。

元自实为了筹集资金,不惜卖掉老家的房子,然后乘船前往福建,安置新家,维持生计。然而,他的积蓄很快就消耗殆尽,每天都充满了忧虑。在城中,有一个小庵,元自实常常去那里静坐,与里面的老翁轩辕先生谈论人生。新年将至,元自实看着家中即将耗尽的粮食,心中焦急万分。他再次找到苗大人,跪拜在地,泪流满面:“大人,新年将至,我的妻儿每天都在忍饥挨饿,家中已无分文,粮食也所剩无几。我实在无计可施。之前的借款,我可以不要了,只求大人能赐我一些钱财和粮食,让我能度过这个新年。大人的恩情,我永生难忘。”

苗大人沉思片刻,然后说:“好吧,还有十天就是除夕了,你到时候就在家等着,我会派人送去二石米和二两银子,让你过个好年。记住,不要外出,一定要在家等着。”元自实心中稍感安慰,向苗大人表达了感激之情。

十天后,元自实家中已经断粮,妻子甚至已经两天没有进食,只为了让孩子吃饱。元自实不忍看妻子挨饿,便让儿子在门口等候。快到中午时,儿子跑回来兴奋地说:“爹,有人背着米来了。”元自实心中一喜,急忙跑到门口等候。然而,那人却根本没有看元自实家一眼,径直走了过去。元自实以为那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弄错了地方,于是赶紧跑过去询问。然而,那人却回应道:“我此行的目的,是给张员外家送去米粮,张员外要用这些米来招待宾客。”元自实听闻此言,心中五味杂陈,便让儿子继续留守。不久,儿子又兴奋地喊道:“爹,有人背着包裹来了,里面哗啦啦地响,似乎是钱币。”元自实忍不住再次上前询问,那人却回答说是县令为了打赏游客而准备的零钱。这样的情况屡次发生,每当有人背着钱或米经过,元自实都会上前询问,但每次都失望而归,这些人并非苗大人派来援助他家的。

随着夜幕降临,周围的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放炮竹、守岁的欢声笑语中,美味佳肴的香气四处飘散,这更加刺激了元自实内心的焦虑。直到天快亮时,再也没有人经过了。元自实终于无法忍受这种被苗大人戏弄的感觉,他走进厨房,摸出一把刀,决定去找苗大人理论。

在前往苗府的路上,元自实需要经过轩辕翁的小庵。轩辕翁并未入睡,他看到了元自实匆匆离去的身影,想要询问,但元自实步伐太快,他没能跟上。然而,当轩辕翁回到庵里不久,他又看到了元自实,但这次他的步伐明显慢了许多。轩辕翁立刻上前拦住了他,问道:“天还未亮,你去了哪里?为何如此匆忙?又为何回来时,步履如此沉重?”

元自实从怀中摸出那把刀,扔在地上,叹了口气说:“老先生,我并无隐瞒之意。实不相瞒,我原本打算去苗府,趁他不备,了结他的性命。您也知道,他借了我二百两银子,多次催促也不还钱。上次,他还戏弄我,说除夕会给钱和米,结果什么都没有。但当我站在他的府邸前,我突然意识到,虽然他对不起我,但如果我杀了他,他的家人怎么办?他的孩子、妻子、老母亲将如何生活?杀了他一人,就等于毁了他的全家。唉,我宁愿他负我,我也不愿负他。所以,我回来了。”

轩辕翁听后大为欣喜,向元自实稽首恭贺道:“后生可畏,你将来必定会有大福报的!”元自实不解其意,询问原因。轩辕翁笑着解释道:“方才你前往苗府时,我观你头顶前后有诸多恶鬼相随;而你返回时,那些恶鬼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福禄寿三仙以及其他诸多神仙和仙童。这便是你内心转变所带来的福报啊!”一念之差,恶鬼即至;一念之善,福神自来。由此可见,即便在幽暗之地,仓促之间,亦不可萌生恶念。否则,将自损福德。元自实长叹道:“唉,虽如此说,然生活艰难,我……我实无颜面对家中妻儿。”闻听元自实家境困顿,轩辕翁慷慨解囊,以钱米相助。然元自实心念苗大人之忘恩负义,家中困厄,仍感郁郁。终于一日,元自实心生绝望,行至近山,跃入八角井中,欲了此生。孰料,落水之后,井水两分,现一小径,循径而出,眼前豁然开朗。但见一座宏伟宫殿,匾额上书“三山福地”四字。

入殿,见一道士,见元自实即笑道:“翰林,旅途滋味如何?”元自实施礼答曰:“旅途滋味,我已尝尽,道长何以称我为翰林?”道士曰:“君不记再兴圣殿草诏之事乎?看来君已饿忘前事。此有交梨火枣,君可食之,食后前尘往事,历历在目。”元自实食后果记前世为翰林,于大都兴圣殿侧草诏之事。

道士问曰:“翰林,前世有何过错,致今生受此苦难?”元自实答曰:“唯才华过人,自视甚高,轻视后来者,不肯荐贤,故触怒天帝。天帝罚我投胎转世,变得愚钝无比。”道士曰:“此乃天数,非人力可改。然君今生若能悔过自新,积善行德,或可转祸为福。”

元自实又问:“今有宰相贪婪无度,家财万贯,田产无数,其将来果报如何?”道士曰:“此鬼王贪婪成性,今已福满,将来必遭幽禁,饿鬼道中受苦。”元自实又问:“闻有平章大人不恤将士,其又将如何?”道士曰:“此人骄横跋扈,不恤军民,将来必有天谴。然天道好还,报应不爽。君宜以此为鉴,修心养性,积善行德。”

元自实闻言,心生敬畏,拜谢道士而去。自此以后,改过自新,积善行德,终得善果。此乃一念之善,福神自至之道也。“他滥杀无辜,未来会有何种报应降临?”“他是个残忍嗜血的魔王,手下还有三百名阴兵,个个铜皮铁骨,助纣为虐。如今,他的末日已至,将来必将遭受腰斩之刑。”“我结识了一位姓苗的大人,他曾向我借二百两银子,如今他家中富甲一方,却仍不肯归还。之前,他还戏弄我,承诺除夕送钱送米,却食言而肥。这种小人,将来会有报应吗?”道士回答道:“会的,你会看到的。我推算过,不出三年,天下将有大变。你应尽快寻个安全之地避难,否则恐遭池鱼之殃。福清村尚可,但福宁村更佳。你在外漂泊已久,家中妻儿盼你归来,速速归去吧。”

元自实依言而行,走出道观。回到家中,方知已过半月,而他在道观中仅觉半个时辰。此刻,他才恍然大悟,原来真乃仙境一日,人间一年。于是,携妻带子,迁居福宁村。元自实勤劳耕作,开垦田地,挖掘菜园。机缘巧合之下,竟挖得一罐,内有四百多两银子。自此,家境日渐殷实。

三年之后,天下果然大乱,苗大人亦难逃一死。一位老者将苗家的财物悉数送至元自实家中。这位老者,正是昔日的道士。然而,自始至终,元自实也未能得知道士的真实身份。

0 阅读:1

字在人心

简介:字行千里,万剑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