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八国联军没有彻底瓜分中国?

侍儿看历史 2023-12-14 17:50:07

长久以来,在世界史范围内,八国联军侵华的后续影响都被严重低估了。在战后瓜分胜利果实时,八国之间进行了一番激烈的博弈。这个事件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历史,可以说是为德国一战的失败创造了国际环境。

先来说说当时这八国内部的关系:

一、世仇难解类:法德世仇、英俄世仇。

法德世仇,拿破仑那会儿,法国很牛,拿破仑率法军攻陷柏林,法国士兵充分体验了德国妹子的风情,获得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包,法国军医也有了大量的治疗性病案例,拿破仑还臭不要脸地调戏人家普鲁士国王的老婆。

就是这位

拿破仑在西德意志成立了莱茵同盟,是法国的附庸;德意志境内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由拿破仑的兄弟出任国王;普鲁士除了割让大片土地,还需要偿付法国大量的战争赔款。这段时间可谓是“最窝囊的德意志时期”。

七十年后,德国成功报仇,普法战争法国大败,法皇拿破仑三世被俘,德军攻陷巴黎,德国士兵干的事跟法军差不多,不明白的去看看《羊脂球》,法国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这段耻辱让法国如鲠在喉,在下一场对德战争前,是不可能与德国和解的。

英俄世仇,自从英、俄联手打垮拿破仑后,19世纪的主旋律就是英俄大博弈。俄国的目标是获得一个暖水港,打破英国人的海上封锁,英国则坚决不让俄国人得逞。

双方在阿富汗、波斯、朝鲜、巴尔干半岛冷战,在克里米亚热战,俄国战败。这场战争迫使俄国停止了在巴尔干和小亚细亚方向的“硬扩张”,也就是用武力硬夺,将侵略方向转向东亚和中亚,随后就是俄国人侵占外东北和外西北。

二、抱团取暖类

法俄也是世仇,拿破仑的主力大军就是被俄国人打垮的,1814年攻入巴黎的反法同盟军队,俄军是主力之一;随后的克里米亚战争,英法又联合攻打俄国,俄国惨败,英法惨胜。

然而,此时法俄已经暂时“和解”,并缔结了法俄同盟。原因是:法国怕德国,沙俄怕英国。

法国非常想同德国和解,但是德国要求法国政府必须发表一个声明:“阿尔萨斯和洛林是德国的固有领土”,这显然是法国人不可能接受的,所以法国主动与沙俄套近乎。

沙俄这边也是因为德国,本来呢,普鲁士与沙俄是传统盟友,双方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就结下了深厚友谊。然而,这种同盟关系在德国与奥匈帝国签署同盟条约后破裂了。沙俄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存在直接利益冲突,局势已是剑拔弩张,而德国同所有国家结盟的前提就是对方认可“德奥同盟”,所以沙俄也同意与法国和解。但是,在这个节点,沙俄明确表示,法俄同盟不针对德国。

三、利益冲突类,这个就太多了,主要有六对。

日、俄矛盾,甲午战争后,日本想要获得对朝鲜和南满的控制权,最低限度是控制朝鲜,以南满作为与沙俄的谈判筹码;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在西方的扩张渠道被堵死,开始转向东方,谋划“黄俄罗斯计划”,即占领中国长城以北地区并统治,也包括朝鲜。

意、奥矛盾,此时,在德国的调和下,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其实是同盟关系,即德、奥、意三国同盟。但是,1866年,俾斯麦为取得德意志的主导权,对奥地利开战,意大利趁火打劫,也对奥地利宣战,并收复了之前被奥地利占领的威尼斯。此后,双方在边界划定方面一直龃龉不断。意大利认为奥匈帝国实际控制的特伦蒂诺、伊斯特拉也是它的领土,奥匈帝国则认为意大利占的便宜已经够大了,这两地本来就是自己的地盘。

德、意矛盾,意大利愿意与德国结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意大利的统一就是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完成的。

上文说过,普奥战争,意大利趁火打劫,收复了威尼斯;之后的普法战争,意大利又趁火打劫,收回了法国控制下的罗马,完成了统一。

但是,意大利在与德国结盟的同时,又与英国掰扯不清。在三国同盟条约签订时,意大利明确表示:这个条约成立的前提是,德国不得与英国开战,如果英德之间爆发战争,那么意大利有权利不遵守盟约。后来的一战,意大利就是援引该条款,加入了英国佬那边。

俄、奥矛盾,奥匈帝国意图在巴尔干方向扩张,而沙俄则认为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等国都是斯拉夫人国家,这几国是沙俄的“斯拉夫兄弟”,将其视为自己的天然势力范围。这是诸多矛盾中最激烈的一对儿,如果没有英、德镇场子,即德国不让奥匈打,英国威慑沙俄不要打,两家肯定要打得头破血流。

英、法矛盾,这几乎是“世仇”级别的,自17世纪开始,法国每在海外取得点儿地盘,像北美、印度,英国人都要将它夺走。一直到拿破仑三世上台,同意承认英国人是老大,法国甘当小弟角色,英法矛盾才有所缓和。

随后,两家联手打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克里米亚战争,英国也允许法国在西北非、印支半岛这些不太值钱的地方建立殖民地。

但是,此时双方在苏伊士运河、突尼斯等地方也有激烈冲突,不明白的朋友百度一下“突尼斯危机”。

四、铁杆儿盟友型,只有两对,即英日同盟和德奥同盟。

先说英日同盟,在整个慈禧掌权阶段,英国一直视清廷为“准盟友”,支持中国的洋务运动,使得中国成为在远东制衡沙俄的有效力量。在中法之战期间,英国人不允许法国军舰进入香港补给,却允许清廷从香港进口军火,这也是英国人态度的表现。

当然,英国人并没有停止对中国的侵略,像其对西藏的渗透一直在进行,但是整体而言,自慈禧上台后到八国联军侵华,中英之间再无大规模军事冲突。

慈禧对英国的态度也不错,清廷海关一直是英国人赫德全权控制,高效、廉洁,成为清廷主要的财富来源;北洋舰队也一度计划让赫德负责,但后来由于李鸿章、张之洞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光绪帝亲政后(1890年),在李鸿章的蛊惑下,清廷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联英制俄”的策略,表现在:逼走英国教习琅威理;从德国购买主战舰船;在朝鲜巨文岛事件爆发后(英、俄对峙),清廷宣布中立等。

这样,使得英国只能在远东地区另找代理人来制衡沙俄,它选中的正是日本。在甲午战争爆发前,英日签订《英日通商航海条约》,英国归还所有在日本的租界,取消英国人在日本的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承认日本与英国平等。

其实英国也是没办法,当时东亚地区就两个国家,一个中国,另一个就是日本,要想在东亚遏制俄国人扩张,清廷不配合,就只能找鬼子了。

谁承想,鬼子这么给力,甲午一战击溃清军;且英、日双方对俄都有核心利害冲突,所以日本就成为英国的盟友,双方的军事、政治同盟条约在1902年正式签订。

德奥同盟,这个就不用多说了,两国都是德意志人主导的国家,同文、同种。之前的普奥战争,虽然奥地利败了,但是德国人给足了奥地利面子,只要了之前两家合伙抢的丹麦地盘,赔款一点儿没要,随后两家就结成了铁杆同盟,一直维系到一战结束。

五、暧昧型关系,英、德。

在当时,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他们在过去三百年内相继打垮了西班牙、荷兰、法国的海上力量;德国则拥有世界上强大的陆军,后来的一战证明,英、法、俄、美的陆军一起上,也只能跟德国陆军打个平手。而且,两家在世界范围内并无严重的利害冲突。一个老牌霸主,一个新兴强国,看起来这是最美好的同盟关系。

然而,正是因为两家都很强,所以谁也不想当另一方的小弟。

英国要求:德国加入英日同盟,背书条件是:德国与法国发生战争,英、日可以不遵守同盟条约;

德国要求:英国加入德意奥同盟,背书条件是:英国与沙俄发生战争,德国可以保持中立。

最后,英国人让了小半步,即两家单独结盟,无主次之分,但是德国不得主动进攻法国,德皇威廉二世拒绝。

综上,理顺完这些关系大家可以发现,新兴的德国是最吃香的,它与奥匈、意大利已经结盟,与沙俄存在历史友谊,与英国人暧昧不清,只有法国与其有尖锐矛盾。如果一战此时开打,德国可谓是游刃有余。

好啦,介绍完内部关系,再谈瓜分方案。

联军当时分为三大派,即“硬瓜分”、“软瓜分”和“有限占领派”三派。

硬瓜分派:法、俄,它俩的方案是:长城以北全部割让给沙俄,成为其领土;两广、云南则成为法国的殖民地,与印支半岛合并,建立“大印支区”;其他地方你们爱咋分就咋分。

这两货之所以如此饥渴,是因为它俩之前都被英国人整得很惨,法国被英国人抢走了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地,终结了拿破仑帝国;沙俄被英国人堵死了向巴尔干、小亚细亚扩张的出口,都想从中国身上把失去的地盘找回来。

软瓜分派:英国,坚决反对对中国进行实质性的占领和瓜分,主张以“期权”的方式划分势力范围,即“或有权”。这种瓜分是纸面上的,即承认某国在中国某地区有“优先侵略权”,但是实际占领时他国许不许可另说。

当然,英国人的这种态度与“绅士、文明”什么的无关,主要原因是它当时实在是吃不下了。那会儿英国的殖民地,包括整个南亚+缅甸+三分之一的非洲+加拿大+澳大利亚,面积接近3000万平方公里。中国的情况与印度类似,都属于人口密集型的地区,英国统治印度就已经很费劲了,各地暴动此起彼伏,实在是没精力再管中国了。

但是,英国人又不想让别人吃,特别是沙俄。在八国之中,只有沙俄领土与中国接壤,兵力投送很方便,一旦长城以北被沙俄实际控制,再让它吐出来就得打世界规模的大战了。

有限占领派:日本和德国,它两当时不是一伙的,但是它两的诉求是相似的,都想实际、有效控制中国一个省,多了不要。

这倒不是因为它两谦虚、文明,而是各有各的苦衷。

德国的苦衷是中国距离其本土太远,而德国海军当时处在上升阶段,并不够强大,向如此远距离之外大规模投送兵力不现实,日常管理、联络也不方便。

日本则是受限于当时的国力贫乏,说它是列强都算抬举它,它在接收台湾过程中损失的军队比甲午战争都要多,就算给它几个省,它也吞不下去。

所以,这两个货只想要一个省,德国想要山东,日本想要福建。

至于奥匈和意大利,它两在英、法、德、俄面前都算不上是列强,美国则是抱着“有便宜就占、没便宜滚蛋”的隔岸观火心态。

好啦,这就是当时的大致情况。

说完列强,再说说清朝。

其实呢,参与此战的清军,仅限于当时位于直隶、山西的军队,山东的袁世凯、两广的李鸿章、两江的刘坤一、铁路的盛宣怀、两湖的张之洞、闽浙的许应骙,都拒绝响应朝廷诏令出兵。所以,虽说北方清军败得窝囊,但其实东南广阔地域的各种清军、地方武装,实力保存得很好。真到了亡国灭种的地步,他们也会拼死一战,八国联军也得正经地打一下,中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瓜分”的。

针对以上情况,英国人就与德国人联合,对法、俄施压,逼迫它两放弃实际占领的想法。

法国很配合,因为它的本土距离英、德太近了,一旦它不听两国联名的指令,那么就会变向促成英德针对法国的联盟,这样法国海外有再多殖民地,其本土也保不住。而且,慑于英德同盟可能的达成,法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所有与英国有矛盾的地区让步,与英国人结成了同盟。

沙俄却很不配合,它表面上答应了英国人的请求,暗地里却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出动了二十万大军占领了东三省,并划入沙俄行政区划管理。

俄国人将金州半岛命名为“关东州”,设“关东总督府”,管辖东北三省;1903年,俄国人又将“远东总督府”从海参崴迁至金州,这是打算正经在这里过日子了。

英国、日本多次要求沙俄撤军,沙俄置若罔闻,并加紧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向远东方向增派军队。在警告无效后,日俄战争爆发。英国人由于受困于布尔战争,没有直接派兵参战,但是给予了日本武器、经济、护航、情报等支援。

多说一句,布尔战争英国人花了11亿两白银的军费,比清廷对外实际赔款总额还要多。

而另一方面,战争期间沙俄向德国求援,德国却保持中立。

这样,八国联军分赃会议上德国不支持沙俄方案,日俄战争期间德国的表现,德国始终坚持与奥匈帝国同盟的态度,让沙俄彻底倒向英国。日俄战争后,英、法、俄、日同盟建立,德国瞬间被孤立。

0 阅读:4

侍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