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大师陈赓的幽默故事

论文史谈哲思 2023-11-12 00:49:01

在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中,有两个最会活跃气氛的人,平时战友聚会,常常是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笑声,现场热闹非凡。这两个人,一个是陈毅,另一个就是陈赓。

陈赓在国共营垒都是很有影响力的传奇式人物。他二十岁不到就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当徐向前都还默默无闻的时候,已经位列“黄埔三杰”,而且还在战场上救过校长的命;大革命时期,担任中央特科情报科科长,著名地下情报员钱壮飞就是受他派遣打入中统内部,由此挽救了中央;领兵打仗,他所率领的三八六旅在抗战中屡战屡胜,日军气恼之下,竟组成专门部队寻踪追击,先头装甲车上贴有“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

1925年秋,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于华阳镇一役遇险。陈赓背着蒋介石急行,命一连官兵掩护,且战且退,终于渡河脱险。故陈赓与黄埔同学蒋先云、贺衷寒并称为“黄埔三杰”。当时有人总结说:“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

时任三八六旅旅长的陈赓

除了卓越才能和赫赫功勋,陈赓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发生在他身上的种种趣事。关麟徵是陈赓在黄埔军校的同期同学,此人一向自认是“模范军人”,也确实很得教官的赏识,所以有些目中无人。有一次操练,他和陈赓挨着边,在教官发出立正的口令后,他立即昂首挺胸,又是一副盛气凌人,谁也瞧不上的劲头。陈赓很看不惯,想捉弄捉弄他,于是趁教官不注意,便把自己的舌头伸出来,有意向关麟徵做了一个十分可笑的鬼脸。

为了做这个鬼脸,陈赓着实卖了点力气:舌头向右,鼻子向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功夫没白费,关麟徵一看,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他一笑,教官听见了。发现教官走了过来,陈赓赶紧挺起胸脯,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目不斜视的样子。

那时黄埔军校的纪律很严,站起队来,教官在你身后朝膝盖背面猛踢一脚,你要是打了弯儿,或者身体摇晃了都不行,更不用说嬉笑了。教官走到关麟徵跟前,啪啪就给了他两巴掌,把倒霉的关麟徵打得眼冒金星。

“关麟徵出列!”教官随后喊道,他让关麟徵站到陈赓面前,对他说:“你看陈赓,他才是黄埔军人的样子哪!

关麟徵明知上了陈赓的当,却又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当时瞪着陈赓,满脸的肌肉都有点“四分五裂”了。

操练结束,关麟徵恨恨地对陈赓说:“好你个陈赓,你小心点!”

陈赓也不示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等着你老兄的报复。”

11年后的1936年2月底,陈赓率红一师在山西恰与关麟征部遭遇,把关麟征的队伍打了个落花流水。陈赓没有忘记给这位老同学打个电话“慰问”一下:“对不起呀!关麟征,你那个部队被我陈赓消灭了!”

1927年8月,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后在会昌的一场战斗中,陈赓左腿中弹,他以血涂抹一身,诈死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党组织安排警卫员卢冬生陪他到香港治伤,而当时香港当局正在缉捕从内地跑出来的红军。医院不敢收治枪伤病人,到街上又遭巡捕驱赶,陈赓和卢冬生一时无立足之地。见马路中间有个厕所,陈赓请卢冬生背他进去坐一坐。

此时,俩人肚子饿得咕咕叫,而陈赓身上仅有20元,他摸摸肚子说:“叫一份西餐来吃才好!”卢冬生非常老实,以为陈赓真的要吃西餐,就跑出去叫来一份西餐。送餐的跟着他来到厕所边,发觉不对头,不但不给西餐吃,还将他们臭骂了一顿。陈赓也不生气,拍着卢冬生的肩膀哈哈大笑。

香港是不能呆了,他们设法乘船到上海。船中途停泊汕头,上人装货。此时汕头还在戒严,反动派杀气腾腾搜捕红军,船上的气氛甚为紧张。上船的人当中有第三师师长周逸群,他是被国民党军队俘虏后以为是普通士兵而放了出来的。他挟着一张烂席子,进到货舱见有空位,倒头便睡。陈赓正好躺在旁边看报纸,见到革命战友,喜出望外,但却故意不打招呼,反而用报纸把脸遮住,小声嘀咕道:“这鬼记者的消息真灵通,周逸群还没上船,报纸上就登出来了!”周逸群闻言,不由得吃了一惊,然而细听说话之人的声音又很耳熟,掀开报纸一看,发现是陈赓,顿时就乐了。

1928年4月,陈赓受伤的腿尚未彻底痊愈,便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在上海参加了党的特科工作,任情报科长,化名王庸。陈赓智慧超群,胆识过人,还会说很多种方言。因为秘密工作的需要,他经常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形象,时而西装革履,象租界里有身份的人;时而全副武装,象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时而长袍马褂,礼帽缎鞋,象巨商大贾;时而粗布短装,象普通工人。

为了做好情报工作,陈赓以假身份交了许多“朋友”,国民党的特务机关、警备司令部以及社会帮会、租界里的包探、巡捕当中,都有可以利用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陈赓获得了大量非常及时而又有价值的情报。

陈赓还经常深入敌人的心脏,严惩危害革命的叛徒,且来无踪去无影,使敌人闻风丧胆、又怕又恨,但却不知道天天与自己打交道的“王先生”就是陈赓。有一次党组织在法租界一家戏院里开会,陈赓和许多共产党员都参加了。租界巡捕和国民党警探突然包围了戏院,情况异常危急。为了保护革命同志,陈赓站了出来,亮开大嗓门吆喝道:“不要让共产党跑了!把住各个出口!”警探见是“好朋友”王先生,居然听他的指挥。陈赓自告奋勇独自把守一个出口,然向王新亭喊道于是戏院里的共产党员在陈赓的吆喝声中全跑光了。

作为军人的陈赓对上对下都异常豁达坦率、豪爽开朗,甚至可以说有点不拘小节。比如就餐时,他会和战士在一个碗里抢肉吃,休息时,会抢警卫员或者老乡的烟袋,做“吐烟圈”的游戏,开会间隙,会和熟悉的老大姐们一起打闹说笑。

所有这些都拉近乃至消释了他与同志间的距离,很多革命老人谈到陈赓,印象都是“(他)很讨同志们的喜欢”。

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向来严于律己,不允许别人在生活上对他有特殊照顾,但足智多谋的陈赓总能让彭德怀“犯规”。有一天,彭德怀到陈赓的部队视察,陈赓故意让他吃粗茶淡饭,自己却跑进另一间屋子磨磨蹭蹭半天不出来。彭德怀等急了,便推门进去找陈赓,猛见陈赓正在津津有味地大块吃鸡,喝道:“好呀!狗日的,你给我吃白水煮萝卜,自己却关起门来吃好的。你不让我吃我偏要吃,快拿碗筷来!”陈赓笑着将了彭德怀一军:“给你吃好的你要骂人嘛!我还敢给你吃吗?”

还有一次,彭德怀途经陈赓所部的防区。陈赓欲设宴招待,有人劝陈赓还是不招待为好,因为彭总一向简朴,生活上对大家要求很严,据说谁要是请他吃点好东西,他都要骂娘的。陈赓却胸有成竹,笑道:“没事,没事。

这天饭前,陈赓特地请示彭德怀:“我叫战士到河里捞了几条鱼。今天午餐,只吃鱼,不吃别的,行不行?”彭德怀一听都是战士自己捞上来的鱼,也没什么额外花销,自然就点头同意了。

吃饭了,端上来的果然是鱼,彭德怀边吃边称赞:“这鱼确实不错。”接着再上菜,看到是肉丸子,他不高兴了:“不是说吃鱼,怎么又有肉丸子?”陈赓从容作答:“这肉丸子是鱼做的,你尝尝。”

肉丸子后面还有菜,是鸡肉。彭德怀啪地把筷子一放:“这鸡难道也是鱼做的?”陈赓不慌不忙,嘻嘻答道:“这河边的鸡主要吃鱼,归根结底还是鱼。”

彭德怀批评吃喝是有缘故的,他曾经解释,是因为看到“有些同志不愿意过艰苦日子,开始贪图享受”了,他认为这是不好的苗头,所以才要进行批评。当然这不代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可以改善一下生活,为此他还诙谐地说过:“谁讲我不爱吃好东西!讲这种话的人,大概是想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自己吧!”

以陈赓的为人风格和日常表现,彭德怀显然不会把他归入贪图享受这一类,而且部下里面,唯有陈赓敢跟他套近乎,几句俏皮话一说,他也就只好“笑而食之”了。

陈赓开玩笑有时还很出人意料。1943年夏天,他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某日毛泽东给大家作报告,中途陈赓忽然抓耳挠腮,东张西望,接着便整衣起立,直奔主席台而去。全场的人都惊呆了,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以及他要干什么,正在作报告的毛泽东也一愣,连忙问道:“陈赓同志,有什么急事?”

陈赓二话不说,从桌上取过毛泽东的搪瓷杯,“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喝完了,擦擦嘴,才向毛泽东敬了个礼:“报告,天太热,借主席一ロ水。现在没事了!”

众人这才明白过来,顿时哄堂大笑,毛泽东也被逗笑了。在中共党内,绝少有人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跟领袖开玩笑,并且还能把领袖给逗乐,陈赓是个例外。

1952年,陈赓从朝鲜战场回国,有急事到中南海见毛泽东,刚巧主席午睡未醒。警卫把他挡在卧室门外,请他稍候。陈赓心生一计,坐下来笑咪咪地小声给警卫们讲朝鲜战场的故事,谁知越讲嗓门越大,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等警卫们醒悟过来时,毛泽东已经被吵醒了,笑道:“是陈赓在外面吧?你呀,鬼点子就是多,声东击西的战术都用到我门口来了!”

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授完军衔之后,陈赓戴着大将肩章回到家,他的孩子们年纪都不大,便问老爸授了个什么将。陈赓回答说:“芝麻酱(将)。”后来,老元帅老将军们常常逗陈赓的孩子们,问:“你们老爸是什么将啊?”陈赓的孩子们一本正经地大声答道:“芝麻将!”令众老元帅老将军们捧腹大笑不止。

参考资料:

关河十五州《大授衔》

2 阅读:87

论文史谈哲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