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大师杨宝忠是怎么去世的?人神共泣!

凝梦娱娱 2024-08-11 22:53:00

天津人谈起京胡琴师必定谈起杨宝忠大师,可以不夸张地说,有不少人买票听戏是冲着杨宝忠去的,如果戏报上登出: “特请杨宝忠操琴”,肯定可以增加票房收入。上世纪五十年代,每次在中国戏院、东马路新华戏院有杨宝森、程正泰师徒演出老生名剧,只要由杨宝忠伴奏准能多卖出百张票(有的观众是专门为听杨的胡琴来的)。

在20世纪60年代初天津人民公园内有戏曲茶座,曹士英女士曾在此演出《文昭关》(曹士英女士是曹锟的女儿),由杨宝忠大师亲自操琴伴奏。当天津戏迷听说杨宝忠大师为曹登台伴奏时,人们聚在人民公园门口、茶座正门外,要亲眼目睹大师风采。

当戏校派出的吉普车驶入人民公园停在茶座门外时,车门开处由一戏校小学生下车为杨先生提着琴盒,杨先生随后下车向天津戏迷招手问好,并微笑着向人群后面的观众抱拳示意。有几位亲历其事的老观众回忆起都说:“太感人了,没有哪位名演员能像杨先生这样受到天津戏迷爱戴!”

戏开演后台上曹女士饰演伍子胥字正腔圆,杨宝忠先生琴音脆美,观众沸腾了,有人站起身为杨先生的快弓单、双交替拉法鼓掌喝彩。一曲《文昭关》演毕,观众得到极大满足,杨先生在戏迷簇拥、掌声、叫好声中离开人民公园。

京剧乐队行内说,过去京剧界有三大琴师,即杨宝忠、徐兰沅 、王少卿 。杨宝忠先生被称位京胡大可谓师当之无愧,他一生创造了许多第一,他是唯一一个先在主演出场前出场的,并且是从台下的下场门上台,在演员出场前他老先生先博得一个满堂彩,据说在当时全国只有他一个人能有这样的台面。

杨宝忠先生

有人说他胡琴太花哨,杨先生的琴不仅花哨,而是字字清晰,干净,脆,知音饱满,并有强烈的厚实感,拉生行的有几个可比?

杨宝忠先生的胡琴,有人讲是以短弓、快弓见长,的确,他的快弓可形容其急如疾风骤雨,在当时的京剧界是独一无二的,手法之敏捷堪称一绝。比如他演奏的《大保国》中的快三眼,可以说尺寸最快,不仅过门,间奏如滚滚黄河一泻千里,就连托腔、裹调也是运用娴熟,而在托腔保调及小垫头上又能丝丝入扣穿插于唱腔之间。杨宝忠先生不仅善快弓而且善长弓,慢弓演奏中更能体现其风格特点。

杨宝忠先生1898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梨园世家,其家族在戏剧界有着深厚的底蕴,祖父杨朵仙与梅兰芳祖父梅巧玲同为清代花旦演员的代表,父亲杨小朵则在清末民初享有盛誉,专攻花旦。杨宝忠的叔父杨孝方是著名的俞派武生,他的堂兄弟中,杨宝忠排行老大,他的二弟杨宝义专攻花衫,曾师从吴彩霞,可惜英年早逝;而三弟杨宝森则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开创了杨派须生艺术的先河。

杨宝忠先生从11岁起以“小小朵”的艺名在京城北京和天津崭露头角,凭借灵敏的音乐感,他能用日常物品敲击出和谐悦耳的旋律,赢得观众的喜爱。

进入二三十年代,杨宝忠的舞台生涯达到了巅峰,尽管没有挑班唱头牌,但他作为资深的老生演员,与杨小楼、尚小云、小翠花、章遏云等众多名角都有过合作,深受同行们的倚重和观众的认可,这一时期堪称他舞台表演的黄金时代。

杨宝忠先生在当演员的时候,以《击鼓骂曹》最受欢迎。这是杨宝忠享名最早的拿手戏之一。这出戏有三段西皮二六唱段,第一段“丞相委用恩非小,区区鼓吏怎敢辞劳……”,转快板“罢、罢、罢暂且忍下了,明日自有我的巧妙高”时,“罢、罢、罢”三字,嘎然叠起,令人精神一振,每唱到此处,全场必报以热烈掌声。演到击鼓时,[夜深沉]曲牌的鼓套子音色之美有如“敲金击玉”,铮铮有声,听之令人陶醉。与曹操对话时唱的“鼓打一通天地响,鼓打二通振朝纲……鼓发一阵为雷响”的“一阵”鼓,如单皮鼓的“丝边”,落点铿锵,快而不乱,确是不同凡响。

北京京剧院的青年老生安云武,其父亲安延年是杨宝忠先生的弟子,杨宝忠先生很喜爱安云武,曾教过他《碰碑》、 《文昭关》、 《击鼓骂曹》等戏。为了让安云武在家中练习鼓套子,杨宝忠把他早年演《骂曹》使用的南堂鼓送给了安云武,以鼓励他学好演好这出戏。安云武对杨宝忠先生的栽培教育总是感念不忘。

由于嗓音的变化,杨宝忠先生放弃了演员的行当,拜著名弦师锡子刚为师,从此正式改为琴师;拜师后的第四天,杨宝忠第一次正式登场操琴,为马连良主演的剧目《借东风》伴奏 ,马连良先生慧眼识珠,邀请他加入“扶风社”。马连良对杨宝忠礼遇有加,不仅在广告和戏单上注明“特请杨宝忠操琴”,还为他设专座,赢得极高的尊重。

1937年,马连良在百代公司灌录唱片《苏武牧羊》《武家坡》,由杨宝忠为其操琴 ,1938年,在国乐公司,为马连良灌录的唱片《甘露寺》《范仲禹》《春秋笔》《借东风》等操琴 。杨宝忠先生的琴艺精准,与马连良先生的演唱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的合作录音成为了珍贵的艺术资料。

1940年,杨宝忠先生受聘加入言菊朋的春元社担任琴师,1941年,与杨宝森先生组建了宝华社剧团,杨宝忠任首席琴师。

杨宝忠先生的伴奏与杨宝森先生的唱腔贴切、吻合、清晰,包腔严实圆润,真可谓天衣无缝,相得益彰。杨宝森大师的成功,离不开杨宝忠大师的帮助和扶持。

五十年代杨宝森先生的戏,为他操琴的杨宝忠先生,一袭长衫走上台来,手指轻托着胡琴,边走边向台下致意,有时还向观众中的朋友、熟人颔首微笑,激起场内阵阵掌声和笑声。然后落座,开戏时拧动两下琴轴定音,随之以清脆、疾速的华丽琴声衬托杨宝森沉郁质朴的演唱,两者相辅相成,别具风韵,

杨宝忠先生的胡琴技巧对杨派唱腔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甚至有人称其为“杨派”的灵魂。杨宝忠用胡琴把弟弟杨宝森先生包个风雨不透,杨宝森所有的行腔、吐字、用嗓、气口,都在这位伟大琴师的掌控范围之内。杨宝忠与杨宝森和鼓师杭子和的合作,被观众称为三绝。弟弟跻身京剧“四大须生”的行列,杨宝忠以全部心血和大半辈子生命实现了“我要帮助老三成名”的诺言。

1952年,杨宝忠先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京剧团。1956年,加入天津市京剧团。1959年,灌制了《杨宝忠京胡独奏选》密纹唱片。杨宝森去世后,杨宝忠先生任天津市戏曲学校副校长,国家文艺一级,工资待遇不低。他埋头工作,也深得信任,为人忠厚的杨宝忠,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很满意的。他积极培养戏曲人才,为祖国戏曲事业作出了贡献。今天,闻名京剧舞台的很多位中年琴师如王鹤文、万瑞兴、魏国勇等皆为杨宝忠先生的学生,真可谓桃李满天下,菊圃百花开,杨派琴艺,后继有人。

在“特殊十年”之初,杨宝忠先生被他的学生以“反动权威”的罪名打入牛棚,成了被批判的对象。

后来他身患重病,经批准后他回到北京疗养,在北京,杨先生频繁去梅兰芳和姜妙香两家拜访。杨宝忠与他们的夫人关系亲近,杨宝忠管梅夫人(福芝芳)叫舅妈,管姜妙香夫人(冯金芙)也叫舅妈(杨宝忠的母亲是姜妙香的妹妹)。姜夫人给他包饺子吃,梅夫人则请厨师给他做西餐红菜汤、沙拉。他每周三天去梅宅吃饭,三天去姜家就餐。所以杨宝忠自己说:“我肚子里的油水,就靠俩舅妈了。”

尽管环境险恶,生活困顿,但杨宝忠先生给梅家老小带去的是音乐和快乐。梅兰芳先生之子梅绍武、屠珍夫妇曾说:“‘文革’时期,杨宝忠常来我家串门,母亲同情他年老体弱,又知道他工资被扣发,就请他常到我家来吃饭。他是我家老中小三辈都欢迎的人。杨宝忠生性好说笑话,虽然受尽挫折,却仍然乐观,还诙谐地表演他在天津被勒令唱‘牛鬼蛇神嚎歌’的怪样儿,逗得母亲忍俊不禁。他每次一来,先到母亲的上房问安,坐不到半小时就要借碴儿到我们俩住的西屋来。孩子们一见就把他围起来,要听他讲故事。梨园掌故,马路新闻,音乐故事,他是装了一肚子。”

在北京,杨宝忠先生也保持着他的音乐爱好,常去西单一家乐器行,与人交流,修理胡琴。然而,不幸的是,他的生活再次遭受冲击。一天,被红卫兵发现,他被带回天津,被囚禁于斗室,那是寒冬腊月的季节,那是一间无取暖设备小屋,杨先生被囚于此无人问津,那个掌管着小屋钥匙的年轻人不给他送饭送水。这天,饥肠辘辘重病缠身的杨先生,伸着手去拿桌子上的药瓶,药没有取到手,他就摔倒在地上,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有人开了小房间的门,发现他早已经身体僵硬了,这位京胡圣手、一代宗师竟在寒冷饥饿中离世,他被冻饿而死!

这天是1968年12月28日,大师享年68岁。

杨宝忠先生生前未能见证自己京剧琴艺的复兴,但他的音乐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已然得到了认可,这或许是他音乐生涯的一种补偿。我们若隐隐听到从远处传来“一轮明月照窗前”的咏叹,请勿惊惶,那是杨氏昆仲在另一个世界又继续他们的粉墨生涯了。

1984年,天津市京剧团来北京演出,著名老生演员杨乃彭先生以《击鼓骂曹》作为打炮戏,很多观众都是冲着“骂曹”来的,因为老观众知道杨乃彭的这出戏为杨宝忠先生亲授。

当剧中的祢衡将鼓槌举起,全场顿时鸦雀无声。人们在等候,等候一个沉埋的灵魂随着鼓声归来。“夜深沉”曲牌奏响了,大气磅礴中充满柔美与激情的旋律,烘托着敲金击玉般的铮铮鼓声。

人们悲欣交集,很多老观众流出了热泪,他们在为杨宝忠大师的英灵而祈祷,而哭泣。

文章写至此,小编已经泪流满面,心中默祝,大师安息!

0 阅读:15

凝梦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