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与健康|胸不代表女性,女性首先必须拥有健康的身体

柳叶记事本 2024-03-16 12:32:42

《柳叶刀》(The Lancet)致力于推动女性健康发展以及提高女性在科研、医疗和全球健康领域中的影响力。“女性与健康”(Women and Health)是柳叶刀在2024年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旨在回顾柳叶刀在女性与健康方面所做的工作,反思当前女性健康和女性科研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为女性赋能,促进研究中的性别平等。在2024年国际妇女节关注“女性与健康”的活动中,我们收到了很多留言,在此感谢各位同道的支持。因篇幅有限,我们精选一些分享给大家。今天是我们精选留言的第一辑,希望能引发我们共同思考。

@郭淼,医学生,护理学

我的研究方向是多囊卵巢综合患者的护理及健康促进。在我所接触到的多囊患者中,不乏确诊多年的患者存在对多囊认知不足的情况。她们往往不会将自身的一些症状表现如肥胖、长痘等问题和多囊相联系。长期服药也引发患者的疲倦,担心药物副作用。而且,她们最关注的还是生育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临床上需要宣教和普及的重点。关于女性多囊卵巢的健康促进涉及女性青少年期、生育期等多个人生阶段,是具备临床意义的。

@龚雯洁,教授,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围产期抑郁这个名词随着媒体的报道已经慢慢被人们熟知,但是相关的卫生服务率依然非常低。我们团队曾跟踪一个千余人的队列,筛查到248位有极高风险的孕产妇,反复通知她们转诊,而且是免费的转诊,结果只有3个人联系了我们,最后只有1个人去了。访谈了很多这样的女性,询问不愿就诊的原因后,发现她们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担心,是怕别人知道后误会家人对她们不好。现在媒体的关注让围产期抑郁进入大众视野固然是进步,但还需要注意在报道中不能简单归因于家庭人际关系:婆婆没有关心,丈夫没有照顾,自己爹妈重男轻女……其实疾病都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过于强调其中某一个方面都容易为患者塑造刻板印象,阻碍她们的求医。女性健康有点像社会的晴雨表,是非常敏感而“多虑“的,需要整个社会一起来考虑。

柳叶刀 | 围产期抑郁症:一项被忽视的孕产妇健康问题

柳叶刀-公共卫生 | 围产期抑郁症临床需求待满足,超75%患者未坚持治疗,近50%严重患者未开始治疗

@刘若晴,医学生,护理学

我实习的第一个科室是心电图室。作为门诊之一,心电图室的患者众多,最忙的时候有一二百人,其中就遇到了很多乳腺癌大部切除术的患者。开始,看到这些病人空拉拉的胸口有很长的一道伤口,我会觉得很可惜;后来,也看到有的病人会在自己内衣里塞纸巾,让两边看着对称。我逐渐意识到:我为什么要感到可惜,我应该为她们感到开心,为她们可以重新获得健康而开心,为她们还可以和我们一起说说笑笑而开心。胸不等于(代表)女性,女性必须拥有健康的身体,可以是通过一个手术、一条伤疤换来的,换来她们的后半辈子,换来她们与家人的一年又一年。健康才是女生所必需的。

@孙喜平,康复教师/患者

从事听障康复工作二十年,深刻经历了在听障儿童养育和康复过程中,女性发挥的巨大且主要作用。随着自己成家、生娃,到身体开始出现问题,突发耳聋、乳腺癌,年龄在增长,身体在削弱。因病暂停工作后,开始关注到自我,在治病过程中也感受到治疗中对女性不方便的地方。“在许多亚洲文化中,女性的衰老会带来尊重与地位,而不是耻辱。”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八节不是购物节,希望能每个纪念日都能有其真正意义所在。

@圆仔,医学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读研之后的第一个课题就是以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展开的,也因此使我更敏锐地感知到身边那些正在经历绝经的女性。离开雌激素的“庇护”,她们经历着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变化,伴随而来的是潮热、睡眠障碍以及情绪波动,以及需要通过体检才能留意到的代谢指标的波动。在这一过程中,症状可能呈现阶段性,许多女性可能未察觉到足以引起关注的征兆;有些女性甚至因为对这些症状的误解而选择忍受,甚至讳疾忌医。希望未来可以通过在这个领域的深耕,唤醒对围绝经期女性的保护意识。

@王健男 教师,健康政策

看到了柳叶刀的“更年期专辑”,赞!是的,所有基于年龄、性别等生理特征的标签都应该被撕掉,尤其是很多充满了负面信息的标签。每个个体的独特性,都要被重视,而不是被标签所遮盖。

柳叶刀 | 更年期是一个发展的人生阶段,而非预示着衰退期的开始

更年期专辑 | 警惕更年期的过度医疗化,呼吁以新的方式看待更年期

@魏亚婷,医学生,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生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生理性别是生物学上的分类,社会性别是我们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自我认同和表达。现在人们开始接受更多的性别观念,理解并尊重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对我们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非常重要。

@侯林,高中生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觉得“性教育”是我们这个年纪需要接受和探讨的。一方面,我们的学习内容和学校风向导向“积极”,所谓有点“谈性色变”;可一方面,我们到了青春期、性成熟的时候,第二性征变得明显。在我周围的生活中,还是会有人拿生理方面的事情开玩笑,好像这是上述两种情况的“中间地带”。对一部分人来说,这好像是地上一条红线,他们在这上面反复横跳,偶尔开一点这方面的玩笑。我觉得,我们应该大大方方的接受性教育,“性话题”不是为了逗趣、为了炫耀,更不应该成为攻击别人的武器。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逐渐正确认识“性”,也希望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会随着社会进步更加全面。

@黄璐,临床医生,儿科学

从生理性别来看,女性在一生中会经历多个生理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健康风险和挑战。例如,月经、怀孕、分娩以及更年期都是女性独有的生理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得到适当的医疗关注和支持。然而,社会对这些生理事件的误区和忽视,导致女性的独特健康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社会性别的影响则更多。女性往往被期待承担更多照顾家庭和亲人的责任,这种无偿照护工作不仅消耗时间和精力,也对她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压力。

医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着性别偏见,女性的健康问题和需要常常被边缘化。例如,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女性被纳入的比例远远低于男性,这导致了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症状、治疗和预防认识的不足。此外,关于女性特有疾病的研究投入也远远不够,许多女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仍然基于对男性的研究结果。医学研究应该采取性别敏感的视角,确保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都充分考虑性别差异。同时,社会应该提高对女性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个人经历和周围的事例让我深刻体会到,提高对女性健康问题的关注,不仅是医学和科学的责任,也是每个人、每个社区和整个社会的责任。END

0 阅读:1

柳叶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