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甲癌“切错”了吗?当初应该观察吗?

高好康康 2024-02-23 03:25:13

关于“切不切”、“能不能观察”、“是不是不用管”甚至“过度治疗”这些话题,可能你已经在本账号上以各种角度看见四五次了。

但无奈那些鼓吹放任癌症的“非临床领域编外在野专家(俗称:骗子)”们就像地里的耗子,按下去一个冒出仨,搞得一部分甲友天天惴惴不安,觉得自己的手术好像是“做错了”,甚至还有因此拒绝随访复查导致甲癌复发的案例出现……

所以小i也只能年年复读这句话:

指南上是有主动监测(密切观察)这一项的,但它是一种有适用范围和规范流程的,在对疾病、患者、医疗团队三方进行评估后才能采取的治疗方案。

读读指南:什么是“主动监测”

首先我们还是要明确一个事情,就是“主动监测”本质上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它和网络上鼓吹的“看着不用管”、“拖着不用治”有天壤之别。

主动监测顾名思义是在一系列检查、评估的支持下对符合标准的低危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先不进行手术治疗,取而代之是定期(3~6个月)进行检查并且根据情况(比如疾病进展或患者改变意愿)再来进行后续治疗的一种治疗方案。

它并非一劳永逸的“不治了”,而是一种为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确保获益度,在全方位考虑后,慎之又慎地应用的延迟手术的暂时措施。

在采取主动监测后,患者也是全程在医疗团队看护下、需要定期随访和复查的。

谁可以进行主动监测?

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1版)》来看,建议可以采用主动监测(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密切观察)的只有大小≤1cm的乳头状癌,且需要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①无远处转移;

②无临床发现的淋巴结转移;

③无腺体外侵犯;

④无既往头颈部放射线暴露史。

而且,它还必须要是低危类型的,也就是说需要它不靠近气管和喉返神经、且穿刺结果显示非侵袭性的亚型。(所以非低危PTMC的甲友们可以不用拍脑门啦,你们的手术并没有“做错”。)

更别提就算是这样,主动监测也只是Ⅱ/Ⅲ类推荐,Ⅰ类推荐依旧是切除,所以哪怕是低危PTMC,切除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况且临床上许多情况下是患者有强烈要求切除的意愿,毕竟带着个“懒癌”到处跑也是一个极大的心理负担。

不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的,科学、合理的主动监测确实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根据指南里提到的,低危PTMC观察过程中,5和10年时的肿瘤增大(超声发现增大3mm)的比例仅分别为5%和8%,临床证实的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也仅有1.7%和3.8%,延迟手术的患者预后仍然很好,全部观察人群中无远处转移、疾病导致的死亡。

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大前提,咱们可不能丢下了。

在临床上也不乏有甲状腺癌患者听信谣言,对自己的病情不重视,在医生强烈建议手术的情况下依旧一味观察,自作主张以为偏方和保健品可以“不动刀就让癌症康复”,最后往往结果都不太好。

一个小贴士

更容易被“切不切”的问题困扰的当然是甲状腺结节患者们,这部分甲友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

正常的诊疗逻辑是“发现结节→检查评估→考虑治疗方案”,而部分患者却在发现结节且有可能为恶性结节时,在不明确评估结节大小性质之前就出于侥幸心理(这也是“在野专家”们赖以存活的心理漏洞,毕竟大家肯定都是愿意相信自己的疾病更轻更简单的)自我选择了“拖一拖”、“看一看”,这多少就有点拿着自己健康开玩笑的意思了。

结语

最后,小i想告诉大家的是,你的医护团队可能是世界上和你最紧密地站在一条战线上的人之一(从最俗的角度上讲,你的健康也是他们的业绩),所以不妨多信任他们一点,和他们配合紧密一点。

还有一句古话怎么说的来着——“来都来了”:手术做都做了,再反复看着那些“不管不治保平安”的谣言也只是给自己添堵,不理这些杂音,拥抱健康生活才是硬道理。

本文图片来自摄图网(已授权)。

0 阅读:3

高好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