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盐场琐忆(一)初识盐场

叶工讲故事 2023-10-25 05:33:27

作者:邹凤星

1969年3月我随我们无锡市一中的六八届初高中毕业生一起,来到五图河农场五中队(即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一营一连)。在五中队一个月左右,就又随被抽调的两个男生班(一个是高一甲高一乙混编的,一个是初一丁),到了五图河盐场(即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七营二十九连和三十连)。直到1975年底因父母身边无子女调回无锡,在盐场工作生活了将近7年。所受的艰苦生活的锻炼终生难忘,但毕竟将近50年过去了,仅将印象较深的一些琐事记录下来,供我们共同奋斗的战友们回味吧。

初识盐场

盐场

盐是最平常的生活必需品,人人都见过,但盐场是怎么样的,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和其他中队调往盐场的人员一起,从场部乘小火轮拖带的驳船经小楠沟往北,行驶10多里地向东拐入运盐河,就到了五图河盐场。上岸一看竟是光秃秃的一片,运盐河两岸河堤上除了一排砖瓦房和几间草房外,就是一排高高的金字塔状的盐廪。河两边是方格形的盐田,一眼望不到边,上面是天,下面是水,中间竟无一草一木。四月的农业连队已是大地回春一片葱绿生机蓬勃,而这里还是灰蒙蒙的一片。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荒凉!

五图河盐场位于五图河农场东北面,西面紧靠五图河,南面隔着10多里的荒地是小楠沟,东面和北面都是我国知名的淮北四大盐场之一灌西盐场。淮北盐场是我国四大海盐产区之一,又是最古老的原盐产区之一,相传有4000年的悠久产盐历史。淮北盐场日晒阳光充足,风吹蒸发量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海盐的生产佳地,淮盐质纯色白粒大品质俱佳久负盛名。农场利用这有利条件,紧靠灌西盐场建起了自己的小盐场,从东到西10多里分布了5个盐业连队。由于原料是海水,生产靠阳光、风力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低产量高,在以农为主的农场里,盐场是农场的聚宝盆和小金库。

海盐生产是露天生产靠天吃饭,绵延数百年古老的泥滩晒盐工艺,木制六帆风车,人力龙骨水车,简单的扁担箩筐,盐工世辈承受着人间最为繁重的劳作和最为艰苦的生活。对于我们这些刚出校门的城里学生,16-20岁的少男少女来说,艰苦生活的磨炼开始了。

0 阅读:38

叶工讲故事

简介:听我讲讲知青的故事,听听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