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反思(上山下乡,它究竟给我们和国家带来什么?)

叶工讲故事 2023-10-21 10:53:01

上山下乡,它究竟给我们、给父母、给国家、给农村带来什么?

是否真如伟人所说“很有必要,大有作为”呢?

毫无疑问,给知青的伤害是最大的:荒废了学业,虚度了青春,使我们的文化知识极度贫乏。

此次丰城市政协征文,可见一斑,绝大多数老知青并不积极投稿,究其原因,实为文化太低,词汇太少,笔述犯难,提笔忘字,错字错句,层出不穷,难成文章。很多知青题材胎死腹中,实在可惜!又实在无奈!

所谓的“接受再教育”,也只是学会些耕田、插秧、割禾、种菜等简易农活,至于别的方面如学识、谈吐、成才,农民难有成为我们老师的资格。

按我们正常的人生来推算,只要稍加努力,怎么说也该有50%的人能成才,但事实是,经历了上山下乡的知青们,他们的成才不足10%。也就是说,只有极少部分成才的知青精英们在高唱“青春无悔”之歌。

当今社会,知识爆炸,昔日知青是近乎文盲的一代,他们只能挣扎在底层,成为城市的边缘平民。

当时凡有知青的家庭,对父母的经济压力是繁重的,因为绝大多数插队知青在农村根本无法养活自己,依然要靠父母的接济方能度日,一家如有二三个知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整个家庭始终是乱麻一团。

同时,父母日夜思念和担心在远方的子女,此痛苦也只好深埋心底、无从诉说。

对国家而言,不但要拨出巨额的安家费、补助费,更要组织各级班子,如“五七”大军办公室、慰问团等,费心费力地管理和照顾好知青,知青成了长不大的孩子。

“大返城”后,国家又要穷于应对,知青问题至今仍难以解决,成为永远的负担。

对农村来说,知青们的贡献微乎其微,不但与农民争夺了工分、口粮、住房,少许知青还做了属于负能量的事,对农民危害很大。说白了,知青只是他们 并不欢迎,也不需要的劳力而已。

要说贡献嘛,似乎也有那么一点,知青的到来,稍微填补了乡村教师的空缺,成为了奇异的知青“赤脚老师”,用低层次的知识启蒙了乡村的孩子们。

上山下乡犹如新中国历史的匆匆过客,已一去不复返了,但它留下的反思是深远、永久的。对知青本人的伤害更是极其严重、永远无法弥补的。

115 阅读:9127
评论列表
  • 老何 18
    2023-12-13 23:48

    知青下乡是当时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那么多年轻人,没有工作,又没有那么多商品粮供养,不下乡,你说咋弄?

  • 2023-12-16 19:18

    有必要,接地气。

  • 2023-12-22 10:44

    有利于农村科技振兴,70年代农村大搞乡镇村办企业,有利于工农团结,消除城乡差别

  • xihu 5
    2023-12-22 13:49

    和工农相结合,很有必要,既解决了就业,又让他们了解了中国社会。

叶工讲故事

简介:听我讲讲知青的故事,听听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