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城的知青岁月(二)落户东岸生产队

叶工讲故事 2023-10-20 05:38:24

东岸生产队由谢家和甘家两个自然村组成,约170多口人。坐落在山丘边,不通电,不通公路,信息闭塞,外出主要靠两条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一日三餐”是村民的基本生活。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肚子基本还能管饱。

队里安排我们落户在谢家村。我们居住的房子是砖木结构,外面是砖墙,里面用木板分隔成东西厢房,房间地上都铺了木板,积年累月地板有点高低不平,走在上面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屋内空间很高,主人在中间的屋梁上搁了木板成了阁楼,据说原来的主人是当地的大户人家。

西厢房已住有一家三口,是当地下放干部。我们4个女知青住东厢房。当天的晚饭,队长安排在老表家里吃派饭,老表口味喜辣,菜里都要放辣椒,一顿晚饭的我们够呛。

夜晚整个村庄悄无声息,我们各自拿起笔给家里写信报平安。初次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信,眼睛很不适应,只得又加了一盏灯。灯火丝丝地冒着青烟,我们的心里也泛起阵阵心酸,回想起昨天火车站告别时的情景,又看看现在的景况,写着写着泪水又流下来了,最后大家又大哭了一场。然而为了不想让父母亲担心,信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往好的方面写,给家人报平安。

第二天一早,队长带我们走了5里多路,去荷湖公社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农具,买了锅盆碗筷、蓑衣斗笠、扁担锄头,回来后把房间打扫整理一番像个家了。

插队落户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基本上忙于生活安排和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没有出工下田。这期间由队里安排派饭,轮流在老表家吃饭。

后来我们自己独立开伙食做饭了,队里拿来很多柴木和稻草,还分了自留地给我们,上面已经种了些菜。我们买了十几只小鸡,养了一头小猪,开始了自耕自给的农村生活。

来农村前根本没想过插队落户的生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而现在一切从零开始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需要我们尽快适应。上灶做饭的事基本上由王慧琴承担了,其他人负责往大灶里添柴火、洗菜或挑水打杂等。

分给我们的自留地由于缺乏经验,田里的菜缺肥少管理,吃了一茬少一茬。一天三顿饭是缺菜少油,经常是白饭加酱菜,从上海带来的紫香大头菜和圆萝卜头成了美味佳肴。

我们养的小猪又瘦又小,由于我们人都自顾不暇,小猪也跟着我们受罪。我们吃饭时有时就从碗里拨点白饭给猪吃,小猪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经常饿得“嗷嗷”叫,有时会溜到隔壁邻居家偷食吃。小猪大概长到100多斤(老表同时养的猪都长到200多斤),我们已没精力去养它了,请了老表帮忙宰了。老表平时生活也是缺油少肉,宰猪那天,我们请大家一起吃一顿,村里每家每户都来了人,开了好几桌,全村喜气洋洋,像过节一样很热闹。

当时猪是统购统销物资,私自宰猪是违法的。我们不知道,生产队长装糊涂不说,老表们也是借光一饱口福。事后才知道,宰猪要经批准而且要缴税。因为是知青不知情,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但事不再追究税不能免,4元钱的税款事后由公社“知青办”帮我们补交了。

1 阅读:48

叶工讲故事

简介:听我讲讲知青的故事,听听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