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性别之谜:基因如何决定蝴蝶的性别?

曦照认知 2024-05-05 03:30:38

在生物学中,性别决定机制是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领域。最近,捷克科学院生物中心的科学家们与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了蝴蝶物种Bicyclus anynana性别发展的遗传机制。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蝴蝶性别决定的新机制,还指出了近亲繁殖对小种群蝴蝶生存的潜在威胁。

这项研究首次在蝴蝶中描述了这种机制,并且令人惊讶的是,它与蜜蜂的性别决定机制相似,后者属于不同的昆虫群体。这一发现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

Bicyclus anynana,又称非洲大陆的squinting bush brown,由于其快速繁殖能力和在实验室条件下相对容易饲养的特点,常被用于遗传学研究。此外,它的整个基因组已经被测序。

由Arjen Van't Hof领导的昆虫学家团队揭示了这种蝴蝶的性别是由一个名为Masculinizer的基因的不同变体组合所调控。单一变体导致雌性发育,而两个不同变体则导致雄性发育。当两个相同的Masculinizer变体结合时,胚胎将无法存活,这在自然种群中非常罕见,因为在自然种群中发现了大量不同的变体。然而,在因近亲繁殖导致遗传变异减少的严重衰退种群中,出现两个相同变体导致胚胎死亡的几率要高得多。

许多蝴蝶物种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如果其他物种也具有与Bicyclus anynana相同的机制,那么对于极度濒危的物种来说,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这种性别决定机制是首次在蝴蝶中发现的,并且与属于不同昆虫类群的蜜蜂惊人地相似,而不是与属于同一昆虫目的家蚕相似。相同的机制在Bicyclus anynana和蜜蜂中独立进化,这是一个明显的趋同进化的例子。

性别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是最重要的生物特征之一,但尽管其重要性,大多数物种的潜在遗传机制尚未被发现。至今仍有许多未知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机制极其多样化。

鳞翅目,包括蝴蝶和蛾在内的一大类昆虫,拥有W和Z性染色体,而不是X和Y。雌性通常有一个W和一个Z染色体,而雄性有两个Z染色体。在一些物种中,性别是由W染色体决定的,但也存在雌性没有W染色体的物种。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物种拥有不同的性别决定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我们在Bicyclus anynana中发现的机制与早期在家蚕Bombyx mori中发现的依赖W染色体的机制非常不同。”

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蝴蝶性别决定机制的新见解,还强调了保护遗传多样性对于物种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那么,您如何看待这一性别决定机制的发现?您认为这种机制的发现对于理解其他物种的性别决定有何启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想法,与我们共同探讨这一引人入胜的生物学发现。

参考资料:DOI: 10.1126/sciadv.adj6979

0 阅读:2

曦照认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