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里,妙玉是个特殊人物,她并非贾家人,也非贾家的亲戚。因为到京城观看贝叶遗文,被王夫人一纸请帖接进府里。虽说身处豪门,但妙玉格格不入。
她平时很少与贾府的人来往。偶尔来往的也就是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这几个人。这一方面说明,她的气质与这几个人相仿;另一方面说明,在她眼里能看得起的贾家人不多。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自云:“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妙玉以一个贾家之外的人入选《金陵十二钗》正册,曹雪芹不但给她写了判词,还给她写了一首《世难容》的曲子,可见对这个人物的喜爱。
《红楼梦》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很少描述人物的身世。不像别的小说那样,出来一个人物就介绍他(她)的来龙去脉。曹雪芹善于运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法。换言之,出现一个人物时就自然而然地按照情节写下去,从细节中透露人物的身世。比如“演说荣国府”的冷子兴,出场后就基本上没有他的情节了,但在后来的细节中我们知道,原来他是周瑞家的女婿,也是依靠贾家吃饭的。这样,我们就对冷子兴的身世有所了解。另外诸如史湘云、小红等人,读者也是在细节中慢慢了解了她们的身世。
这是一种很高明的写法。
那么,妙玉有怎样的身世呢?
通过贾宝玉的一句诗以及妙玉自己写的诗,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判断:妙玉是一个寡妇!
02关于妙玉的身世关于妙玉的身世,多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的。
一个是林之孝家的。
一个是在贾家做客的邢岫烟。
林之孝家的对王夫人说:
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个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生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如今父母俱已亡过……
邢岫烟说:
我与她做过十年的邻居,只一墙之隔……我和她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份……
从以上可知,妙玉出生的家庭就算比不上贾家,也是仕宦人家,从小生活在锦绣窝里不愁吃喝。她受到很好的教育,读书识字,吟诗作词皆精通,且对高深的佛学很有研究。也因为她的出身和学问,所以能看在她眼里的人物不多。来到贾家后,能合得来的也就是宝玉黛玉等人。
妙玉的父母去世后,她身边只有两个老妈妈和一个小丫头陪伴。因为带发修行,所以老妈妈和小丫鬟都跟随在身边。可以看出妙玉手里是有一定积蓄的,毕竟是仕宦人家出身,能支撑她这么多年带发修行,且还有人服侍。没有谋生的艰难,所以她不用祈求、逢迎别人,依着自己的性格过特立独行的日子。但是,这种怪癖的性格不为别人喜欢,所以她才躲避到这里。
以上是妙玉的基本身世。
03贾宝玉的一句诗,透露妙玉是个寡妇《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作品。《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里的人物,她们的身世以及结局都在判词和曲子以及脂砚斋的批语中有所体现。这是《红楼梦》很有意思的一点,许多事情曹雪芹并不点明,而是给你一点暗示,由读者自己去参悟。尤为主要的是,40回的迷失无稿,更增添了读者推理人物身世以及结局的兴趣。因此,妙玉的身世及结局并不简单。
其中,贾宝玉为妙玉写的一首诗,以及妙玉自己作的诗句里,透露出妙玉很可能是个寡妇!
《红楼梦》第五十回中,天降大雪,众人都在芦雪庵里作即景诗。贾宝玉因为做不出诗,李纨罚他到妙玉的栊翠庵去折一支红梅。宝玉很快折了一大支红梅回来,林黛玉等人要他作诗。
于是宝玉作了《访妙玉乞红梅诗》: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这首诗写得诗情画意。
黛玉湘云等人对它的评价也不错,可惜的是,诗写完后,当众人正要评论时贾母来了,因此没有看到林黛玉等人更多评论。而这也就意味着,对这首诗透露出来的妙玉信息,解读中断了。
笔者认为,贾宝玉的这句诗: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透露出妙玉的一个重要信息:
她是个寡妇!
理由出现在“孀娥”二字上。
“孀”这个字很好解释:就是丈夫去世的妇人、寡妇。“娥”这个字也很好解释,意指容貌娇美的女子。
因此,“孀娥”就是指“寡居的美丽女子。”
当然,在不同的版本里,“孀娥”也写作“嫦娥”。嫦娥当然更容易理解了,是中国神话中的人物,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丈夫的灵药后飞奔到月亮上,成了月亮女神。
对“孀娥”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意指大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大舜在九嶷山去世,娥皇和女英听说后前去寻夫,泪洒青竹而死。后来演变成湘君与湘妃的爱情故事。
但不管怎样,“孀娥”也好,“嫦娥”也好,都是形容漂亮女子的。而且更重要的一层含义是:这两个词汇都包含了“寡居”的意思。嫦娥背弃丈夫离去,她是独自居住在广寒宫的;娥皇女英的故事很美丽,但她们也是在丈夫去世后寡居,体现了与丈夫生死与共、忠贞不渝的爱情。
因此,贾宝玉的这句诗绝不能等闲视之。它透露出来的信息是:妙玉是寡居的。“寡居”有两层含义,第一,丈夫死了,所以妙玉寡居。第二,丈夫没死,但她与丈夫不和,所以躲藏出来,就像嫦娥偷了灵药飞奔到月亮上,虽然后羿还在,但二人天各一方,跟孀居没什么两样!
04妙玉自己作的诗里,透露出来的信息妙玉很有才华,学问也不一般。比如她对饮茶很讲究。当宝玉、黛玉、宝钗到妙玉那里饮茶时,妙玉对饮茶方面的知识令宝黛钗自愧不如。这一点,连自视甚高的林黛玉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后来有一次贾母领着刘姥姥来到妙玉的栊翠庵里,妙玉嫌弃刘姥姥用她的茶盅喝茶,因此连茶盅也不要了。她的茶盅可不一般,很多都很珍贵,可妙玉毫不怜惜地就送给刘姥姥了。从这方面也反映出妙玉手里有钱,否则一个带发修行的人,坐吃山空,怎么可能经得起这么糟践?
但是,寡居的妙玉——死去了丈夫或因婚姻不幸而逃出来——就算有钱有才华,很高傲,也难掩她的愁绪。
妙玉的文学才华,集中体现在“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章里。
中秋之夜,贾府的人在赏月。夜深了,林黛玉和史湘云还在大观园里游玩,当她们走到凹晶馆时看到月光照在湖水中,于是作诗联句。二人互不相让,各有妙句。后来妙玉过来止住两人,邀请她们到栊翠庵喝茶。妙玉为她们的诗做了后半部分,其水平之高令林黛玉赞叹为“诗仙”。
妙玉的诗为: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妙玉评价林黛玉和史湘云的诗过于“颓败凄楚”,但她的诗何尝不是如此?妙玉诗的第二句:“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其“嫠妇”二字,与宝玉诗里的“孀娥”是一致的,都是“寡妇”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悠扬的萧声增加了寡妇的悲泣,床被边只有丫鬟的陪伴。
后面的诗句就更容易理解了,“露浓苔滑”,没有前途。“霜重竹难扪”,没有依靠,只有在寂寞的征途上徘徊,但周围怪石嶙峋,丛林里蹲着虎狼,概括地描写出她的人世遭遇,环境险恶。
因此,由妙玉自己写的诗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她是个寡妇!
05李纨为什么不喜欢妙玉?很有意思的是,贾府里的人——宝黛钗对妙玉很钦佩,王夫人和贾母也高看妙玉一眼,唯独李纨看不起妙玉。
在芦雪庵作即景诗时,李纨对贾宝玉说:
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支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
这就奇怪了,李纨为什么讨厌妙玉?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两人都是寡妇!但两位寡居的女子走了不同的道路:李纨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但她认可这种封建礼教,因此才像枯木死灰一般守着儿子过日子,居住在稻香村里。但妙玉就不同了,她带发修行,特立独行,不惧世俗的目光,可以说是个非常叛逆的人物。
这就造成李纨与妙玉相互看不起:李纨看不起妙玉装腔作势,妙玉看不起李纨像枯木死灰!
所以,两位寡居者成了“敌对”关系。
06妙玉的结局:不得不屈从于“枯骨”?《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它的结尾“迷失无稿”,这就造成读者对人物的结局很感兴趣,力求探索出原稿中的“真相”。除了判词和曲子外,就是脂砚斋等人在批语里透露出来的信息。妙玉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曲《世难容》的后几句为: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可见妙玉的隐居没有达成心愿,其结局是白玉掉进泥水里,令宝玉等一干王孙公子感叹没有缘分。
那么,妙玉后来遭遇了什么呢?
在高鹗的续本里,妙玉是被盗贼劫走的。从总体上来说,也算符合妙玉判词和曲子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掉在淖泥中”,“风尘肮脏违心愿”。但这个情节的设计很不自然。在《红楼梦》靖本第四十一回上有一条批语是关于妙玉结局的。由于原文字迹错乱,周汝昌先生校读为:
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于枯骨,岂不哀哉!
从这条批语中,可以看出与妙玉判词、曲子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一致的。妙玉的结局很不好,“红颜不能不屈从于枯骨”,掉在泥淖中!换言之,妙玉特立独行,不被世容,她这里隐居那里隐居,但还是无法达成心愿,最终不能不屈从于“枯骨”。后来妙玉到了瓜州渡口,以自己的身世经历向众人示以劝诫。批语很简单,但其中的情节应该很曲折。那么,这个“枯骨”是什么人呢?
由于信息的匮乏,我们很难明白妙玉屈从的是什么人。但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个很有权势的老头子!妙玉带发修行,说明她心不定,丈夫死去或者逃婚后寡居,目的是隐藏自己的身份等待时机。但最终妙玉失算,不得不屈从于“枯骨”。这个情节比高鹗的设计:被盗贼抢走要自然。
尤其是“屈从”二字,说明妙玉后来已经不再坚守高洁的志向,虽然不甘心,但还是服从“枯骨”。换言之,按照妙玉高傲的性格,原本是可以做烈女的,但她凡心未了,最终只能委曲求全。
总结从贾宝玉及妙玉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出妙玉与李纨一样是个寡妇。他的丈夫或者死了,或者因为婚姻的不幸而逃婚,由两个老妈妈和一个丫鬟陪伴着在外隐居。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由于后40回原稿的迷失,我们无从知道。她带发修行只是个幌子,她的诗里也透露出一位寡居者不平静的心态,与李纨枯木死灰般是不一样的。这是她“云空未必空”的一面。李纨看不起她,主要也是因为看穿了妙玉,知道她有凡心未了的一面,只是故作清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