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的结拜兄弟中,大多都结局悲惨,为何张群却一直能受到重用?

妙之评过去 2024-03-19 06:32:15

出身于青帮,常年混迹在市井中的老蒋,在为人处世中,也是多了几分江湖的豪迈气息,以至于在交朋友中,也是多以兄弟相称。甚至于还和《天龙八部》中的乔帮主一样,喜欢到处和人结拜为异姓兄弟。

比如张公子、冯玉祥等人,皆是其拜把子兄弟。

不过他这些拜把子兄弟,其结局都不能算太好,比如大哥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与其挥刀相向,最终也无奈被其架空。老蒋与张公子不仅是把兄弟,更是干连襟(于凤至和蒋夫人是义结金兰的姐妹),但结局却是张公子兵谏老蒋,自己被囚禁数十年。早年在上海结拜的陈其美和张静江就更不用说了,一人被袁大头除掉,一个让老蒋架空只能吃斋念佛。

因此但凡和老蒋扯上兄弟关系的,几乎结局都是悲惨的。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同为拜把子兄弟的张群,却一直能平步青云,成为老蒋的大红人?

老蒋的一票拜把子兄弟

张群其人

张群1889年出生于四川,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亲长时在衙门中担任幕僚和师爷一职。

所谓师爷乃是专门为主官身侧,辅佐事务,有出谋划策之能事实上,张群在日后走上“幕僚”之路多半也是要拜其父亲所赐。自小跟随父亲在官场之中的张群,有着与其他少年不一样的早熟。

在16岁的时候,张群考入华阳中学堂,那个时候革命的热潮已经席卷西南,在其父亲等人的影响下,张群也清政府已经处于不可挽救的地步,但想要投身革命也要有一技之长,因此的得知保定军校招生消息的张群,毅然决然的投笔从戎,在1907年进入保定军校学习。

在这里张群结识到了他这一生的贵人——老蒋。

忠奴张群

同样的趣味相投,同样公子哥出身,同样也在1907年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振武学校)。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张群本来是学步兵科的,但在老蒋的一顿忽悠下,转而学起了炮兵科。在振武和日本陆士,除了老蒋之外,张群还认识一群来自国内的青年军官们,比如老蒋的浙江老乡也是八兄弟之一,测绘观测科的黄郛等人。

可以说,从在振武学校开始,老蒋就有了自己的基本同学小圈子,而张群正好是其宏图霸业最开始的草台班子。

在振武学校时期的张群和老蒋

可在日本的幸福时光是短暂的,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清政府的垮台,让他们这些拿着公费出国(部分自费)的人一下子没有了精神和经济支柱,这些留学生也变得名不正言不顺。

失去靠山的这些留学生不得已回到国内,而这些些人大多都投靠当时的北洋军阀。比如张群就跟着大哥老蒋一起投靠沪上军阀陈其美。而一向爱才的陈其美也是对他们这些海归留学生委以重任,甚至于老蒋还和陈其美,也结拜为兄弟。

张群被任命为军务处军械科长,随后升迁到老蒋所在的第二十三师任参谋,可谓前途一片光明。

老蒋早期的势力圈子

不过陈其美在反袁作战中接连挫败,他所提拔的张群也受到排挤,不得已又辗转回到日本继续深造,不过第二次来日本的张群日子过得并不舒畅,彼时日本为了缓和和北洋政府的关系的,大有将张群等元陆士留学生交还北洋政府之势。

深感危机的张群只能远走印尼,在中学教书为生(刘总座:似乎去印尼教书是我军之传统)。

这一段时间,张群过的颇为落寞,此时的他早已没有当年革命的热情,看国内的革命形势严峻,张群也有了终老东南亚的想法。

青年时期的张群

1916年,国内情势突变,在袁大头倒行逆施,广州军政府成立,护国战争爆发,国父就任广州元帅府大元帅。

看似这些大人物离张群很遥远,可张群的拜把子兄弟老蒋,在加入粤军许崇智的部队后,一路高升,而许崇智又是国父的坚定支持者。因此有了好兄弟老蒋在广州,张群也得以归国,因为文化功底强,再加上留学日本的经历,张群在大元帅府就任报社代表,赴日本投身革命成《民国日报》和《中华新报》的代表身份,投身反对北洋政府的工作。

而从“军”转为“政”,张群没有丝毫的不适。

不同前期年轻气盛,此时经历过颠沛生活的张群,也和自己父亲一样走向了“幕僚之路”。

而他转而效忠的“枭雄”,正是在广州冉冉崛起的老蒋。

或是报提携之恩,或是看老蒋是一个潜力股,总而言之,这个时候张群是要铁了心跟老蒋。

一直在老蒋背后担任总管的张群

张群和老蒋

知道老蒋秉性的都知道,在国军乃至国民政府中,很难出现“君相和”的局面。

比如陈布雷,甚至是张群好友杨永泰等幕僚多少都是受到老蒋的猜忌,时而疏远,时而亲近,但张群却不同,他自始至终都受到老蒋的重视,被誉为老蒋“一生”的幕僚。

一生陪伴老蒋“60年” ,抛开其他不说,张群的“忠”和“能力”确实是国民政府中少有。

在1927年老蒋搞中山舰事件后,也逐渐从一个纯粹的军人往政客方向迈进。但在国民政府内部始终不买老蒋这个大老粗的仗。特别是胡汉民和汪先生等人,压根就看不上他,因此就有了老蒋在第一次北伐徐州战场失利后的第一次下野。

第一次北伐时期的老蒋

当时老蒋有多落魄?

当年黄埔军校二号人物,老蒋最信任的军方二号人物——何应钦,弃其不顾,在老蒋下台仪式上全程没有表态。北伐军昔日同僚程潜、朱培德等人也或多或少在背后坑其一把,可以说其第一次下野是“众叛亲离”。

而在下野之后,老蒋一方面积极和宋家联姻,同时借助孔祥熙的关系在上海和欧美获得支持的权,而另一方面他也在老家蛰伏一个月后,前往日本,除了和宋夫人喜结连理之外,还与日本当权实力联络,而这个联络的中间人,正是张群,利用张群在日本人脉,都得到了日本财阀和政界人物的大力支持,其中这些人中就包括了当年的日本话事人——田中义一。

在老蒋第一次起复的过程之中,张群可谓居功至伟,张群在其最落寞的时候依然对其忠心耿耿,以至于后人称其为“忠奴”。

老蒋和宋家联姻

张群的忠除了在老蒋落魄时为其奔走之外,更是在老蒋需要时,可以为其舍弃一切。

在国民政府的派系中,“政学系”以多出幕僚,亲日而著称,政学系三巨头“张群、杨永泰和熊式辉”皆是军政双优的佼佼者。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和日本扯不清的关系(张群陆士毕业,熊式辉陆大毕业,杨永泰主张与日本合作)。

可以说政学系的崛起,和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政学系三巨头

但在抗战时期,在大是大非或者说是老蒋的需要时候,张群却能立刻舍弃其与日本的关系,甚至在。在抗战初期出任军委会秘书长的张群,多次在公开场合鼓励军民抗日,在国联的调停谈判桌前痛斥日本代表,态度强硬,这与其铁杆的亲日形象极其不符。

而张群的这一举动也稳定了国内如何应钦等亲日派等情绪,坚定了国民政府抗战之决心。

抗战时期联系爱国人士的张群(中)

当然光有“忠心”并非老蒋重用其唯一因素,张群的能力在老蒋的一众心腹中也是很拔群的。

如果说杜聿明是老蒋的战场救火队长,那么张群就是老蒋在国民政府中就是扮演杜的角色。

在政学系里面,他没有如“卧龙”杨永泰一样,总是能出毒计和雄韬伟略,作为老蒋的“肱股之臣”。其也不如熊式辉那样气势凌人,高调办事。而是如同一个“秘书”一样精准的执行“老板的”意图。

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在关键时刻老蒋让张群带着大量的现金游说张公子。到了东北的张群积极笼络和收买奉系将领,进而让张公子易帜倒戈入关,让老蒋直接赢得大战,统一关内。

老蒋策反东北军2大功臣,张群和吴铁城

1931年后在湖北省政府期间,也积极围剿我苏区红军,其实行的民团和保甲等制度,层层围困我军,在张群的一系列高压围剿下,导致鄂豫皖苏区被迫转移。湖北省在其治下已经成为老蒋最信任的省份和钱袋子。

抗日战争中张群临危受命,作为老蒋的大管家以重庆行营主任的身份,直接管理重庆,在重庆但凡有事汇报老蒋都要先经由张群,可见老蒋对其信任。

到了1940年张群任四川省主席,在任上其积极推进四川抗战作为全国大后方,出壮丁的同时,也打击川军派系,自1937年张群入川渝以来逐渐打压和排挤当地军阀,推进了四川中央化,也被人称为“西南王”。

一般来说,老蒋对底下人信任度是有限的,比如何应钦,甚至是胡宗南等人,跟随其到了的宝岛的之后,多少会被弃用,但张群则不同,即使晚年入岛,他依然是老蒋最信任的那个幕僚,先后担任总统府的秘书长等职务,可谓“官路恒通”……

晚年在宝岛的张群

雨田君说

而张群之所以一直备受宠信的原因,更多的时候在于其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那就是当老蒋的“幕僚”。“幕僚”和“权臣”是相对,在老蒋的嫡系中,如何应钦等人皆处于后者,太恋权反而会被老蒋猜忌。

而张群太了解自己的这个拜把子兄弟了,他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老蒋给的,他只要服从老蒋的命令,富贵和权利皆可得,他只要做老蒋的消防员就行了,仅此而已。

而这也是张群能一直明步青云的为官之道。

0 阅读:4

妙之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