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改造的将领里面,名将王耀武和杜聿明,到底谁的影响力大?

妙之评过去 2024-03-22 16:44:53

在解放战争后期,随着国军的溃败,大批高级将领在也成了我军的俘虏,特别是很多少将级别以上军官,都被安排到了功德林里接受改造。

后世的很多文学作品,无论是《特赦1959》还是《决战之后》,都很形象的对这些国军将领的改造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当时的功德林中可谓是将星云集,这里面包含了如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范汉杰和廖耀湘等,叱咤一时的战区副总以上的风云人物。

可能很多人会问,这么多黄埔名将在一起他们私下到底听谁的?

换言之,谁才是功德林里面的黄埔系话事人……

杜聿明和王耀武谁才是功德林一哥

其实有关这个“功德林一哥”之争,主要是集中在国军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两大名将身上:

杜聿明和王耀武。

而至于这个答案,影视剧中也是有所提及。

比如在《决战之后》中,当众人在为淮海战役进行分锅争吵不堪的时候,杜聿明适时出现以一句“丢人”制止了众人的讨论,气场直接拉满;在著名的小煤山大捷中,主力邱行湘第一时间就是直接找杜聿明汇报。要知道当时功德林可是分了组的,座位组长的邱行湘找组员汇报,可见杜聿明的分量不简单。

再比如,《特赦1959》中,杜聿明打饭的时候王耀武都会给他多打半勺,菜也和其他人的比更丰富,似乎是杜聿明比王耀武地位更高。

甚至坊间传闻,在功德林杜聿明不动筷子,谁也别想吃饭之类的段子。

当然上述这些都是影视作品的观点,真实历史上在功德林谁才是黄埔一哥?

功德林跑操,杜聿明妥妥的C位(剧照)

从两人职务上来说

王耀武和杜聿明相比,在资历上是略显不足的,人家杜聿明是神圣的黄埔一期,不过两人的发展轨迹相差不大,同样厚积薄发的典范,两人都是在抗战之后声名鹊起的黄埔后期之秀。

先看两人在抗战时期的职务对比

1939年相持阶段之前,杜聿明是国军第5军的代理军长,而王耀武则是和第5军一样咖位的74军51师师长,他们军长俞济时和杜聿明是同学。有意思的是,两人当年还竞争过第5军军长职务。

此时虽然王耀武在第9战区参加了高安等战役,但和昆仑关一战硬刚日军王牌第5师团的杜聿明,无论是在名声还是战绩上,都无法相提并论。

昆仑关战役的杜聿明(剧照)

1941年底,二战爆发之后,王耀武如愿升上74军军长,在职务上和杜聿明是平级关系。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 1942年初,老蒋组织远征军的时候,杜聿明除了兼任第5军军长之外,还是远征军副总指挥(总指挥罗卓英),这时还是杜聿明稳压一头。

1943年,杜聿明从野人山回国之后,凭借着对日的战绩和对老蒋的“忠心”BUFF加成,一举成为黄埔学生中第7位集团军级别司令长官,而王耀武则是刚刚参加完鄂西会战,并晋升为第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是川军老人王缵绪)。

王耀武所在的74军

1945年,老蒋为了对日最后一战需要,成立了陆军总司令部,下辖4大方面军和昆明警备司令部。

王耀武因为九战区的战绩,得以和卢汉、张发奎和汤恩伯等这些上将(中将加上将)一起成为方面军司令(第4方面军),可以说是绿鱼跃龙门,另一边的杜聿明则是昆明警备司令部总司令,从这一点上,两人实现了平级,不过王耀武相对于这几人算是低职高配,毕竟这些人全部都是集团军司令长官升迁上去的,而他只是副司令长官。

也就是说在抗战胜利前,王耀武已经勉强跟上杜聿明的脚步,成为国军副战区司令级别的将军,在一众黄埔学生里面,除了太子胡宗南之外,也他和杜聿明级别是天花板级别的了。

1945年陆军总司令部合照,杜聿明咖位要在王耀武之上

巧合的是直到1945年2月两人才升任国军铨叙中将,和宋希濂、黄杰、桂永清、黄维等一众1936-37年的前辈来说,两人资历确实算不上厉害,都属于低衔高职。

从这个角度也证明两人,后期崛起速度要远超其他国军将领。

不过到了解放战争之后,两人的发展轨迹出现了偏移。

1945年9月,杜聿明成为了东北保安司令,整个国军在东北的军事力量实际在其指挥之下,从1945年的6个军,到他最后离职时候有9个军,而这个职位在国军内部比较特殊,如果从指挥军队的角度,它相当于国军在抗战时候的战区司令长官(上将才能当),但到了解放战争期间,它的相当于行营主任的副手,但权利比绥靖区主任要大。

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

而王耀武则是国军第二绥靖区主任(可以监管山东境内的其他绥靖区),同时兼任山东省主席,相较于杜聿明的军职来讲,王耀武在作战部门的职务要低于杜聿明,但在其他方面,王耀武又是省主席还是几个绥靖区的头头。

只能说,在1948年之前,杜聿明的军职更高,但王耀武在国民政府内地位更显著,一个专注军事,一个军政双优,像一个多边形战士,双方不相上下。

而到了1948年的时候,王耀武地盘就剩一个济南城,虽然挂着省主席的名号但在国军内部的实力,和兼任两大剿总副司令官的杜聿明自然无法相比。

王耀武被俘之后,我军和国军进行的三次大决战, 都是杜聿明一手策划,虽然顶着一个中将的名号,却行上将剿总司令官的权利,在国军里面的咖位在一票中将里面算最拔尖水准。

济南战役前的老蒋和王耀武在趵突泉合影

因此,此时期杜聿明的对于老蒋的重要性要在王耀武之上。

综合对比两人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的职务,可以发现王耀武都是处于追赶者的角色。

功德林关系

沈醉回忆录中说过

在功德林中,一共住进了杜聿明、宋希濂、黄维、李仙洲、范汉杰、曾扩情、刘嘉树、马励武、周振强、郭一予等十多人黄埔一期生,而统率过几万、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大军的军长、兵团司令、总司令等,竟过百余人之多。

可以说来这里的人热闹程度,不亚于国军南京总部开会。

从功德林出来后的王耀武和杜聿明

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自己的团体。

在团体关系上,杜聿明可比王耀武庞大的多。

杜聿明在国军内部可是有一大波头衔,除了担任过东北保安司令之外,还有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除此之外还担任过“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冀热辽边区前进指挥部主任。

当时国军最精锐的两大战区——华东和东北,都在他指挥之下。

如果不是当年老蒋覆灭太快,掌握这徐州和东北两大剿总的绝大部分战力的杜聿明,可能真的成为继胡宗南之后的,第二个开宗立派的黄埔学生。

被俘之后心如死灰的杜聿明

而即便是在功德林里面,在杜聿明身边也围着一群在国军内部举足轻重的人物。

别的不说。功德林里面的兵团司令级别的廖耀湘(9兵团司令)、刘嘉树(17兵团司令官)、文强(徐州剿总参谋长)、卢浚泉(6兵团司令官)。军长级别的李以劻(杜最信任之人)、刘镇湘(25军军长)、孙渡(滇军将领)、郑庭笈(49军军长)、陈士章(64军军长),下面少将师长级别的更是数不胜数,如杜永鑫、邓军林、郭吉谦等人。

杜聿明第五军系核心人员(黄杰除外)

而和杜聿明在功德林的人脉相比,在功德林里面王耀武曾经的手下不过是李仙洲、牟中衍等人,哪怕算上他担任第4方面军司令的时候指挥的18军,土木系一众主力——覃道善、杨柏涛等人,依然还是显得弱小。王耀武本人作为较为圆滑,对谁都客客气气,这样的人看似面面讨好,但实则跟谁都有距离,自己没有小团体,自然在人脉上比不上杜聿明。

在《特赦1959》中,当杜聿明回到功德林的时候,昔日手下们纷纷围过来搀扶,旁人也是一口一个杜老总,足以证明其在功德林地位,哪怕王耀武也是过来嘘寒问暖。

杜聿明出院后,前来看望的功德林众人

还有一点可以提现杜聿明地位要稍高于王耀武,那就是关键证人——黄维。

在功德林里,“永动机教授”黄维可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他本身就是陈诚的土木系大将,平常也不愿意搞小团体,谁的账也不买。因此他对杜聿明和王耀武的态度,也能反映出两人地位的高低。

黄维在功德林因为性格原因经常和以前的同僚闹矛盾,而同组里面圆滑的王耀武总是来打圆场,但有的时候也会被黄维呛一通。

但黄维对杜聿明却一直表现的很尊敬,比如淮海战役背锅大会,自己过年杀猪时黄维与人闹矛盾,都是杜聿明出手化解。

功德林力学客座教授黄维

而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上,显然功德林黄埔一哥之争,杜聿显然明更具资格。

在战争时期,王耀武虽然是多边形发展,但在军界的地位还是无法和“救火队长”杜聿明相比,杜聿明的人脉遍布了关内和关外。在以武官为主导的功德林内部,这些改造的国军将领自然是拿杜聿明当黄埔一哥,而非圆滑的王耀武。



0 阅读:44

妙之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