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SU7品牌背景
·小米SU7开订27分钟后,大定突破5万台;上市24小时,大定88898台。
·开售至今,已有超过10万大定,锁单量已经超过4万单。
·4月3日上午小米SU7首批交付,从上市到交付,小米仅用了5天时间。
产品策略
小米汽车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优秀的性价比。为了给消费者带来超出预期的心理体验,小米在产品定价和功能配置上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在定价策略上,小米巧妙地利用了“锚定价格”的心理学原理。小米SU7基础版定价为21.59万,这个价位与特斯拉的入门款Model3的24.59万相比,明显偏低,从而给用户留下了“比特斯拉便宜”的心理印象。同时,这个价格也将用户的关注点引向了20万+的价格区间,更加符合购买力有限的年轻消费者的预算。
为了让消费者感觉他们得到了实惠,雷军在发布会上强调了“卖一台亏一台”。尽管价格已经相当亲民,但小米还通过提供额外的服务元素,如全景天幕遮阳帘和挡风玻璃遮阳伞,来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种亏本营销的方式,实际上是在心理上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占到了便宜。
小米汽车还深刻洞察了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他们追求的是“既要又要还要”的多方位体验,因此小米将品牌定位为“50万以内zui好看、zui好开、最智能的高品质轿车”。流线型的车身设计和9种色系的选择,让小米汽车在同价位车型中显得尤为出众,吸引了众多注重颜值的年轻消费者。当然SU7 Pro和SU7 Max的出色性能,如5秒级别百公里加速,也满足了那些对智能驾驶有更高需求的用户。
营销策略
小米汽车的营销之道,核心在于雷军的“雷式营销”,即善于找对标、借势营销,快速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品牌形象。这种营销方式并非简单地将整车与对手对标,而是侧重于局部功能的对标,以此凸显小米汽车的独特优势。
在外观设计上,小米汽车巧妙借势保时捷,通过话题“年轻人的第一台保时捷何必是保时捷”引发社会关注,成功找到了与年轻消费者的沟通桥梁。
在售价方面,小米汽车则对标特斯拉Model3,展示其高性价比的特点,彰显其出色的驾驶体验。
大IP男主
此外,小米汽车的营销策略还体现在打造“大IP男主”上。小米CEO雷军作为品牌的灵魂人物,以其个人魅力和传奇经历,成为品牌的超级IP。他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营销动作,为小米汽车造势,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首批小米SU7交付时,雷军亲自为首批车主开门,这一举动不仅提升了购车用户的情绪价值,也进一步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利用明星热点
小米汽车还善于利用明星打造品牌话题度。演员张颂文作为小米手机的代言人,其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而雷军作为品牌的第一代言人,主动与张颂文互动,进一步推动了小米汽车的大众曝光度。
路透式营销,制造悬念
小米汽车采用路透式营销,巧妙为用户制造悬念与期待。自2021年3月雷军在发布会上振臂高呼“为小米汽车而战”起,这场营销大戏的序幕便已拉开。而在2023年12月的技术发布会预热中,小米汽车更是玩起了“价格猜谜”游戏,只字不提售价,将悬念推向高峰。
在小米汽车正式上市之前,关于小米SU7的定价成为了媒体和博主们热议的焦点,仿佛成了一种社交货币。这种热议不仅为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声量,更在无形中将产品深植于用户的心中。
小米汽车的这场营销预热持续了整整三年,期间通过持续的用户参与和核心产品价格的神秘面纱,让品牌始终保持着话题热度。而当“科技春晚”盛大登场时,更是将营销节奏推向了顶点,为用户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文案的精心设计
在文案方面,小米汽车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小米擅长用数字讲故事,将复杂的概念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给用户。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让消费者能够迅速理解品牌的价值和产品的魅力,从而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购买欲。
分析总结
从营销到产品,小米都精准把握了“用户预期”
用户的身份背景、用车经验以及车辆使用场景,共同构成了受众对车辆的基本要求与期待。这些预期并非单一维度决定,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款优秀的产品,仅凭质量或价格优势,并不足以形成口碑。唯有那些能够超越用户预期的产品,才能真正赢得市场的赞誉。预期是一个相对概念,消费者在购买时,都会根据市场上同类产品或服务的平均表现,形成一个心理预估。
小米SU7作为轿跑车型,其定位更倾向于成为年轻人的个性座驾,而非满足家庭需求的传统车型。因此,深入了解年轻用户群体的真实预期显得尤为重要。分析消费者的用车需求,探寻他们购买小米SU7背后的真正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