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法:改变与成长的秘诀

不羡知微 2024-05-05 14:22:18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苦恼,一本书读过了就不记得书中的内容了,到底怎么阅读一本书?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曾经我是一个20多年都不爱看书的人,在高中买回来的书大多数是没有看过的,有的连塑封都没拆。

我开始下决心主动阅读是因为想要用阅读来替换掉刷爱情短视频这个坏习惯,同时我觉得自己知道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刷爱情短视频除了让我很快乐以外,不会有任何成长,还很浪费时间,我实在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我不想继续浪费时间了,我真的很想改变自己。

虽然我的朋友帮我列出了一些书单出来,但是我还是不知道从哪本书开始看。之前我根据她的推荐阅读了一本跟历史有关的书籍,可是对我来说太枯燥了,我只看了一点点就再也没有翻开过,因为我不喜欢历史书籍,至于为什么不喜欢我后来也找到了原因,以后再来分享。

我想起了几年前买了只看了一点点的《人生的智慧》,所以就决定从这本书开始阅读。

这本书以前看的时候很多都看不懂,也觉得很枯燥,后来被我搁置了的。但经历了一些事情后,自己的想法和书中作者的观点能够产生共鸣,所以能看懂一些了。

读完了就开始阅读朋友送的书籍,挑出了一本我不感兴趣的书籍。之后就从高中买过的书籍中找书出来看,可能是因为经历的原因,能够辨别书中的内容是不是我需要的,大致翻看了书中的内容,却只找到一本书可以阅读,结果读完后才发现真正对我有用的内容非常少。

我比较苦恼的一件事就是我在阅读的时候有思考,也有做笔记,但是读完一本书后我没有办法记住书中的所有内容,也无法提炼出整本书的框架,我只能记住书中一部分的内容,那部分的内容是我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所以我印象会比较深刻,但是其他的我就忘记了。

有的人会说阅读要做思维导图,要嚼碎一本书,这样才是真正完成一本书的阅读了,但是我看完了还是记不住书中的内容,怎么办?

我觉得肯定是因为我不会阅读,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不知道怎么阅读才能记住书中的内容,梳理出书中的框架。

所以我很想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通过搜索搜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不是很了解这本书,然后我看了下作者,书的简介,翻看了书的目录,也注意了一下看过这本书的人的评价,发现这本书的目录写得很详细,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我觉得这就是我要找的书,所以我打算阅读看看。

因为不知道如何阅读,所以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格外认真,写了很多思考笔记,但奇怪的是我读完这本书还是不记得这本书的框架是什么,我只记得这本书讲了阅读有不同的层次,具体是哪几个层次我记得不是很清楚,我记得比较清楚的就是如何选择书籍。

我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我认真思考,也写了读书笔记,可是我还是记不住书中的内容,更别说这本书的框架是什么了,我在想这本书我是不是白读了?

但我并没有纠结于我一定要把这本书的所有内容都记住,因为我觉得很不现实,我也不可能把这本书给背下来吧。

所以,我开始阅读下一本书,但是每次读完都不记得书中大部分的内容,只记得书中对我来说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

但是我有按照书中对我印象深刻的几点开始实践,比如说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后,我在挑选书籍的时候,会根据书的简介和目录来确定我想不想要阅读这本书,如果我对这本书感兴趣,我就会开始阅读,但是读着读着如果看不下去了,我就会开始寻找下一本书籍,我不会要求自己从头到尾非要把这本书读完。

后来我通过自己的摸索,成功用一些新的好习惯替换掉了之前刷了2年左右的爱情短视频的瘾,偶然发现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我看到评论区有一句话:习惯是不能被消除的,而只能被代替。我当时突然惊了一下,因为我就是用好习惯替代坏习惯,从而戒掉的坏习惯,但是我不确定书中提供的方法和我用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我当时非常感兴趣,于是加入了书架。

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去阅读这本书,我才发现这本书关于习惯讲解得非常详细,解释了习惯运作的原理和习惯的回路等等,同时也印证了自己戒掉坏习惯的经历确实是和书中提供的方法是一样的,但是我也只记住了习惯的回路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戒掉坏习惯,还有一些我曾经有疑惑的问题也从这本书中得到了解答,其他的内容我就不记得了。

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将书中讲到的一部分内容与自己戒掉坏习惯的经历结合,也就有了「如何戒掉长久养成的坏习惯?」这篇文章。

也就是说我每读完一本书,我虽然不记得书中大部分的内容了,但是我能记住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几点。《如何阅读一本书》让我知道了如何选择一本书籍,不感兴趣就换下一本书籍阅读,《习惯的力量》这本书印证了我戒掉坏习惯的方法是对的,并且让我知道了习惯的回路是怎么产生的,根据这本书我结合自己的经历产出了文章。

只是以上的这些行为我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我还一直很苦恼看过的书很多都忘记了。直到我最近阅读了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我才知道,原来更好的读书方法或许并不是要把这本书的内容全部记住,而是读完之后过几天能否回忆起书中让自己印象最深的触动点,然后去关联,去实践,就会获得最大的收获。

我这才开始仔细回想之前阅读的每本书,的确,每本书的内容大部分我都不记得了,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书也是一样,但是我记得每本书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原来这个就是周岭老师所说的印象最深的触动点,并且我也确实按照书中所说的去实践,去行动,去做出改变,我会根据知道的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关联,产出文章或者输出给别人。

我的书架上也是添加了很多书籍的,有朋友推荐的,有通过看一些大佬的文章知道的书籍,还有一些书就是通过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知道的,也有通过搜索发现的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书籍,所以我的书架上也有很多书,书架上有这么多书,我是怎么确定我先看哪一本书的呢?

说实话,我很想看这一本,也很想看那一本,有的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书籍我也想看,但是我到底先看哪一本呢?

我发现我是根据自己当下的需求来选择书籍的,比如我不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我就去找相关的书籍,也有突然闯进我视线的书籍,我要是感兴趣,我会全部看完,要是看不下去了,就不看了,直接寻找下一本,对我来说有阅读困难的,或者感觉比较枯燥的,我会选择先搁置。

这个也许就是《认知觉醒》这本书提到的在舒适区的边缘学习,也就是拉伸区,既不难也不简单,难易适中。我觉得阅读对我来说也是这样的,阅读有困难,看不懂的,对我来说就是困难区,我会直接放弃寻找下一本,能让我感兴趣又刚好能读懂的,说明是我目前需要且有些需要我去思考就能有所获的,就是舒适区的边缘,是比较符合我的书籍。

我在阅读时记笔记的方式也是根据情况来调整的,比如刚开始看纸质书是划线,然后在书中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思考。后来换到电子书阅读,刚开始是直接抄写原文再写自己的思考,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后因为不知道还可以发表想法,结果是用复制粘贴原句到文档,然后再写自己的思考,这个也很耗费时间,且有些思考很容易转瞬即逝,不方便记录。

之后读电子书的时候,开始用发表想法的方式记笔记,后面又进行了调整,读电子书的时候会发表想法,挑选一些金句进行摘录,而且对我来说很重要的内容,还有自己想去解决的问题,我都会用笔写下来,所以纸质笔记是非常少的,但是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这样我就不用再去书中翻找了,不然会很浪费时间。

所以,我在阅读完一本书后,只记住了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几点,我会根据这几点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去着重思考寻找答案,会根据知道的和自己已知道的进行关联输出,而我没有意识到的是当我开始这样做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了。

阅读不是一个单向的行为,不是我们读过了就可以了,不是读过了就真的知道了,我们还要根据书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点与我们已有的旧知识进行关联。我想这就是阅读的知行合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知识变成你的,你才会体会到阅读给你带来的好处,要不然读再多的书,读了也会忘记,不去实践行动,不去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关联,读再多也没用,那些知识也不会变成你的。

其实使用这样的阅读方法真的既简单又高效,因为我们很容易就能做到,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思维导图,去梳理书中的框架,这样的阅读方式对大多数人来说真的很难坚持。

而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触动点,去关联、去实践,确实能够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那些知识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让你发生了什么改变。

当我仔细回想那些阅读过的书,当我去实践、行动,去用新知识关联旧知识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目标更清晰了,因为我知道这么做是对的,这么做是对我有帮助的,被我关联的新知识也切切实实变成了我的,并且我在生活中也会用自己的语言输出给别人,这样做过之后,我发现新知识确实被我吸收了,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反馈。

而我所做的这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让我发生了改变,都在让我越来越好,成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最后,我最最最喜欢《认知觉醒》中的一句话: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发生真实的改变,这句话也送给大家,我真的超级喜欢这句话。

我们所有的学习,成长,工作,最终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发生真实的改变么?

0 阅读:2

不羡知微

简介:个人成长,认知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