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夷狡诈,为患方深”,明末捍卫国家主权的澎湖之战,利弊如何
引言:
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但凡有任何人妄图分割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的关系,妄图侵犯中国的主权,那么我们必将会给予敌人迎头痛击。明朝时期的澎湖保卫战就是最好的证明。
明朝时期的澎湖保卫战捍卫了国家主权
早在明朝的时候,明朝政府就曾经为了捍卫澎湖地区的主权,和前来侵犯的荷兰人开战,最终成功击退了敌人,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那是在明朝末年,当时明朝的国力山河日下,早已经不是那个令四海臣服的中华帝国。
而这个时候,正好是西方的航海时代。新航路开辟后,许多西方的探险家,沿着开辟出来的新航路,远渡重洋来到亚洲,继而到达中国。其中自然少不了被人们称作“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
当时一支荷兰人的冒险队,在前往中国大陆的途中,误打误撞地来到了澎湖地区。由于当时明朝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而澎湖地区地处偏远,是实打实的“穷乡僻壤”,所以明朝政府并没有在这里驻守兵力。
荷兰人见澎湖地区守备空虚,就强行侵占了澎湖,企图将这里变成荷兰人的殖民地。
凶残的荷兰殖民者,仗着自己手中掌握着武力,在澎湖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的百姓忍无可忍之下,对侵略者发起了反抗。
随着冲突的爆发,明朝的中央政府终于察觉了荷兰人的所作所为。明朝皇帝盛怒之下,派遣军队前往澎湖地区,驱逐荷兰侵略者,守护国家的主权。
明朝虽然那个时候已经日暮西山,但是收拾荷兰人那就是杀鸡焉用牛刀了。三两下就解决了那些平日里在澎湖地区作威作福的荷兰侵略者,成功收复了澎湖。这便是晚明著名的澎湖保卫战。
在明朝初期和中期的时候,荷兰和明朝政府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荷兰经常会派遣使节带着礼物出使明朝。
可是随着晚期明朝的国力逐渐衰落,荷兰便断绝了和明朝之间的官方往来,这让明朝和荷兰的关系一度僵化。
虽然两国官方不再往来,但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越来越多的荷兰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在民间从事商业活动。两国之间的非官方往来倒也算兴盛,更没有到刀枪相见的地步。
荷兰人急于开辟新航线,因此垂涎澎湖已久
一切都在十七世纪初发生了变化。至于发生这个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和西方世界的局势变化有关。
荷兰本来是西班牙的一部分,后来荷兰爆发了起义,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抗争后,才从西班牙独立出去。因此荷兰和西班牙之间的关系非常差。
新航路开辟之后,西班牙仗着自己有海上的“无敌舰队”在西方世界称霸,一时风头无两。西班牙人以绝对的军事优势,掌控了整个西方的海上航线。
作为一个享有着“海上马车夫”称号的国家,荷兰的经济很大一部分都是由航海贸易构成的。航海的线路被西班牙掌控之后,荷兰人只能另寻出路。
于是荷兰人便把目标放在了中国,放到了澎湖地区上。根据明朝时期,记载澎湖地区档案的《澎湖厅志》的记载:“漳南有澎湖屿,去海远,诚夺而守之,贡市不难成也”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有意思了,大体上就是说有一群跟“汉奸”性质差不多的明朝人,给荷兰人出谋划策说澎湖地区天高皇帝远,很容易就能占领。占领了澎湖后,以后再想来亚洲做生意就非常简单了。
荷兰人本来就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当作基地的地方,发展属于自己的贸易航线。听了这个计划之后大喜过望,当即就派遣军队,以探险队的名义,开拔到了澎湖地区,驱逐了当地守卫的明朝军队,堂而皇之地占领了这一地区。
荷兰人占领澎湖地区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福建巡抚的耳朵里。当时澎湖地区的行政机构澎湖巡检司正是属于福建巡抚管辖的。得知这一消息后,福建巡抚担心荷兰人会以澎湖作为踏板,侵略福建。
于是立即下令军队加强警备,并且派人快马加鞭地将荷兰人侵占澎湖的消息送到京城,交给皇帝决断。毕竟这关系着两个国家之间是战是和,福建巡抚还没有这个权力自己做决定。
做完这些之后,福建巡抚派出了一支代表团,前往澎湖地区,和侵占澎湖的荷兰人谈判斡旋。荷兰人自从占领了澎湖之后,就时刻关注着明朝政府的动向。
眼见明朝的地方政府反应迅速,并且明朝军队戒备森严,自知不能长久地占领澎湖,于是只能在和明朝代表团谈判的时候,顺水推舟地说这是一个误会,然后便从澎湖地区撤走了。
荷兰人再次入侵澎湖,明朝重拳出击
难道荷兰人就这么放弃了自己以澎湖为踏板,经营亚洲航线的计划了吗?当然不是,荷兰人撤走只是因为自己的准备还不够充分,没有十足的把握能真正地占领整个澎湖。
果不其然,贼心不死的荷兰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很快就带着更多的军队卷土重来,再次侵占了我们的澎湖地区。
这一次荷兰人的准备十分充足,他们在占领了澎湖之后,立马在澎湖地区修建了各种城楼炮楼,并且派遣舰队封锁了澎湖地区附近的水域,向驻守在福建海岸的明朝水师示威。
因为第一次占领澎湖没有讨到便宜,怀恨在心的荷兰人这一次掳走了大量澎湖地区的当地土著。并将他们作为奴隶卖到了非洲。还在澎湖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荷兰人的再次入侵,震动了整个明朝上下。当时在位的明朝皇帝是著名的“木匠皇帝眀熹宗”朱由校。
虽然他平日里不怎么关心朝政,但是当面对这种有关明朝国体的大事时,他还是召开了朝会,要求朝臣们对这件事给出自己的意见。
明朝的大臣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大体上分成了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派认为,荷兰人早就对澎湖地区虎视眈眈,这一次他们占领了澎湖地区,如果不采取强硬的措施的话,荷兰人一定会得寸进尺。况且如果不采取行动,这会大大损伤明朝作为“天朝上国”的威严。
主和派认为,澎湖地区不仅地处偏远,而且是穷乡僻壤,要啥没啥,根本不值得为了这件事大动干戈。
荷兰人占领澎湖地区也只不过是想要让政府答应他们开放通商,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把澎湖地区归还的。
眀熹宗听了两派大臣的意见之后,最终还是决定派遣使团去和荷兰人谈判。毕竟当时明朝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后金铁蹄的威胁,如果可以还是要和平解决这一事件。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荷兰人在谈判的时候,居然提出了三条极其无理的请求:第一、明朝必须同意荷兰人在沿海城市通商。第二、明朝政府必须割让澎湖给荷兰。第三、明朝必须立刻断绝与西班牙之间的贸易往来。
据说当时眀熹宗朱由校听到了荷兰人的要求之后暴跳如雷,当即把奏折狠狠地摔倒了地上,然后召见了主战派大臣,要求他们立刻派兵进攻澎湖地区的荷兰军队,一定要将他们全都驱逐出去。
很快眀熹宗就任命主战派大臣南居益为福建巡抚,全权指挥对荷兰军队的作战。当时在澎湖地区的荷兰军队并不多。
但是想要打败他们也不是易事。十七世纪时,西方在各方面已经逐渐地赶超了东方,这点很好地体现在了武器装备上。
荷兰的军队,已经清一色装备了火铳。他们的火铳威力巨大,而且射程远,更具有自动退膛的功能,因此荷兰军队的战斗力十分强大。
反观明朝的军队,虽然也装备有各种各样的火器和火炮,但那些都是被时代淘汰的旧式武器。两国在武器装备上相差甚远。
不过荷兰人就算武器装备再怎么厉害,在人数上始终还是处于劣势。当时驻扎在澎湖地区的荷兰军队,全部加起来,也就不到两千人。
而当时参加作战的明朝军队是他们的数倍。双拳难敌四手,很快在明朝军队强大的人数优势下,荷兰军队寡不敌众,只能仓皇撤退,撤出了澎湖地区。
这次澎湖保卫战,明朝军队成功驱逐了荷兰侵略者,捍卫了国家的主权。中华人民无论是在任何时候,都有着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勇气与决心。
结语:
澎湖保卫战的胜利,不仅成功捍卫了国家的主权,还产生了很多影响。
这次战争过后,明朝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中西方之间的差距。因此诞生了最早一批向西方学习的人。这对后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种思想,在晚清时期演变成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催化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