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满为患”背后,人人都想吃公家饭

映萱评趣事 2024-07-03 02:02:10

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

当前,因为年龄超过35岁,无法考公的中年人,正在争抢社区劳务派遣岗位。

2024年的国考竞争比例达到了80:1,而很多社区现在招募人员,竞争激烈程度并不弱于国考,很多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的人中年人,因为各种原因正在急流勇退,回到老家,比如,为了照顾父母,厌倦了大城市高强度的生活,被裁员找不到工作等等,而老家的工作岗位,看来看去,似乎只有不限年龄的社区工作者适合他们。

虽然没有编制,待遇也普遍不高,但因为身处体制内,工作十分稳定,又较为清闲,管理也不怎么严格,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个人生活和家庭中,因此,社区工作依然成为很多中年人追捧的目标。

人人都想吃公家饭!

这一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对于那些打拼多年的中年人而言,感受更深。

毕业十五年,前几天和大学同学联系,询问大家的近况,很多人都在十分后悔,当初为什么就没有选择进入体制内?

时间回到十五年前,当时的高校毕业生,大多数都不愿意进入体制内,去过那种一眼就能够看到头的生活,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不建议,而是鼓励大家去企业、去创业,谁能想到情况变化会如此之大,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将考上编制,进入体制内,看做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在人人都想吃公家饭的背后,体制内也积极响应这一变化,国考已经连续六年实现扩招,具体到省考,有的地区扩招比例更是一度将近80%。这还是有编制的编外人员在这几年,作为稳就业的主要渠道,人数更是翻倍增长,比正式编制人员还多。

社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个社区,能够有多少人?

在不同的时间点,这个答案是不同的。

在很多人印象中,居委会时代,一个社区就几个人,主要是大妈。然后承接各个部门具体工作任务,开始细分,一个社区能有七八个人,而现在,一个区普遍能有十几人甚至几十个人,而且还在扩招,每年都会招募新的社区工作者进来。

目前正在执行的标准,社区所辖人口每1万人,可以配置18个社区工作者。现在很多城市社区,居住密度都很高,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一个社区有多少人。

不仅如此,社区还有一定数量的网格员,以及顶着各种名头被安置下来的人,比如,大学生村官一类。

现在,一个社区几十个人,其实很正常。

而这,只不过是体制内人员膨胀的一个缩影,很多单位都是如此,人数越来越多,但问题是,管理和服务比之前更好了嘛?

0 阅读:11

映萱评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