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客试驾全新宝马X1M35i:“改变了我对横置平台的认知!”

雅珺谈汽车 2024-06-15 13:00:39

各位宝马客的看官大家好,我是宝马客美国编辑亚力克。全新一代宝马X1(海外标轴:U11;国产长轴:U12)已经上市有一年的时间了,但是在国内市场一直缺席一款车型——X1 M35i。这款入门性能MPA车型一直备受关注,因为这是X1首次加入MPA序列,也将会是宝马在中国投产的首款M车型。很荣幸有机会在美国试驾到了标轴版的M35i(U11),能和大家简单分享下!

本文所讨论的车型仅限于这台试驾车的配置和规格,在试驾的时候特意挑了一台低配车型。因为我认为,任何车型如果低配版都做得优秀,那么就不用担心高配车型的表现了,尤其是宝马。

一、车型背景简述

全新一代宝马X1(U11)和TA的大哥们(X3~XM)不同,是一台正经的“德原马”——和X2一样,都产自宝马集团德国雷根斯堡工厂。X1作为宝马的入门级SAV车型,在这代首次加入了M Performance产品线,在F世代只有X2有M35i车型,但是那台车和中国市场无缘。不过大家可以放心,那台车的驾驶感受挺“糙”的,我在几年前开过之后感觉很失望。而在今年年内X1 M35Li车型将会以加长+国产的身份与国内的消费者见面,所以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各位对此车感兴趣的朋友一些有价值的内容。

二、外观

近几年宝马新款车型的外观设计争议一直不小,我觉得各位也没什么可吵的,我坚持认为审美因人而异,我只谈我个人的主观感受,如果觉得不好看,不去买就是了,比较大众的审美和设计师都略有偏差。纵观汽车历史,有不少车型在刚出的时候都褒贬不一,在后期停售后又饱受追捧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个人认为,全新X1的外观要比上一代X1来得更加先锋且干练,整个车多了更多的棱角,但的确视觉感受要比前代车型小,仔细看设计的话,其实完整度还是很高的。宝马在X1上没有搞太天马行空的设计,整体还算保守,毕竟奇数车系还是求销量为主,不信的话看看全新X2,那个设计我个人反正还没看明白。

M35i车型和28i标准车型在选装M套件后外观区别不大,除了牛角耳和一些M标志外,基本保持一致。最值得夸赞的一点是车头的通风口全是真的,中冷前面有主动隔扇,两侧的刹车通风口也是联通的,尾部的四出排气也全是真的,这在2024年非常难得,友商必须学习。不过排气声浪很一般,不如同为2.0T带M运动排气的Z4或者330i,也许因为是横置平台?不过同为横置平台的MINI排气就很炸啊。

三、内饰

内饰整体设计和普通版几乎无异,但感觉这代车型明显要比同时期3系及以上车型更紧凑,坐进车内后,对宝马熟悉的人能看出明显区别,但用料不差,门板上虽然是仿皮,但是该有的缝线一个不少,装配工艺也很上乘。看惯了大屏,X1的小屏幕看起来的确不扎眼,没有iDrive旋钮是个绝对的差评,尤其是iD9系统也不好用,调节空调需要人的背部离开座椅往前探身,盲操作也很困难。

哈曼卡顿音响在M35i车型上是标配,盖子采用了金属材质,logo可以发光,提升了内饰高级感,很讨喜的小设计。中控扶手箱非常的小,放一盒口香糖加一些证件就是极限了,但是下部有个大的空间,可以放个托特包,不过要小心零碎物品在驾驶的时候有概率会甩出来,可能会滚到刹车踏板下面。

四、驾乘舒适度

试驾车没有选装座椅配置,标配的运动座椅就非常好,看起来就很宽大,实际上驾驶的时候包裹性很好,不过没有腰部支撑调节和护翼夹紧。坐垫偏硬,但在接受范围内。宽度很好,可以给大腿和肩部不错的侧向支撑。M35i车型可以选装一体式运动座椅,但标配座椅已经足够优秀。后排空间在前排调到一个我很舒服的坐姿后,腿部会比较紧凑(笔者身高183cm),不过在这个级别已经很可以了,国产还会加长,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标准座椅

M运动座椅

后排座椅看起来很“平”,但实际上要比老款车型柔软很多,尤其是靠背和腰部的填充支撑要明显更好,角度也恰到好处,长途乘坐后排的乘客一定不会觉得难受。

五、驾驶感受&动力

美规的X1 M35i应该是全球市场马力最大的版本,有312匹最大马力和400牛米峰值扭矩,7速双离合(格特拉克出品),标配M自适应电磁悬挂。这套电磁悬挂在舒适模式下有韧性,但不颠簸,比在国内开过多次的奔驰GLB 35对于细微颠簸过滤得要更好,例如压过路面接缝,在车内几乎感受不到震动,找了个坡,试了下抛跳,车身在大的抛跳后落地可以做到很柔的“接,化,发”,上下压缩两次就能回归平稳。

不过,运动模式和舒适模式差别感觉不大,只能在环岛中感受到侧倾更少,但一定不是纯M车型的那种支撑,简单总结其实是偏家用成分的运动悬挂,有很好的运动感,但同时不会让日常驾驶变得难受。

刹车系统方面X1 M35i能提供两套,可以选装M复合制动器,会比标配的四活塞刹车多了个大打孔刹车盘,以及降低簧下质量。但试驾车没选装此配置,即便如此,我觉得刹车不选装也很有力,标配四活塞+通风盘,相比起几年前开的X2 M35i已经是质的飞跃,第一脚下去就能有很好的制动力,在堵车走走停停的状态下,开着和普通版的X1几乎一致,这点对于日常驾驶来说是一大利好。同级别GLB 35车型的刹车脚感会偏硬,标配打孔盘,刹车力也非常的好,但是城区走走停停开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刹车力来多了”的情况,但也在接受范围之内。

整体驾驶感受让我感到很惊喜,因为开过这么多横置平台的宝马和MINI车型,感觉如果是同样动力总成的情况下,开起来感受都差不多,但全新的X1 M35i绝对改变了我的这个认知。这套7速双离合日常驾驶时,尤其是中低速,绝对比GLB 35装配的奔驰自研的7速DCT要好。奔驰的那个箱子低速经常“逛荡”,而且还有可能憋着转速起不来速度,如果屏幕前有AMG 35的车主,应该都和我有过一样的经历。

而X1 M35i的7DCT几乎感受不出来和AT的区别,没有任何顿挫,舒适模式巡航状态下一脚油门下去,降档铿锵且坚决,变速箱逻辑舒适模式下很聪明,很热衷于靠降档来换取动力,加速超车油门开度开多少,变速箱就降几档,让人感觉很轻快,像个小兔子似的往前冲,会给人一种这车不止312匹马力的错觉。

但是,地板油急加速的时候就露破绽了,升档的时候会营造一种冲击感,但真的不如GLB 35车型来的干脆,而且排气丢大分,GLB 35在升档的时候绝对会放个炮,外加特别干脆的“踹”乘客一脚,而X1 M35i刻意营造了“踹”一脚的感觉,但这个感觉更让我觉得没必要,因为除了体感上有刺激以外,听觉上的确是差了一些,无论怎么开这车,排气都趋于安静向,升档那一刻还会哑巴一下。

X1 M35i和现在很多新款宝马车型一样,在降档拨片上写了“boost”,但和电动车型不同的是,这个拨片需要在驾驶的时候拉住两秒才会激活,激活后全车能变运动模式的地方全会进入最激进的模式(发动机、变速箱、悬挂),同时仪表盘会出现倒计时10秒,不过踩下油门再松开,此功能就结束了。其实这个功能,和地板油没啥太大区别,如果真需要快速的超车,老老实实一脚地板油下去比什么都管用。

转向也是个小惊喜,低速下特别轻,对于日常驾驶和停车的时候很友好,运动模式下那种线性增长的阻尼感也非常宝马,整体会比老款车型更轻,但并没有失去那种安定感。不过的确要承认,初段的虚位还是有的,也许,只是也许,选装了20/21英寸轮毂+更好的轮胎后会有改善。试驾车装的是最低配的19英寸轮毂+马牌四季胎,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会影响整体操控。

六、总结+和竞品GLB 35简单对比

两台车都是好车,价格应该也会相近,AMG GLB 35车型会在运动属性上更加鲜明。在激进驾驶下我觉得GLB 35可能更得我意,更挑动神经的排气,更铿锵的换挡,更加竞技的电磁悬挂,加上GLB 35有着更好用的MBUX系统。

X1 M35i的那种均衡和代步时的高级感则更深得我心,城区动力响应及时,可以舒舒服服代步,一脚油门下去又能一骑绝尘(相比燃油车),双离合完全是加分项,聪明的TCU逻辑,隔音和内饰异响更少,座椅更舒服,内饰用料+做工的确更好。在动力和速度被电动车弄得很廉价的今天,有着宝马这样的品牌还在坚持做一些燃油的好玩儿的车,属实应该被珍惜,我个人也很看好这台“有追求的奶爸神车”!

编辑点评:

如今像X1这样的入门级紧凑型SAV想要继续保持市场客群,需要更多在产品力方面的提升,而对于一台有些追求和光环的M Performance性能车型而言,就更是如此了,毕竟本身还是不便宜且同价位竞争激烈的。而“惊喜”,恰恰是亚力克在这篇干货满满的试驾报告中的高频词。X1 M35i能收获这位资深性能车玩家的好评,相信也能激起相当一部分爱车人士的购买欲。

另外,长轴距的全新宝马X1 M35Li作为首次于中国本土化生产的BMW M性能车,也自今年9月份起将于华晨宝马沈阳铁西工厂投产,或将于成都车展正式上市。这样有趣的车,能兼具性价比、实用性和驾驶乐趣,有总是好过没有的。

请留言 评论

0 阅读:423

雅珺谈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