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太不讲武德,王海一跳伞,4架苏联友机立刻应召飞临其上空

吴钧大叔爱历史 2024-02-12 18:35:37

1952年的一天,朝鲜上空,志愿军空军大队长王海正率队与四倍于己的敌机激战,15 分钟内竟击落击伤敌机6架。王海本人也将一架敌机击落,眼看着那名美国飞行员跳伞后飘向海面……

战后,知道对手的番号—美国空军第51大队,王海不禁又惊又喜,这可是美国空军最厉害的三支战斗机大队之一,他更没有想到那名跳伞的飞行员后来成了美国空军参谋长,三十多年后,两人竟会重逢。

王海在中国空军,可谓大名鼎鼎。

他从小就是是中国妈妈常说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天资聪颖还勤奋好学,乖巧听话又努力上进。

1946年,在东北民主联军航校学习时,他萌生了当飞行员的愿望。事遂人愿,1948年4月,他被选入东北老航校,圆梦蓝天。当时的日本教练,慧眼识才,认定他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解放战争中,我军深受没有飞机之苦。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从1949年1月起就将组建中国空军提上了日程。

刘亚楼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科班出身,精通俄语。毛主席点将,中国空军司令非其莫属,但刘亚楼当时几乎就是一个光杆司令。解放军的飞机屈指可数,专业的航空人才不过区区百来人。

为了快速形成战斗力,我方向苏联求助。苏联向我国出售437架飞机,并派遣专家和顾问878名,帮助开办6所航校。

1949年11月1日,中国空军正式成立,王海也正式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斯大林本已答应派苏联空军支援,却又中途爽约。

美军强大的空中力量使我军苦不堪言,彭老总屡次致电周总理:我要空军!我要空军!我要空军!字字泣血,句句带泪,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我空军虽训练时间短,尚未做好充分准备,但形势所迫,尽快入朝参战迫在眉睫。毛主席当面指示刘亚楼,初次打仗,有个动静就行,不必太在意战果。

王海跃跃欲试,想拔个头彩。不过首先登场的是空四师,他所在的空三师仍继续留在国内训练。

空四师入朝后,不负众望,很快就一炮打响。

1951年1月21日上午,空四师大队长李汉击伤美F86飞机一架,首开志愿军空军击伤敌机的记录。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消息传开,全军振奋:咱们的空军总算给敌人来了个下马威,给他点颜色,以后在天上美国佬也要看我们的脸色了。

毛主席更是难掩激动,在战报上批道: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

空四师旗开得胜,王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人家都跟美国佬真刀真枪地干上了,而且干出了名堂,可自己还窝在家里没出门呢。不是咱没本事,是没有平台展示呀,什么时候该咱亮相呢?就在王海长吁短叹、急不可耐之时,机会来了。

1951年10月20日,空四师回国休整,空三师扬鞭启程。

然而,空三师上场之时,正是美军的绞杀战愈加疯狂之际。

1951年8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美国人说的比唱的好听,做的比说的恶心。一方面,地面部队发动夏季攻势;另一方面,空中部队狂轰滥炸。其持续时间之长,轰炸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企图一举摧毁志愿军的交通运输补给系统,从而彻底绞杀志愿军。

联军总司令李奇微一贯老成持重,此时却大放厥词:不出三个月,共产党的军队必败无疑!

有点空中优势就不知天高地厚了,就真的认为朝鲜的天是你们的了,不给点厉害瞧瞧,你美国佬就不知道什么叫打脸,什么叫说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王海大队人人摩拳擦掌,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美国人的脸抽肿,让他以后再也不敢乱说话。

王海在决心书中写道:我们这些新兵蛋子,绝不怕美国那些老兵油子,谁英雄,谁狗熊,咱们天上见!

全队上下斗志昂扬,自信满满。

王海他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美军这头虎实在是体型巨大,四肢健壮,獠牙俐齿,血盆大口,他们能行吗?

1951年11月4日,空三师首战打响,结果太出乎意料,竟然打了美国空军一个4:0!

不过,这让王海更急了。因为这是人家七团三大队的小伙子们打的,他所在的九团一大队虽上了天,却连敌人飞机的影子都没见着。

王海这年只有26岁,虽然年纪不大,但在飞行员中已经可以称为老大哥了。现在小兄弟打下了敌机,可老大哥连敌机的影子都没见到,这面子上无论如何也挂不住啊。

王海急得全身冒火,口干舌燥,白天坐不住,晚上睡不着,想的念的都是敌机。

可一味干着急也不是个事啊,一大队的小伙子们开始坐下来,一起分析为何就是发现不了敌机。经过交流,大家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搜索,一上天,一下就晕了,感觉就是再多的眼也不够用,一会就看得头昏脑涨。

最后王海总结了搜索要领,在空中不能信马由缰,想看哪里就看哪里,要按照地面指挥指示的方位,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不急不躁,耐心细致地进行观察。

从这一天起,一大队的小伙子们抓住一切时间开始练眼,隐隐约约的山峰,模模糊糊的树枝,疾飞而过的小鸟,常常一盯就是半天,盯得双眼肿胀酸痛,一迎风就流泪。可时间一长,大家就慢慢适应了,习惯了,眼力就练出来了。

1951年11月8日,一大队战斗起飞,飞到宜川上空时,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喊起来:发现敌机!

天边一簇黑点在闪动,就在王海率队准备攻击时,对方也发现了他们,抢先迂回包抄。飞在编队后面的马保堂见情形危急,便单枪匹马,杀入敌阵,横冲直撞,把敌人的队形给冲了个七零八落,美机只好改变航线,匆匆离去。

这一仗,虽说只和敌机打了个照面,但毕竟实打实见到了敌机,有进步!王海相信,下一次就是收获的时候!

1951年11月9日,清川江上空突然出现了一架英国侦察机,王海大队立刻上空迎敌。

也许是憋得太久,见着敌机,小伙子们恨不得一口便吞掉它。侦察机和战斗机相比,个头大,速度慢,咱们又机多势众,四对一,这不是“单挑”,是“群殴”啊,肯定把对方揍个鼻青脸肿,妥妥地完胜。王海大队立刻全员开火,一阵突突,炮弹很快见了底,可对方依然在高傲地飞行。

咋回事呢?瞄不准啊,不但没打着,让对方溜了,进攻时还自乱阵脚,甚至差点耗完油没飞回来。

兴冲冲上了天,灰溜溜落了地,本想给敌人好好上一课,没想到反过来人家倒给自己上了一课。

现代化的空战,只凭一时的血气之勇远远不够,实战中技术和战术经验的积累太关键了。

当时我空军使用的苏制米格15和美军使用的F86可以说是难分伯仲。既然如此,那么空中比拼谁能笑到最后,飞行员的技术经验和战术意识就非常重要。

当时美军的飞行员大都是经历过多次空战的老兵,而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大多出身陆军,缺少实战,技战术差,协同能力弱。

怎样弥补这种差距呢?

志勇军空军拿出了当年解放军的老法宝:军事民主。

每次作战行动之后,先是各飞行大队队内召开战评会,摆问题,找方法,讲得失,大家争得面红耳赤,不亦乐乎。是呀,地上多动嘴,空中就可以少流血啊!

再是全师组织战评会,表现好的说经验,表现差的谈教训,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这样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提高了大家的技术水平和战术意识。

出师未捷,卧薪尝胆;厉兵秣马,再次出征。

失利仅仅几天之后,王海就打下了第一架敌机。此后,仿佛开挂一般,一发而不可收。

11月18日,美远东空军出动六十多架F84轰炸清川江大桥。王海大队刚飞临清川江上空,就发现左前方1500米处黑压压一片敌机。

王海大队6架米格机从万米高空直冲而下,猛扑敌阵,说时迟,那时快,但见F84机群突然围成一个大圆圈,仿佛毛驴拉磨一般,沿着圈儿飞起来。

美军认为米格15的优点是爬升性能好,但缺陷是水平盘旋性能差,于是针对米格机的这种缺陷,专门设计了这种“圆圈”战术:一旦受到米格机的攻击,马上结成圆形阵势,互相盘旋、掩护,它敢咬尾攻击前面的飞机,后面的飞机就会咬尾攻击它,正所谓:你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你独存。

这是什么阵型?挺新颖别致啊。王海们乍一见,一愣神,便身不由己被卷到这圈里,跟敌机一起转起来。几十架飞机搅在一起,靠的也很近,但谁也占据不了有力的攻击位置。转啊转,这得转到地老天荒啊。

王海焦灼地转了几圈后,慢慢看出了门道。他大喊一声:爬高站位!随即猛拉机头,突然跃升,队友们也纷纷依令而行。

占据有利高度后,王海沉着下令:三中队掩护,一二中队攻击!但见6架米格机以雷霆万钧之势,对着圆圈阵疾冲而下,一回,两回……没几下就冲乱了圆形阵。

双方当下就是一场会战,王海瞅准时机,一按炮钮,一架F84起火坠地。不料,另一架F84却咬上了王海,敌飞行员鬼魅一笑,正准备来个死亡之吻。忽见左右上下,火蛇飞舞,当下吓得一激灵,急忙压下机头躲避。

原来是王海的僚机焦景文拍马杀到,此时他自己也正被敌机咬尾,但为了长机的安全,只能冒死相救,他紧紧咬住了这个暗算王海的家伙,一发炮弹将其打得粉身碎骨。王海趁机回头咬住正准备攻击焦景文的敌机,送其回了老家。

此时孙生禄也正和8架F84斗得热火朝天。他眼疾手快,赶在敌机咬尾前,解决了前面一架敌机,然后迅速爬升摆脱敌机。

……

美军本想凭着人多机众,大捞一把,不想却被6架米格机连踹带踢,好好羞辱了一番,颜面尽失,斗志全无,只能夹着尾巴灰溜溜离开。

这一仗,王海大队以寡敌众,以少对多,结果奇迹般地打出了5比0的战果。这可是志愿军空军参战以来大队级单位一次战斗的最高水平。

战后,刘亚楼特意表扬了王海,夸他动作忙,协调好,大有进步,后生可畏。

1951年12月15日,王海大队再次刷新记录,打出了6比1的佳绩。

我年轻的志愿军空军在战斗中迅速成长,甚至打出了令美军飞行员闻风丧胆的“米格走廊”。

志愿军空军如此强势,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美国坐不住了,长此以往,大美帝国的颜面何存?又如何令手下的一帮小弟心悦诚服?要是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为此,美军把最新式的战机,最优秀的飞行员统统调至朝鲜,并一改从前的战法,由过去的大机群改为4到8机的小编队,采取多批次、大纵深、多层次配备,并精心设计了“鱼饵”战术和“游猎”战术,企图一举摧毁志愿军空军。

“鱼饵”战术即兵力多层次配备,前面小队飞机作为诱饵,引诱对方攻击,后面大队飞机伺机围而歼之。

“游猎”战术即每次派1到2组飞机,两架为一组,潜伏在志愿军空军起降的空域,在我空军起降时发动偷袭,由于此时飞机机动性不足,敌人的袭击往往很容易得手。这一招可谓阴狠毒辣,曾一度使我军遭受重创。

1952年5月1日,空三师赴朝参加第二轮作战,不曾想,一开始就被敌人的“游猎”战术给敲了两记闷棍:被击落5架,击伤一架;牺牲飞行员两名,伤一名。

如此惨痛的失利,全军震动。从各级指挥员到每个飞行员,都从战术思想、指挥协同、技术动作等方面一一对照检查,认真吸取骄傲轻敌、麻痹大意、战术死板等教训。

同时,进一步加强战术研究,深入学习“一域多层四四制”空战战术原则,要求同批、同梯队出动的机群,在队形配备上至少分为两层,以便前后相互支援掩护;在战斗中,最好能保持每4架飞机为一个基本单元,以便双机相互交替攻击掩护;在一个空域内进行战斗,要始终保持在以领队长机为核心的目视联系和战术联系的距离之内,以完成统一的作战意图。

这样的学习,使空三师的战术思想进一步明确,从而逐步扭转了初战不利的局面。

1952年12月3日14时50分,空三师九团副团长王海率12架米格机上空迎敌。当机群飞至清川江以南时,发现了4架F86。王海料定那是鱼饵,遂下令迅速抢占高度,集中一域,加强警戒,待机破敌。果不其然,随后便出现了大批敌机。

趁其立足未稳,搅他个天翻地覆,王海他们闪电般插入敌阵,左冲右突,把敌阵型冲击得凌乱不堪。

从高空12000米打到到低空1500米,从清川江打到大同江,我12名飞行员始终保持编队完整,彼此掩护,相互支持,宛如一个亲密无间又精确合作的作战集体,共击落击伤敌机各3三架。其中3号机孙生禄、4号机马连玉为掩护机群安全,先后与十架敌机格斗。

返航途中,孙生禄的飞机中弹起火,已无法返回驻地。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旋即调转方向,驾着熊熊燃烧的战机,向紧追不舍的敌机群猛冲过去,不幸被敌击落,壮烈牺牲,时年24岁。

孙生禄在朝鲜战场上共击落击伤敌机七架,飞行、瞄准技术俱佳,被誉为“空中狙击手”。

他本可以选择生,但他却选择了危险和死亡。

在12月2日的战斗中,他击落敌机两架,返航时遭敌攻击,机身伤痕累累。在原来的机场被封锁的情况下,他辗转飞到大虎山机场迫降成功。由于飞机一时半会修理不好,他只好在那里睡了一晚上。

第二天即12月3日,就心急火燎返回驻地。下午的战斗,考虑到其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大家都劝他留下来好好休息。可生死与共的兄弟要上阵了,他又怎么能坐得住?于是毅然选择共同出征,结果……

当天返航途中,王海的僚机焦景文突然发现身后有4架敌机追了上来。正当他做一个转向动作,掩护长机准备开火时,一架敌机抢些开火,把他的座舱盖打得四下爆裂,飞机开始失控。就在这时,又一架敌机扑了过来,前后形成夹击之势,后有追兵,前有堵截,飞机失控,燃油将尽,怎么办?

狭路相逢勇者胜,焦景文索性竭尽全力向其中一架敌机猛烈撞去。这种玩命式的打法把对方吓坏了,只得赶忙闪避。

那天焦景文的飞机,中弹24发,但最终成功迫降。

在最基本的双机编队中,长机负责攻击,僚机负责掩护,焦景文作为王海的僚机,以能攻善守、绝不掉队著称,被称为铁杆僚机。

王海大队共八名飞行员,牺牲者除孙生禄外,还有刘德林、严俊武、田宇。

王海本人也曾被击落,跳伞时也是险象环生。因为经常有美国飞行员违反国际公约,不讲武德,射击我方跳伞人员。因此当王海跳伞后,马上有4架苏联友机应召盘旋在他的上空,进行保护,这样,他才得以幸免于难。

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王海大队空战八十多次,共击落击伤敌机29架,创志愿军空军大队歼敌的最高纪录,成为世界空军史上赫赫有名的王牌飞行队之一,荣立集体一等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王海个人击落击伤敌机九驾,荣膺中国空军“射手王”,日后更成为中国空军第一个飞行员出身的空军上将。

除大队长王海外,队员孙生禄击落击伤敌机7架,焦景文击落击伤敌机4架,整个大队可以说是架架红星闪耀,人人皆有战功。

年轻的中国空军在朝鲜战场上大显身手,一飞冲天。

一天,周总理见到中国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打趣道:亚楼同志,你们空军没有完全执行主席的命令啊,主席让你们一鸣则已,不必惊人。可你们却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2 阅读:7164
评论列表
  • 2024-02-14 14:23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吴钧大叔爱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