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敌300米7500人潜伏24小时,116师汪洋的计划惊得吴信泉目瞪口呆

吴钧大叔爱历史 2024-06-15 11:56:43

志愿军第39军军长吴信泉,指挥打仗屡出奇招,素以胆大著称。饶是这样,看到116师师长汪洋报上来的进攻方案,他还是惊得目瞪口呆。

吴信泉

汪洋要提前一天一夜,将7500人的部队和70门火炮潜伏于距敌前沿阵地仅150米到300米的地方!

汪洋

人数如此之多,距离如此之近,时间如此之长,这样的潜伏奇到极致,也险到了极致,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联合国军在我志愿军的沉重打击下,极不情愿的退回到了“三八”线,但仍贼心不死,准备重整部队,再次北进。

为了粉碎敌人的企图,志司又发动了第三次战役。但我军物资储备有限,要想赢的此战,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临津江等天险,直插敌军纵深,使其来不及组织反击。

按照彭德怀的部署,志愿军第38、39、40、50军及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为西集团,其主要目标是攻克汉城,而攻克汉城必须突破临津江。第42、66军及朝鲜人民军第二、五军团为东集团,其主要负责佯攻配合。

其中第39军的任务是在新岱、石湖地段突破临津江,军长吴信泉本来计划让116师和117师齐头并进,一起渡江,但汪洋提出,临津江两岸地形狭窄,一下子同时摆两个师,则过于拥堵,建议由116师一个师担任主攻,突破江防后,再投入其他师向纵深攻击。

吴信泉深以为然,采纳了其建议。

这汪洋何许人也,何以得吴信泉如此信任?

汪洋,陕西横山人,从小聪慧好学,妥妥的学霸一枚,14岁考入绥德师范学校,17岁入陕北公学,不久又被选送到抗日军政大学。

汪洋

毕业后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积累实战经验,逐渐成长为我军优秀的指挥员。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他就已经打出了赫赫威名,立下了许多战功,同时指挥艺术日趋精湛。

1943年8月,汪洋任新四军三师十旅一支队独立二团团长,率部攻占日伪军据点秦西圩。战斗中,他奋不顾身,一马当先,全身虽13处负伤,却全然不当一回事。

1948年4月,汪洋任四野2纵5师参谋长,在义县攻坚战中,多次冒险抵近侦查后,他斗胆直陈,建议上级改变主攻方向,并挖掘壕沟,接近敌阵,然后突然发动进攻,出其不意,一击制胜,攻克义县。

锦州攻坚战中,他又如法炮制:掘壕,潜伏,进攻,仅用五分钟就突破了锦州城防。

1950年10月23日,汪洋率116师开赴朝鲜。这116师由四野5师改编而来,而5师公认是四野三十六个师中最厉害的。

1950年12月30日,116师7500余人进入攻击阵地。

31日16:40,汪洋下令攻击。

30分钟的炮火轰击后,各突击队于17:13开始攻击,仅仅五分钟就一举突破了临津江,突破之所以如此神速,原因有三:

一是突破口选得好。

临津江全程254公里,宽百余米。116师要突破的江段可分为东西两段,西段部分,江岸向北弯曲;东段部分,江岸则向南弯曲。

东西两段的地形,对于渡江作战各有利弊:西段有利渡江,但是敌人重兵把守,且江南地势平坦,我军向纵深穿插时,容易遭到敌炮火杀伤。

东段不便渡江,但敌人防守松懈,且江南多为起伏的高地,有利于我军向纵深挺进。在东段的北岸还有几条与江岸几乎平行的雨裂沟,略加改造,便可藏兵。

汪洋权衡利弊,反复推敲,最终决定以东段为突破口,看似兵行险着,实则出奇制胜。

二是保证了进攻的突然性。

布防的韩一师凭借临津江天险,构筑了纵深约9公里的三道防御阵地;每天天一黑,打开探照灯,发射照明弹,出动夜航机,对江北实行完全监控,严防志愿军偷袭;美机对江北前沿及村镇、桥梁、制高点等特殊目标是殷勤“照顾”,频繁扫射、轰炸。

韩军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为临津江防线加上了三重保险。

面对固若金汤的防线,为了打敌人一个猝不及防,做到一击制胜,汪洋将7500人的部队和70门火炮潜伏在距敌前沿阵地仅150米到300米处。

为此,他调用全师一半以上的人力,趁着夜色,开展土工作业。耗时三天,在江北构筑了316个简易掩蔽部,18个营团指挥所,80多个炮兵发射阵地,还挖了3000多个防炮洞。

为了保证不被敌人发觉,汪洋严令所有人都必须待在工事内,当时,虽天寒地冻,冷入骨髓,也不得生火。更不准随便行动,万不得已,必须行动时,脚印、车辙印等痕迹必须随时清除。

在一天一夜的潜伏过程中,鹅毛大雪又从天而降,将一切遮了个严严实实,真乃天助我也!

敌人距我军仅300米,却如瞎眼一般,愣是没看出端倪。美军主帅李奇微乘侦察机在116师的上空飞了两圈,看花了眼也没发现什么,于是忐忑而来,高兴而去。

此外,为了迷惑敌人,转移其注意力,他还声东击西,派348团向高浪埔里正面之敌发动佯攻,诱使敌人中计,认为116师真要在此渡江。

三是进攻时机把握的好。

本来总攻时间定在31日17时,但彼时天色灰暗,炮兵难以瞄准,因此必须将时间提前,但又不能提前的过早,因为能见度一旦好了,敌机便会前来骚扰。

于是他将总攻时间提前20分钟,这样既有利于我炮兵瞄准,又无敌机活动。

汪洋真是一个细节控!

这次战斗,陈赓大将赞赏有加,就连一向在军事上要求苛刻的刘伯承元帅也是评价极高,认为应该打满分。

陈赓大将

自诩“铜墙铁壁”的临津江防线被攻破后,韩一师顷刻间土崩瓦解,败兵如决堤之水,汹涌不可阻挡,纷纷涌向汉城。

此时,韩军大将白善烨正坐镇前线指挥,云山之战,他被汪洋打的是溃不成军,颜面尽失。本想在临津江战斗中多少挽回点面子,那料这一次败的更惨,连底裤都要输掉了。

白善烨

白善烨灰心丧气,绝望至极,羞愧难当之余,竟欲在战场上一死了之。其心理素质实在堪忧!若非美军顾问生拉硬拽,把其强行塞进吉普车,这位未来的韩国名誉之帅怕是在此就一命呜呼了。

突破韩军防线后,116师一路高歌猛进,又击溃了英国皇家来复枪团,缴获了该团绣有绿色老虎图案的团旗。

接着,116师兵锋直逼汉城,70多岁的韩国总统李承晚老泪纵横,不得不再次放弃汉城,开始新一轮的逃难,真是可怜兮兮。

活该!

失魂落魄,仓皇北顾,匆匆登机,竟连府邸的音乐都忘了关。

1951年1月3日,116师杀入韩城,当晚汪洋进驻总统府。房内有一架黑色钢琴,儒将汪洋见之,便技痒难耐,当即弹奏了两首歌曲—《红梅花儿开》和《共青团员之歌》。

弹完之后,意犹未尽,又赋诗一首:

“三八防线坚,临津江水寒,三奇复三险,破阵旦夕间。……”

其中,英雄壮志,表露无遗;男儿豪情,溢于言表。

三天之后,汪洋继续挥师南进,穷追猛打,一直打到了“三七”线附近的水原,116师成为第三次战役中打的最远的志愿军部队。

在第三次战役中,116师可谓打的干净利落,有声有色。那么,在前两次战役中,其表现又如何呢?

入朝伊始,汪洋便率领116师参加了云山之战,与美骑一师正面硬刚。

美骑一师是美军的王牌部队,其历史最悠久,被称为“美利坚开国元勋师”,从未吃过败仗,又被誉为“常胜师”。此时,其已成为重型机械化步兵师,不过为保持传统,还保留着骑兵师的番号。

现任师长盖伊少将,大名鼎鼎,在美军军界有“装甲干才”之美誉。

盖伊

116师作为云山战斗的主攻,汪洋的部署别出心裁:

347团、348团为第一梯队,同时发动进攻。347团一部从云山右翼正面进攻,主力则从云山西南侧后进攻;348团一营从左翼正面进攻,主力则迂回至云山东南方向,从而与347团对云山之敌形成合围。346团则作为预备队使用。

这种部署不同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传统战法,而是一种创新打法。汪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是重点防御,集中兵力于各据点,且都构筑了大量坚固工事,因此我军也只能集中兵力、火力,从正面进攻。

而现在敌人却是野战防御,正面宽大,要点密集,每个点上,虽工事简单,兵力不多,但却有强大的航空火力和炮火支援。

如果把兵力全部用于正面进攻,则必然遭遇杀伤,损失巨大,因此只能采取既从正面进攻,又从两侧迂回包抄,进行合围的战术。

正确的策略加上志愿军的勇猛顽强,云山之战,39军最终大获全胜,116师立下头功,汪洋师长居功至伟。

云山之战,美国王牌军骑一师和中国王牌军第39军,不期而遇,中美两军第一次扳手腕,骑一师不但被完全压制,而且还“伤筋动骨”,遭遇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惨败:共计被毙伤俘四千余名,其中1800余名。

真是大快人心,群情振奋!

云山之战后,志司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西线志愿军主力主动后撤,休整待机,汪洋率116师到达云山以北。

联合国军见我军撤退,以为是未战先怯,赶忙追击,到1950年11月25日,敌人已被顺利诱至预定地区。

志愿军总部遂电令39军杀它个回马枪,实施反击。按照安排,116师在上草洞一线展开反击。

正当116师准备发动总攻时,汪洋却接到了军部急电:行动取消,速速撤离上草洞地区!

“部队已准备就绪,蓄势待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撤离?”

“此时撤离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汪洋极不理解,因此他没有惟命是从,一味机械执行上级的命令,马上让政委石瑛与上级沟通,一问究竟。

石瑛

原来军长吴信泉本想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歼灭眼前美军,但分析当前的敌我形势后,他改变了初衷。

他认为,39军的三个师虽已就位,但相互之间距离太远,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若贸然发起攻击,很可能被敌人反咬一口而得不偿失。为稳妥起见,他觉得还是撤军的好。

了解军长的想法后,汪洋再次召集师团干部,深入分析形势,最后还是决定不撤。

一来上草洞的美军已被包围,成为瓮中之鳖,此时撤出将错失歼敌良机。

二来此时天一快亮,如果撤出极有可能遭受敌机轰炸。

于是,汪洋、石瑛立即致电军部,请求仍按原计划进行。

但此时原来配合116师协同作战的115师和117师已经撤出,军部告诉他们,如果你116师非要打,那就只能独自作战。

怎么办?打还是不打?汪洋再一次面临艰难的选择,

但无论如何选择,都必须立即决定,已经没有时间讨论研究了。

关键时刻,汪洋稍加沉思,一锤定音:打!

汪洋此举,并非一时冲动,也非逞能冒险,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其一,虽然助攻的115师、117师已经撤出,但116师的对手不过是美军的一个加强团而已,116师在兵力上仍占优势。

其二,上草洞的美军正处于孤立突出位置,已失去了友邻美军的保护,可谓天赐良机,岂可错过?必须立即行动。

在这次战斗中,116师347团把军事打击和攻心劝降相结合,成功促使美军黑人连集体投降,创造了收降美军一个完整建制连队的记录,使美军统帅部大为震惊,为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一劳永逸的解决这种问题,几个月后,美军便解散了黑人步兵第二十四团。从此美军实行黑人与白人汇编制度。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汪洋率领116师共作战285次,毙、伤、俘敌1万余人,其中美军5500余人,多次受到中央军委和志愿军总部的嘉奖。

壮哉!汪洋。

0 阅读:0

吴钧大叔爱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