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杨增新差不多是过去时代最后一个代表者,具有高度的中国伟大的旧道德、傲气和爱国心,他唯一的梦想就是中国的统一。――瑞典学者斯文赫定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广褒的阿尔泰地区,曾无限接近被沙俄和〝独立〞的蒙古国吞并。这时,新疆出现了一位不世之才,他叫杨增新,时人尊称他为〝老将军〞。
作为省长和督军的杨增新,不顾新疆政冶上四分五裂,财政上极其窘迫之现状,毅然引兵北上,死守阿尔泰关隘,阻击沙俄和〝蒙古国〞南下的脚步,使阿尔泰这块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得以保全在中国的旗帜下。
杨增新是如何地保证了新疆的政治统一和领土完整?又是如何保证了新疆人民的安居乐业?
历史不应忘记。
(图:瑞典学者斯文赫定)
一:撕裂的新疆,历史旋涡中的杨增新。
在沙俄和伪蒙古军入侵新疆的同时,新疆地区呈现巨大的分裂态势。其时中原大乱,沙俄找准机会不停插手新疆事务,中央政府对杨增新也毫无帮助。
杨增新这个空头省督,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更多的只能靠自己的智慧,来勉力支撑当时的新疆危局。
清朝时期,中央每年都要输入新疆三百万两的〝协饷〞,以保证新疆的正常运转。这笔钱由内地富省调度。辛亥革命后,这笔钱没了,杨增新陷入无米之炊。
没有财政支持,新疆的分裂局面又非常复杂。
这些分裂包括以下样式。
1,行政分裂。
清朝时,大新疆有三大行政机构,互不隶属,辖区也互不相同。一是边陲地区由中央直辖的两个军事重镇。包括伊犁将军府和阿尔泰办事大臣辖地。伊犁将军府管辖伊犁和塔城,阿尔泰办事大臣辖地,顾名思义,就是管理阿尔泰地区。新疆另外的地区,才由省府管辖。
2,军事分裂。
当时活跃在新疆的政治势力,主要是哥老会和革命党,另外当地少数民族王公也很有影响力。有许多革命党人来自哥老会。辛亥革命时,哥老会和革命党人从内地潜入新疆,在新疆各地策动起义,对新疆地区脱离清朝建制作出了很大贡献。
然而,因为哥老会成份复杂,他们之间仍有政治分歧,且政治能量极大。夺取地方政权后,他们又互不服气,暗杀成风,导致地方上长期的动荡。
而少数民族的王爷也不安分,因为担心〝共和〞后会失去特权,对省府疑心重重。甚至勾结沙俄势力,意图裂土自立。
(图:杨增新)
3,民间分裂。
民间分裂主要表现在农民起义上。起义的诱因,源于少数民族土王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借助辛亥革命的机会,整个新疆南北,烽火连天。哈密、葡萄沟、火焰山、二保等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最先起义的是哈密地区。这与哈密王对农民的残暴和吝啬有关。
1912年夏,革命党人占领伊犁将军府,杀死清朝驻伊犁将军志锐。
当时的清朝新疆巡抚袁大化顽固守旧,拒不向民国新政府投诚,却从省府迪化带兵远征伊犁〝平叛〞。革命军和袁大化的部队在乌苏地区打得难解难分,谁也吃不了对方。
由于哥老会在全疆各地策动起义,袁大化发现地方上都不听他的。没有办法,只有向哈密土王夏合苏特借兵。
夏合苏特也怕〝共和〞后土王的特权没了,于是出钱出枪,武装了一支500人的骑兵驰援袁大化。
但夏合苏特以前因服劳役问题,和哈密地区农民发生过激烈冲突。后在省府镇压下冲突才平息。哈密民间一直对夏合苏特不满。于是乘这次分兵,骑兵首领铁木耳在出发前,向夏合苏特提出减轻农民劳役的要求,被夏合苏特一口回绝。
铁木耳大怒,不再听哈密土王调度,遂率队离去。袁大化带兵镇压,被铁木耳击溃。之后,铁木耳在手下的拥戴下割地称王,自称〝铁木耳哈里发〞。
哈密农民起义,引起全疆的回应。各地农民都揭杆而起,成合流之势,给新疆地区带来了潜在的巨大风险。
(图:民国新疆民间武装)
4,沙俄的渗透。
沙俄的渗透更是使新疆局势险象环生。
首先是趁伪蒙古军队进攻新疆阿尔泰地区之机,沙俄突然出兵伊犁,另派一支骑兵分队深入阿尔泰地区,配合伪蒙古军的侧翼。1913年10月,沙俄驻阿尔泰领事致电杨增新,以傲慢的语气恐吓杨增新,要求他立即退兵。
沙俄的军队在新疆内陆的存在,更始终让人如梗在喉。
因为中俄不平等条约的存在,沙俄驻新疆地区的五个领事馆都设有护卫队,这些护卫队人数不受限制。
比喻沙俄驻喀什领事馆,竟然有护卫军人3000人,他们在喀什地面上耀武扬威,横冲直冲,伊然把喀什地区当作国中国。这些沙俄使馆护卫队,一旦和地方武装或沙俄代理人联合起来,将会使新疆的防务千疮百孔,完全成了筛子。
另一个更大的隐患是,根据沙俄当年和清朝签订的《中俄改订陆路通商章程》,沙俄商人在新疆地区经商,竟然无须纳税。这样,新疆华商根本无法和俄商竞争。
许多新疆商人为了在经商中获得优势和特权,纷纷加入沙俄国藉,这使新疆边民流失严重,也给国防带来巨大隐患。
一些沙俄代理人,乘机向中国人出售沙俄国藉,一边谋利一边诱使中国边民离开中国,这背后得到沙俄支持和鼓舞。
同时,根据英国和清王朝签订的条约,英商享受和俄商同等待遇。英人的危险稍小,但仍然造成新疆巨大的税收流失。
5,清朝遗老遗少的颠覆活动。
在沙俄支持下〝独立〞的外蒙古,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辛亥革命的不满。
在外蒙古有一批对清王朝忠心耽耽的遗老遗少,遂和陕甘总督长庚,伊犁将军志锐,原新疆巡抚袁大化等人密谋,意图把宣统帝接到伊犁或库伦,建立一个偏安的清政府。
随着志锐被击杀,袁大化逃亡,计划暂时搁浅。但伪蒙古国的咄咄逼人,仍然使这个计划有看潜在可能。这无疑会给新疆局势带来复杂性。
(图:阿尔泰地区风光)
二:攘处安内,分头出击。
面对局势分扰,杨增新认为,新疆的主要威胁来自于北部边疆的沙俄和伪蒙古国。沙俄要的是你的领土,革命党人和哥老会不过是要你屁股下的位置罢了。
因此,杨增新决定采取〝先攘外后治内〞的方法。他倾尽省库的所有资金,购置枪支准备粮草引兵北上,全力对付沙俄和伪蒙古军的侵略。
以国家安危置于个人得失之上,在当时的政坛是非常了不起的,也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国事至此,一个远离中原边陲之地的官僚,又能怎样?
对比一下后来的盛世才,他为了自保不惜勾结苏俄来对付国内军阀,甚至以加入苏俄党来自保,让苏俄军人穿上中国军人的军装,直接进入新疆帮他打仗。这里哪有什么民族气节和主权观念?
伪蒙古国占领的科布多,北连唐努乌梁海,西北接沙俄。1759年,乾隆帝在此设立参赞大臣,统领阿尔泰山南北,厄鲁特蒙古诸部,阿尔泰乌梁海,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超过了日本全国的面积。
通过中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今的科布多已分属中、蒙、俄、哈等四国,留在新疆的只有阿尔泰地区和克拉玛依市。
这全拜杨增新之功。
受到杨增新阻击的伪蒙古国军队,伤亡惨重,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
1913年11月,沙俄派使到北京交涉。在沙俄威胁下,内外交困的北洋政府承认了伪蒙古国占领科布多的既成事实,把科布多割让给伪蒙古国。
对于沙俄的威胁,杨增新指着阿尔泰山的主峰〝友谊峰〞说:〝我们不能低头做人。〞
山在人在,这是杨的底线。
这句话激荡着民族尊严,也表明了他寸土不让的决心。
杨增新联合当地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同胞,晓之以义,让他们组织民团和侦察小分队,分头阻击沙俄和伪蒙古国的渗透,日夜巡逻,不给对方可乘之机。
沙俄试探出了杨增新的决心,对这个〝拗相公〞也没有更多的办法,国内又出现人民暴动。对新疆的攻势也就减弱。
杨增先乘机从行政上把阿尔泰地区从科布多剥离出来(清朝时阿尔泰地区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地),在当地设立阿山道,派官驻守。自此,这块土地作为中国领土,重新稳固下来。
(图:民国阿尔泰姑娘)
杨增新开始把目光投向省内。显然,稳定省内也是巩固国防的前题。
首先,杨增新通过和革命党人谈判,使革命党人自愿取消伊犁临时革命政府,归于省政府统一领导。这样,伊犁、阿尔泰和省府三个行政独立的地区,就实现了统一。这也是有史以来大新疆地区第一次实现行政统一。
对于能量巨大的哥老会,杨增新采取的是〝先离巢穴,后解兵权〞的策略。
由于哥老会的来源成分复杂,至后来纯净的民族主义和革命信仰里有了私心。他们在新疆各地夺取了政权后,一些哥老会成员又试图谋取更大的地盘,甚至在同志间搞暗杀,以致人人自危,恶化了新疆地区的政治生态。
尤其是哥老会对民族工作的漠视,激化了民族矛盾,这显然是杨增新不愿看到的。
杨增新于是先把哥老会领袖边永福和魏得喜调到省城,许以高官。两人到迪化不久就被杨增新拘押。魏得喜被礼送到内地,边永福则被处死。
从1914年至1918年,杨增新采用分化的方法,暗杀或处死178名哥老会头目,全疆十万名哥老会成员,从此群龙无首,完全失去了战斗力和锐气,不再对省府构成威胁。
对于革命党,杨增新采用的方法略有不同。能用则用,不用即除。这一方面也是出于自保。
1916年,袁世凯称帝。蔡锷暗中联系杨增新手下的护卫营长夏鼎和李寅,试图暗杀杨增新,策动新疆脱离北京政府独立。
得到情报的杨增新不动声色。元宵节宴会,杨增新突然下令士兵当场击杀夏鼎和李寅,血花四溅。宾客们面如土色,杨增新照样神情自若,谈笑风生。
时任省府高官的贺家栋,是新疆革命党众望所归的领袖。杨增新先是用重金把贺家栋礼送出境,不久又派人暗杀。
(图:民国新疆军人)
在瓦解了哥老会和革命党后,杨增新把精力用在扑灭农民起义上。仍然是采用智取的方法,尽量争取不用兵革。
杨增新采取先难后易的方法。因为所有农民军中最强大的是铁木耳的哈密起义军,而且他被拥戴为带有独立性质的〝哈里发〞,所以也最具危险性。只要铁木耳的起义军撽械,新疆其他地区起义军,也必望风而降。
杨增新首先写信给哈密土王夏合苏特,希望他向农民承诺切实减轻农民的劳役,以安抚人心。然后派穆斯林去见铁木耳,一边展示夏合苏特的书面承诺,一边表示省府将会保证他们的安全。
只要他放弃武器,杨增新承诺将安排他们到政府军任职,并捧着《古兰经》发誓。铁木耳大为感动,当即改汉名为〝铁木元〞,然后解散自己的部队,挑选一百三十人的精兵前往乌鲁木齐。
听到消息的各地义兵纷纷投诚。
铁木耳被任命为政府军马队营长。不久,铁木耳就被杨增新绞杀。释放回家的另外一百三十多人遭到伏击,无一生还。
这看上去有点残忍,杨增新在日记中也有叹息,他为自己辩护道:
〝纵一人生而千万人死,是生者死之根,杀一人而千万人得遂其生,是死者生之根。〞杨增新的这些话,站在现在人的角度,我们当然不能苟同。不管怎样,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但站在杨增新的角度,现在的新疆,才真正实现了内部的统一。如此,他有更多精力和底气来对付沙俄的威胁。
这才是根本。
1920年5月,杨增新趁苏俄革命成功的之机,抓住苏俄急于国际承认的心理,要求苏俄废除不平等的通商条约。
在杨增新的周密安排下,谈判非常顺利。新生的苏俄政府,同意以对等的原则来修改清朝时签订的《改订陆路通商条约》。条约修订成功后,杨增新又通知英国政府。随之,英国政府也放弃了在新疆的最惠国待遇。
这里特别提一下,这是中国和西方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新的中苏条约带来四大利好:
1,依对等原则,俄商也要交税,解决了新疆边民因俄商特权改国藉的问题,有利于巩固国防。
2,政府税收增加。
3,依对等原则,新疆也可以在苏联设立五个使馆,以保护苏联华侨的安全。以前因为没有驻苏使馆,导致驻苏华侨屡遭屠杀。如1916年,沙俄就以叛乱为由,屠杀了六千华侨。
4,依对等原则,苏俄驻疆使馆护卫队人数将大幅消减。这使俄人对新疆的潜在威胁大幅降低。
(图:沙俄侵占的新疆领土)
结语:
杨增新主政新疆17年,以道家的〝无为〞作为为政之道,主张〝减税、裁军和缩权〞的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模式。尤其是裁军的实践,在当时的中国是需要勇气的,在当时的新疆甚至是一种冒险。
但小政府的新疆却搞得有声有色。许多内地来访者从邻省进入新疆,明显感觉新疆的光景比邻省繁荣好多,百姓殷实,安居乐业,人民关系和谐,鸡犬之声相闻。
杨增新对于剥削百姓和扰民的庸官,深恶痛绝,甚至鼓励民告官。设立〝邮禀〞的举报制,并派专门部门对接。即使人民诬告也不追究。对于贪赃被查实的官员,最高是死刑,对官场有极大震摄作用。
在大幅精减官员人数的同时,杨增新又采取〝高薪养廉〞的方法,使新疆官员的整体薪水,竟然是内地同级官员的十倍。
于是官场肃然,官民都皆大欢喜。
许多年后,新疆人仍然怀念杨增新。尊称他为〝老将军〞。1986年,中国社科院新疆研究所的杨镰,在若羌县碰到一个年过百岁的罗布老人。尽管时光已超过了半个多世纪,但提到〝老将军〞,这个百岁老人仍然泪如泉涌。
这个叫库马·库都鲁克的百岁老人哽咽着说:〝老将军在,我们罗布人的天地非常宽广。〞
史书载:杨死之时,女人孺子皆相向而哭。
在今天的新疆,杨增新仍然是个神话级的人物。可以肯定,他在当时的新疆,是得人心的。
杨增新对于自已治理新疆的模式,也颇自负。他说,我死后,新疆必乱。
杨被暗杀后,新疆走马观灯一样出现了金树仁、马仲英、盛世才、和加尼牙孜、张培元、朱绍良等等大小军阀,这也佐证了杨的判断。
对于杨增新为什么被暗杀,这里不想做更多描述,尽管这段历史很重要。朋友们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多翻翻这方面的史料。
这里主要谈谈杨增新的存在对于新疆的意义,或者更拓展一步,他对中国的意义。
他最重要的遗产,当然是保证了新疆的领土完整。尤其是对于阿尔泰地区的坚守。
阿尔泰地区作为连接新疆、沙俄和外蒙古的走廊,一旦失去,则整个新疆就门洞大开。新疆余下领土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在中原连年内战的情况下,新疆完全可能四分五裂,被沙俄为首的列强瓜分。
当时的伪蒙古国己经攻占了原属阿尔泰的科布多地区。1912年5月,伪蒙古军又在沙俄的支持下,倾全力进攻阿尔泰。杨增新不为所惧,多次发动主动进攻,打死蒙军三百多人。
沙俄看伪蒙军不力,恼羞成怒,多次粗暴地要求杨增新后撤,杨置之不理。
当时的北洋政府科布多办理大臣帕勒塔,被委以全权督办西北防务。根据民国总统令,前线各军均由帕勒塔节制调遣。这个软骨头的前蒙古王爷首先屈服,竟然也要求杨增新的部队撤退到元湖地区,遭到杨的断然拒绝。
(图:中国失地唐努乌梁海)
再来看看唐努乌梁海是怎么失去的。这不得不让人吓出一声冷汗。
伪蒙军侵占的科布多那块地区,后来成了蒙古国的一部分。可恨的是,这块中国失地又切断了新疆和唐努乌梁海的连接,使唐努乌梁海这块十七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孤悬在中国领土之外,从而成为沙俄的口中之食。
后来沙俄策动唐努乌梁海独立,建立图瓦共和国,并予以兼并。
可见,这次沙俄支持伪蒙军进攻新疆,它是最大的受益者,它的贪婪是无止境的。
对于失去科布多地区,杨增新极不甘心。但此时的新疆其实四分五裂。杨增新既无法招集人马,又财政紧张。除了守土,他没有能力做更多。然而,正是杨增新的巍然不动,才使阿尔泰地区和克拉玛依市仍然留在中国的版图内。
当时新疆环境极其复杂,哥老会和革命党人击杀长官视同儿戏。他们纷纷夺城自守,互相攻伐。新疆各地的农民起义,又此起彼伏。沙俄武装在新疆来回穿梭,完全不把杨增新放在眼里。
对于杨增新来说,这段时期该是多么的艰难。
这是一段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
但历史的现实是:这是一段正在被遗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