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37年,斯诺的夫人仅用一个字作出说明

谈史小书生 2023-11-15 03:29:01

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1935年10月,红军抵达陕北,结束了长征。此后,中共中央在这里一待就是十几年,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也从弱到强,逐渐扭转了劣势,开天辟地创建了新中国。

当时的延安,是我国的红色圣地,不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更吸引了一批外国记者,他们不顾危险,冲破重重封锁线,来到“红色孤岛”,并将在这里的所见所闻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

1936年,处于国民党封锁和包围中的陕北苏区,在外界眼中是一个特别神秘的地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国民党的虚假宣传上,沦为了一个被丑化了的“土匪”形象。当时,恐怕再也没有比中国红军被传述得更加扑朔迷离的了。

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宋庆龄的安排下,冒着危险来到了延安,拜访了许多中共领导人。

1928年,斯诺来到中国,先后在几家欧美报社担任驻华记者、通讯员。此后,斯诺的脚步踏遍了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

1932年,斯诺与海伦·福斯特·斯诺结婚。1934年,斯诺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为此,他还专门在海淀购买了一处住宅。

斯诺喜欢中国,喜欢海淀,为了学好中文,特意请了一位满族老先生进行指导。

来到延安后,这里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斯诺。红军大学简陋的校舍和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可否认,这里物质贫乏,十分落后,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人们精神上的富足。

与此同时,中共领导人跟所有的普通战士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并无差别。在毛主席住的窑洞里,唯一能够算得上“奢侈品”的只有那顶蚊帐,周恩来睡土炕,彭德怀穿用降落伞缝制的背心,掌管财政的林伯渠的一支眼镜腿还是用线绳系着的。

上至毛主席,下至部队中的每一名红军士兵,从他们的身上都能够深深感受到吃苦耐劳的精神。

苏区的农民不需要交税,他们投票选举乡苏维埃,并积极向红军报告敌人的动向;这里还有免费的学校,贫苦人家的孩子得以免费读书识字;每当红军打完胜仗凯旋时,老乡还会欢迎他们,为他们送上早已准备好的食物。

在苏区,随处一瞥,就能够看到中国共产党和老百姓之间的军民鱼水情。

1936年10月末,斯诺回到了北京,此后,他接连发表了大量通讯报道,向世界如实介绍了在陕北的所见所闻。

1937年3月5日和22日,斯诺利用燕大新闻学会、历史学会开会的机会,展示了自己在苏区拍摄的一系列影像资料,国统区的青年第一次透过自己的眼睛看到了真正的“红旗下的中国”。

斯诺在延安之行后带回来的影像资料和一系列报道吸引了众多外国记者,其中,还包括了他的夫人海伦。

斯诺从苏区回家后的两三天时间里,他总是一边抽着香烟,喝着咖啡,一边乐此不疲、滔滔不绝地向妻子海伦讲述他在陕北见到的各种情形。

海伦听着丈夫的介绍,心中很是激动和兴奋。其实,在斯诺早前出发去苏区前,她就十分坚定地支持丈夫能够去亲眼看一看真实的“红色圣地”:“不管要付出什么努力,你一定要去,如果可能的话,我想跟你一起去。”

如今,斯诺满载而归,海伦拿着他凌乱的笔记读了一遍又一遍,做了整理后,又用打字机将里面的内容完整地打印了出来,每张照片的背后也被加注了详细说明。

海伦难以想象,在中国偏僻、闭塞、落后的西北,竟然存在着这样的新事物、新思想,它所拥有的新力量将建设一种新的文明,这一定是开天辟地之举。

当斯诺准备对采访毛主席的笔记进行整理、删改时,海伦十分震惊,她表示:“那都是无价之宝,是整部作品最有价值的部分,你应该原封不动地保留毛主席亲口所讲的每一个字。”

斯诺最终接受了妻子的建议。

斯诺回来时,还带回来一顶灰色的旧军帽,上面缀着一颗已经褪色了的红星。海伦十分喜欢这顶红军军帽,斯诺见状,慷慨地说道:“我可以把它送给你。”

海伦摇摇头,自信地说道:“我不要你的帽子,我自己去找毛主席要。”

可以看出,这个时候,她已经下定决心要去延安了。虽然她已经从丈夫带来的大量资料和报道中看到了苏区的情况。但是,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更想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搜集丈夫没有注意到的素材,更多地了解红色政权下的妇女和儿童的生活。

1937年初,海伦得知中国共产党将于今年5月初在延安召开一次代表大会时,她意识到,届时将有很多中共领导人聚集延安。于是,海伦当即决定去往延安进行采访。

不过,在得知海伦的延安执行后,斯诺却不在意。也不愿意给妻子帮忙收拾行李,就连在送海伦乘坐火车前,斯诺嘴里也在抱怨着:“我不明白,有什么高兴的。”

在历经艰难后,海伦终于来到了延安开始了独自访问之旅。

在延安,她不仅对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进行了采访,还广泛接触了这里的工人、农民、妇女和学生等群体。

随着对这片土地的认识更加深刻,海伦更加觉得这里充满了希望,她表示:“共产党人以其坚强的领导,已经创造出一种崇高而伟大的人类文明。”

海伦在采访了朱德后,记下了一个这样的朱德:

“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者,这在中国是很少有的;尤其少见的是,他是个军人,却并不以战争为职业,而是把它当做结束苦难的一种手段。”

在与周恩来交谈后,海伦又感叹“周恩来是一个天生的外交家”。

7月4日,海伦与毛主席进行了一番谈话,毛主席向她讲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阶段以及未来前景等几个重要问题。

一天,毛主席还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送给海伦,高兴地对她说:“如果能够与南京政府进行合作,这十项就能够实现,我们也能够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如果不合作的话,中国就会灭亡。”

毛主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海伦通过对毛主席的采访,选择了用一个字来形容:“大”。

海伦指出,毛主席总是确定某项政策、理论的大轮廓,把细节留给行政人员。……他是中国革命的产物。

此外,毛主席更是巨型化了的普通人,是中国的缩影,是中国占人口80%的农民的化身。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召开期间,海伦还抓住机会采访了董必武、廖承志、贺龙等人。在延安期间,她先后用完了几十个采访笔记,这些都成为了她日后写作的重要素材。

红色圣地延安在抗战时期,成为了无数进步青年向往的地方,它更因不用于国统区的新姿态而受到世界瞩目,一度成为了外国记者想要采访的热点地区。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5

谈史小书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