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领导者如何批评下属?这三个谋略招式,让你的敲打更有力度

谋略与兵法看职场 2024-06-13 09:47:12

“驭人无术”,是很多领导者面临的问题。对于一些有一定势力(或实力)的下属犯错误,领导者往往“投鼠忌器”,不敢轻易批评,担心方式方法不当,可能引起反弹,扰乱自己苦心经营的“棋局”。那么有没有更为巧妙地“敲打”方式,能够收放自如,不留后患地解决问题呢?笔者研究谋略和历史多年,认为下面三个谋略招式,可以更加有效地达成目的。

一、指桑骂槐

“指桑骂槐”这一策略,出于著名兵法《三十六计》。这一招数本质上是一种迂回战术,主要适用于中层管理以及关键岗位的人员。领导者通过对非核心人员的严厉批评,看似在处理一个局部的、个别的问题,但实际上却是在向中层及关键岗位人员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即领导者对于这类行为是深恶痛绝的,警告任何人不要踩这类“雷区”。这种借题发挥的方式,犹如一把隐形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入问题的核心,却又不直接触及关键人物,避免了正面冲突可能引发的反弹。

从谋略角度来看,“指桑骂槐”的高明之处在于将批评的“严厉性”和“隐蔽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领导者不需要直接点名批评那些中层及关键岗位人员,却能让他们在旁敲侧击中领悟到自己的意图。那么如何用好“指桑骂槐”这一招呢?笔者认为,有这么几点很关键。1.选好直接挨骂的对象。这个人需要无足轻重,对组织运营影响不大,但又与真正针对的对象有所“牵连”,容易让其在心中产生“联想”。2.选取的事例要典型。要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能够引起中层及关键岗位人员的共鸣和反思。3.注意时机和力度,切勿频繁使用。有一定突然性,能让对方产生心理震撼。

二、借力打力

“借力打力”,这一招如同太极推手,看似轻柔,实则蕴含着巨大的力量。领导者通过夸奖或支持下属的竞争对手,营造出一种无形的压力,让被批评的下属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这种策略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直接针对下属的问题进行批评,而是通过外部的力量来促使下属自我反思和改进。

在谋略家看来,“借力打力”利用了人性中的竞争心理和人际关系的矛盾。当领导者对下属的竞争对手给予高度赞扬和支持时,下属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他们会意识到,如果自己不努力提升,就会被竞争对手超越,从而失去自己在团队中的地位和价值,甚至遭到对手的“打压”或“伤害”。

例如,当两个部门(或团队)在竞争一个重要项目时,领导者对其中一个部门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奖励,而对另一个部门则保持相对沉默。此时,那个没有得到肯定的部门就会感受到压力,他们会开始反思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寻找差距和不足,进而努力改进,争取“重获上心”。

然而,“借力打力”也需要谨慎运用,拿捏好分寸,以免局势失控。如果领导者过分夸奖或支持竞争对手,可能会引起下属的嫉妒和反感,甚至可能导致下属之间的关系恶化,以及萌生出对组织的“离心力”。因此,领导者在运用这一招数时,要注意平衡和度的把握。夸奖和支持竞争对手要基于客观事实,而不能夸大其词。同时,领导者也要关注被批评下属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安慰和鼓励,让他们明白领导者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进步,而不是故意打压他们,对他们依然保持期待。

三、隔山打牛

最后这一招是“隔山打牛”,需要领导者亲自出场,针对下属的错误进行纠正。这一招要用好,需要领导者领悟聪明人之间隐晦沟通的技巧。领导者通过含糊其辞的暗示和点到为止的提醒,在不直接点明下属问题的情况下,让下属自行领悟。这种策略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既保留了下属的面子,又能达到批评的效果,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笔者来看,“隔山打牛”需要领导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沟通技巧。领导者要能够通过下属的言行举止,敏锐地捕捉到问题的端倪,然后通过巧妙的暗示和提醒,让下属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例如,领导者在与下属的交流中,不经意间提到某个成功案例中对于细节的把控,或者分享一个关于责任心的小故事(或历史案例)。下属们会从这些话语中领悟到领导者对于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期望和要求,从而自觉地进行反思和改进。

总而言之,高明的领导者在批评下属时,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巧妙地运用“指桑骂槐”“借力打力”“隔山打牛”这三个谋略招式。通过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领导者既能达到批评下属、提升绩效的目的,又能维护良好的团队氛围和人际关系,确保团队的稳定和发展。然而,这些招式的运用并非一成不变,领导者需要根据形势和对象的不同,而灵活选择和调整。

0 阅读:18

谋略与兵法看职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