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公正局级,每月退休金15000,婆婆工人退休每月拿公公的零头

春日慢说 2024-02-24 19:11:12

在大多数人眼中,退休金代表着一个人在职场生涯结束后的经济保障。然而,这背后隐藏着的故事和感悟却远不止于此。

在网上看到不少讨论退休金的帖子,每篇下面都有不少评论,其中有一个让人感概不已。

评论的网友说,自己公公婆婆都是退休人员,公公是正局级,婆婆是普通工人。然而同样是劳碌半生,晚年退休金却大相径庭。

公公退休十几年了,如今每月15000的退休工资。和公公相比,婆婆就差远了,只有公公的零头。

每个月整整1万的差距,这可真是让人心理不平衡。这也难怪现在大家都挤破了头往体制里钻。

其实,体制内和体制外不论是在职时的差异,还是退休后的差异,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更何况上面网友的公公和婆婆还干部和工人的区别。

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也常见。我家邻居,男主人是一位在省级科研机构工作了三十多年的高级工程师,属于事业单位干部。

因此,在职期间他能享受丰厚的福利待遇和完善的医疗保障,退休后的生活依然十分优渥。由于其高级职称和多年的工作经验,他退休金每月高达17000元。

相比之下,那些从工厂退休或者私企退休的人,就差远了。尽管他们在职时,勤劳敬业,但由于社保缴纳水准不同,退休工资和体制内简直差了好几倍。

甚至不少人退休后,生活相对拮据,需要精打细算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

归根结底,其实是因为大家职场路径不同。

体制内,待遇好、福利好,这些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儿。所以,才出现了上文那样体制内退休金1万多,体制外几千的巨大差距。

那为什么这两者的差距会如此大呢?

最主要原因还是以前体制内和体制外人员退休金实行的是双轨制。

什么是双轨制呢?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

也就是说,以前体制内的人员由单位财政统一缴纳,工龄越长,职级越高,缴纳得就越多,那么老了领到的就越多。

体制外,则是由企业和个人按比例缴纳社保,工资和缴纳基数越高,缴费费用才越多,老了领到的才越多。

所以,这一部分退休早的人,在这两种制度下,退休金势必会相差甚远。

不过,从2014年开始实施并轨制,大家开始统一使用一套养老制度。可即便如此,由于在职时,体制内人员缴费基数高、时间长,同时退休后还多一份年金。

所以,整体算下来,就算大家采用一套退休制度,体制内退休人员工资还是比体制外高很多。

这就是现在,很多人工龄相同,但退休金参差不齐的原因。

明白了根源,那体制外的人员怎么做才可以在退休后领高一点的退休工资呢?

要想知道体制外如何才能多领到退休金,就得先清楚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

首先,是政府提供额基本养老保险。

也就是我们现在每月缴纳社保,等到退休后,领取的退休金。这部分是和缴费时长,缴费基数息息相关的。

比如体制内,由单位统一缴纳,缴费基数就比体制外高,再加上体制内稳定,基本很少出现断缴的情况,那么缴费时长也比大部分私企长,最终退休后领到的基本退休金就比一般人高。

作为体制外的人,享受不到这部分待遇,那么在基本养老金这一块基本没有太多发挥空间。

当然,如果你工资收入很高,且能稳定干几十年,让企业给你交最高档也是可以的。

但大部分人做不到,所以想从基本养老金方面入手可能性不大。

其次,养老金的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或者职业年金。

这种一般只有体制内会有,体制外基本没有,就算有也只是一些优质企业会给特殊员工缴纳。

所以,体制外人员也享受不到这部分的待遇。

既然前两部分,体制外的人都享受不到,又如何能多领到一些钱呢?这就说到了最后一部分养老支柱。

最后,补充商业养老保险。

这是体制外人员可走的为数不多的道路之一。

既然,退休金和缴费时长有关,体制外人员做不到体制内那么高基数,起码可以把缴费时间拉长,尽量交到退休时,不要想着交够15年基数就行了。

在此基础上,体制外人员还可以通过商业养老金来补充。

这部分就是个人出钱购买商业保险,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强制储蓄,购买后长时间放置,放得越久领得越多。

同时,领钱也不受国家政策影响,你可以自由选择多少岁开始领。

这种就是在基础养老金政策上,做的一种投资,可以确保年老后多一分收入。

这下,你明白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养老保险了吗?

6 阅读:2466
评论列表
  • 2024-02-24 23:46

    可以躺着啃老了 [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2-25 13:50

    前苏联是怎么解体的?

  • Nick 3
    2024-02-25 13:09

    不能都拿15000!

  • 2024-02-25 03:24

  • 2024-02-25 06:55

    证明你公公是喜欢深入群众的

春日慢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