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去,一湿难除!这碗粥是“祛湿王者”,常喝湿气哗哗排!

寒安评健康 2023-12-29 12:16:05

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几次“跳水式降温”。

别说户外活动了,就连出去买个菜都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真想守着暖炉,裹紧被子,从早到晚一动不动啊!

可是,如果您真这么做了,就会给一种病邪“可乘之机”。

这种病邪是什么?我们如何在“猫冬”的同时让自己免受其扰呢?

01

一件小事,看出病邪

冬季,您感到起床困难吗?

从醒过来,到起床、穿衣、洗漱,中间是否会有多次停顿?

您是否感到早晨十分困倦?身上关节、后背是否不适?例如手指肿胀、后背酸痛僵硬、关节活动受限。

如果您回答“是”,那么很可能您体内已经有这种病邪了。

02

冬季难缠的湿邪

容易会盯上这几类人

这种病邪其实就是湿邪。

您可能会问:北方空气这么干,哪来的湿邪呢?

其实,湿邪的产生不仅跟空气湿度有关,更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关。

因为气候潮湿而染上的湿邪叫“外湿”,生活方式导致的内生湿邪叫“内湿”。

在我国北方,虽然外湿很少,但是生内湿的机会可不少!

这就是为什么,姜主任的老师,国医大师路志正路老有一句论述:北方亦多湿。

因此,很多北方人到了冬天,都会因为湿邪而出现风湿骨病、腹痛腹泻、口舌生疮的问题。

那么是哪些行为是在增加我们体内的湿气呢?

1、进补不当

冬季,很多叔叔阿姨喜欢喝些羊汤,吃些人参补身子。

但其实羊肉、鹿肉、鹿茸、桂圆、榴莲、芒果都属于辛热食物,有些人不适合吃。

①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红斑、血管炎者,建议远离热性食物。会刺激人体免疫力的补品,例如蜂王浆、灵芝也建议远离。

②牙龈肿痛、口干眼干、口舌生疮、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议吃热性食物。

否则都容易助生湿热。

2、受寒着凉

北方虽有暖气,室内比较热,但是,也不能因此就把冬天当夏天过,放开了吃寒凉食物。

像冻梨、冻柿子、凉茶、凉菜、雪糕,都要少吃。

室内干热,这些食物吃了只能舒服一时,但长久看来,容易阻碍脾阳。

脾阳一旦受阻,就容易出现上热下寒的体质:上半身发热,下半身腹泻、脚凉。这种体质很容易生湿。

3、活动过少

一到冬天,很多叔叔阿姨就失去了运动的热情。

不运动就难以生发阳气,而阳气是人体自带的“祛湿神器”。

建议各位叔叔阿姨把运动锻炼搬到室内,即便不出门,也要多做做广播体操、八段锦、太极拳。

体内有湿,会有哪些表现呢?

姜主任表示,湿邪经常会与“阳虚”“阴虚”体质结伴而行。

快来看看您是哪种!

03

寒湿入体

容易与“阳虚”相伴

1、阳虚与寒湿

阳虚的症状:

①无论天气如何,都怕冷。四肢发凉,面色苍白。

②大便稀。尿量多,颜色淡。

③容易浮肿。

阳虚伴有寒湿的人,还会有这些症状:关节发凉、疼痛肿胀、晨起手指僵硬麻木。

注意:调理阳虚体质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最好找专业的中医师来长期调理。

2、祛寒湿、升阳气的泡脚方

这种体质的叔叔阿姨该如何赶走寒湿呢?不妨常用一款泡脚方:

组成:红花、花椒、夜交藤。

功效:祛寒湿、升阳气、护关节。

方解:

花椒:驱寒除湿,温中散寒;

红花: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夜交藤:活血通络止痛,宁心安神。

用法:每晚泡脚,一次不要超过半小时。

注意: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内服;

下肢有破口、紫癜的人不宜使用;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水温在45摄氏度以下,以免烫伤;

双脚心发热的人,不适宜泡脚。

04

内生湿热

容易与“阴虚”相伴

1、湿热从何而来

湿邪如果很长时间不能祛除,就会化热,变得迁延难愈。

如果体内有湿热,没及时清理,就会生成“痰”和“瘀”。

“痰”有两种,一种是我们吐出来的痰,这是“有形之痰”。

另一种聚集在脏腑中,最终形成肺结节、类风湿结节、乳腺结节等,这是“无形之痰”。

“瘀”则会阻塞血管,对脏腑造成更大伤害。

2、湿热与阴虚的症状

症状:手脚心和胸口烦闷发热、容易耳鸣头晕、关节肿痛发热。

舌象:舌红、苔黄腻、有齿痕。

有了症状不要慌,姜主任为您带来了一款祛湿粥。

3、祛湿粥

组成:生薏米、白术、茯苓、防风。

适宜人群:早上起来喉咙黏腻的人、体内有湿热的人。

方解:

薏米:清热利湿;

白术:健脾利湿;

茯苓:健脾祛湿;

防风:祛除内湿,抵御外湿。

适宜人群:有寒湿、湿热的人都可以喝。

注意:体内没有湿邪(舌头光滑无苔)的人不要喝。

注意:本文推荐的药膳、泡脚方不能代替药物。有风湿骨病的症状,请及时就医。

0 阅读:147

寒安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