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字子瑜,《三国志》说他「为人有容貌思度」,果然颜值够高才能取这样的名字(「瑾」、「瑜」都是美玉的意思)。
说起三国有名的「常败大将军」,曹魏有夏侯惇,东吴则有诸葛瑾。
这么说或许有点刻薄,毕竟夏侯惇是主掌军事的将领,但诸葛瑾原为孙权的长史,算是孙权身边的秘书长,本来就不是以统兵作战见长,后来被外派去打曹魏,不是战败便是无功而返,倒也不让人意外。
不过,诸葛瑾虽然吃了几次败仗,官却越升越高,更在孙权称帝时当上大将军──奇怪了,究竟为什么孙权这么爱他呢?
《三国志诸葛瑾传》曰:与权谈说谏喻,未甞切愕,微见风彩,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徐复托事造端,以物类相求,于是权意往往而释。
诸葛瑾与孙权谈论事情或有所劝谏的时候,从来不会激烈地直言,只是大略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如果发现不合孙权之意,他就跳过不说,转移话题去谈别的事情,之后再慢慢用譬喻类比的方法来进言,往往都能成功,让孙权放弃自己原本的意见。
嗯、说了那么多,不就是个擅长看老板脸色的家伙吗?!
我想不能以现代的意见这样批判他,毕竟你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不但没有劳动法,老板可以随便把你开除、甚至可以任意杀头,诸葛瑾擅长用婉转的方式劝说孙权,这是他高明的地方。
诸葛瑾长于「揣摩上意」,还有不少事例。
吴郡太守朱治是从前推举孙权为孝廉的人,相当于大老板年轻时的贵人,而且是和程普、黄盖、韩当同梯的老将,孙权对他非常敬重;
后来因某种原因与他有了芥蒂,但孙权又不能直接质问长辈,这心结无法解开,让老板又闷又气,难以平息。
诸葛瑾猜到了此事的前因后果,他对孙权说,请让我以我个人的名义去责问朱治,说着他就在孙权的面前写起信来,透过文字将孙权的心意说个明白,写完拿给孙权一看;
孙权看了露出笑容,说道:「我的怒气已经消除了,从前说颜回道德高尚,能够让身边的人们更加亲近、和谐,说的就是这种事吧!」
话说孙权原本到底因为何事对朱治不满,史册没有明写,没有人知道,但偏偏诸葛瑾就是能完全猜到孙权的心意,这几乎是特异功能了吧!
又有一次,孙权怪罪校尉殷模,殷模的德行人望俱佳,众臣都为他说情,孙权和众人辩驳吵架,更加生气,却看到诸葛瑾默默躲在一旁,孙权问道:「子瑜,为什么只有你不说话?」
诸葛瑾离座站好,正色说道:「我和殷模等人遭遇本州大难,百姓几乎都死光了,我们抛弃祖坟、扶老携幼,长途跋涉避难至此,蒙圣上给予我们一个安稳幸福的所在,我们却没有互相督促,以致于殷模今天辜负了你的恩惠,我认错都来不及了,所以不敢多说什么。」
孙权听了之后,想起这些部属不畏危难,一起打拼到今天,心中又悲怆又感动,说道:「这次特别看在你的面上赦免他。」
其实看到这里,大概就知道为什么孙权喜爱诸葛瑾了,这番话倒不是一味拍马屁,而是透过讲过去之事来个柔性喊话,其他人跟孙权争对错,但老板又怎么能当众认错呢?
诸葛瑾这话刚好是个巧妙的台阶,让孙权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走了下来。
诸葛瑾和诸葛亮这对兄弟也很有意思,一个为孙权做事、一个为刘备效力,兄弟感情虽好;
(诸葛亮后来有儿子诸葛瞻,当初因为没有儿子,诸葛瑾还将自己的儿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当养子),但两人相见,总是保持着默契,除了公事,不做多余的往来。
诸葛瑾后来随吕蒙去征讨荆州,因功封侯,后来吕蒙病逝,诸葛瑾被封为绥南将军,代领南郡太守;
(这是《三国志诸葛瑾传》中唯一写到的战事,之后诸葛瑾征魏不利,本传中就没有记载了)。
东吴夺荆州后,当时有人说诸葛瑾派了亲信去向刘备互通消息,孙权完全不为所动,说道:「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说到这里,让人不禁怀疑,这两人感情如此要好,但孙权脾气差、猜忌心重,晚年尤其明显,他难道都没有怪罪过诸葛瑾吗?
其实还是有的,仅仅一次。
孙权后来信任吕壹,吕壹性格狠毒残忍、执法过当,太子孙登多次劝谏,孙权不肯听从,造成祸乱,直到后来吕壹的恶行终于暴露被诛杀之后,孙权才深深后悔,并跟众臣致歉。
孙权肯拉下脸来道歉,至少还不算是最糟糕的老板,但他低头过后,回头又下诏书责备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人道:
「你们不能老是只让陆逊发言吧!我不是圣人,也会有过失,但请诸位对我有话直说啊!」
嗯、说书人忍不住想吐槽,当初你家长子劝了又劝,你就是不听,说话最有分量的陆逊更是说到流眼泪,你还是不听啊!
或许诸葛瑾就是太了解孙权了,所以才选择不开口吧。
诸葛瑾不只跟老板的关系良好,同事们也都欣赏他的识见与风度。连东吴最没有人缘的虞翻,也跟诸葛瑾交好,虞翻讲话常常得罪孙权,诸葛瑾数次为他说情,不然虞翻可能有再多脑袋都不够砍。
虞翻后来遭到流放,他在书信中说道:
「诸葛瑾敦厚仁慈,多次承蒙他的正直言论,才保全了我,但我罪行太重,又被人忌恨,这次是无法获得赦免了。」
在职场上,要做到诸葛瑾这般圆融,受到每个人喜爱,谈何容易,但如果能稍加学习他的精神,大概也是无往不利了。
不过,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显然没有学到他父亲的长处。
诸葛恪,字符逊,年轻时聪明而有胆识,孙权非常喜爱他,陆逊死后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
之后在东兴之战,司马昭为监军,率大军攻吴,诸葛恪以丁奉为前锋,一举击败魏将毌丘俭,魏军死伤数万人,立下大功。
诸葛恪大胜之后刚妄自用,冬天刚打完仗,隔年春天就又想兴兵攻魏,联合蜀汉的姜维一起进军,东吴内部有许多意见,但诸葛恪全不听从,在众人反对之下硬是出州郡二十万兵,百姓骚动,失去民心,后来围攻合肥新城果然以失败收场,撤退路上还遭到追击吞下惨败。
诸葛恪也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朝廷多次下诏命令诸葛恪回军,他才缓缓还军,后来吴主孙亮和权臣孙峻中伤诸葛恪想发动政变,设局诛杀诸葛恪并灭三族,时年五十一岁。
至于诸葛恪最有名的轶事,大概就是驴子的小故事了。
诸葛瑾因为脸型比较长,有一次孙权大会群臣,叫人拖了一只驴子进来,并写上「诸葛子瑜」,和诸葛瑾开个玩笑。
诸葛恪看了便要求让他题上两个字,他一挥笔,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孙权佩服他的机智,于是将驴子赐给了他。
有一次,孙权问诸葛恪说道:「你的父亲和你的叔父诸葛亮谁比较优秀?」
诸葛恪立刻回答:「我的父亲比较优秀。」孙权问他原因,诸葛恪说:「我父亲知道奉谁为君主才对,但叔父却不知道,所以我父亲比较优秀。」孙权听了哈哈大笑。
不过,孙权很早就器重诸葛恪,诸葛瑾却不喜欢这个孩子,认为他不是能够保家的儿子,后来诸葛恪锋芒太露、过度自信,不把旁人放在眼里,最后果然没有好下场,让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