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批评的时代语境与文化认同

孟云飞书剑慰平生 2024-08-17 13:04:57

美成/文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中国书法历经千载,不仅确立了自己独特、完整的书写体系和审美体系,而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直接影响并哺育了中国人的文化人格和精神世界。进入当代,中国书法因为参与人数众多、良莠不齐,一度导致了当代书写虚火聚积、空前浮躁。主要表现在:忽视传统、是非混淆、实利成癖、虚荣入骨、自立标准、美丑不分。其混乱程度,为人诟病、由来已久。当代书法,因何杂然赋流形,一直受到书法理论界和评论界的高度关注。

对于中国当代书法中凸显的种种乱象,很多书法爱好者、书法家、评论家诤言献策,分别从书写的角度、历史的角度、情感的角度,对乱象提出了中肯、必要、及时、客观的批评意见。他们清晰地看见,中国纯正的传统书写被人为忽略;他们满怀忧虑,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被长期搁置;他们痛心疾首,书法史留下的历经时光淘沥的公认书写范式,正经历着各种自由书写来势汹涌、前仆后继的拆分和消解。恶俗不改、积习难除、流弊益深。凡此种种,都给我们所处的时代提出了重新思考当代书法的新命题。当代书法呈现出来的纷乱语义和杂乱表现,亟待用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去认识、去考量、去厘清、去引导。

时代的问题,离不开时代的语境。这是立足时代、破解疑难的基本立意。对于长期以来大家广为关注、寄予厚望的书法系统本身不能解决、解释的问题,提示着我们一定要立意高远,用更加高瞻的眼光,跳出书法本身的视域来看待书法。中国书法中存在的问题,诚然有书法本身生成、发生机制的问题,但是,我们更要关注到,当代中国书法已经从一般意义的个体自然书写,上升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在如此浩大的时代语境下,书法在某种程度上早已经脱离了纯书法艺术自身的概念。书法,演变成为了一种广为接受的文化认同。大众,在文化认同的统领下,用各自的理解,笔意酣畅地书写着心中认可的大美和至善。面对这样一个表现纷繁、响应者云集的文化大势,需要书法批评及时莅临现场,分析现象、解析症候,给出因势利导的理论指导和意见;而对于当代书法存在的问题和批评,需要在文化观察的基础上,去辨析书法乱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找出隐匿在书法之乱背后的根源,在当代书法发展的动态中,去整饬治乱、扶正却邪。

近年来,国家把中国书法做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大了对书法的组织、宣传、推广力度,凝聚着加强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的国家倡导,为当代书法的传承,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去塑时代民族之心,行大众文化之道,受到了当下的热烈回应。书法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无不催化着书法成为了一种普及性高、广为认知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书法风气浓郁下所代表的广泛意义,促进了各类书写成为了普遍的现象。

从在场的角度去考察当代书法活动的蓬勃和普及,主要有两种力量推动着中国书法的当代进程:一是国家倡导的外部引领;一是传统文化内生出来的文化吸引。这两种力量的叠加,促成了当代书法的三种书写形态:传统书写、民间书写、书写嬗变。此三个方面,既同质异构了中国当代书法蔚然、纷繁的时代进程,同时也因为伴生了太多的杂质而构成了中国当代书法的滥殇。对应的表现分别为:退化、俗化和异化。一化齐俗,不可等闲视之。

传统书写的退化。传统书写历来最基本的要求是:面对经典,遵循法度、掌握精髓、把握要义、融会贯通。因此,传统书写退化主要表现在:入贴快、临帖少、出贴早。临贴不到位,摹写不成熟,必然导致笔法失于典范,字体失于纯粹,字态失于完整、血统失于纯正。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经典书写的“丑书”,作为书法创作中的小众书写,大面积登堂入室,受到追捧。上述两种书写为数众多、频频获奖,都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众对传统书写标准的认知。一些观赏者不明就里、盲从者趋之若鹜,他们轻视典范成例,忽视传统书写中的丰富蕴藉和历史厚重,将“唯快不破”和“丑书”视为斩获名利的捷径,加重了传统书写中的纷乱之象。

民间书写的俗化。主要表现在:有的借助传统书法之名、传统书写工具和衍生工具,凭借书法艺术的衣钵,肆意拆解、组合汉字创作出来所谓的书法作品;有的书写恣意、随意性较大,作品人为涉险,笔法杂沓、字态夸张、字体诡异;有的以花鸟外形曲解汉字书写,结字、象形、写意,其实用性和写画结合的创作手法,已经超出了书法本身的限定,可以归纳到民间工艺;还有的以橡皮、菜刀、手指、鼻子、竹片等等为书写工具,信手拈来,率性而为,都在很大程度上背离典宗,消解了传统。文化传承被任意肢解,民族审美被肆意损害。

书写嬗变的异化。主要发轫于艺术家、书写者对当代汉字书写的探索和实践。撷取出关键词可以概括为:嬗变和创新。嬗变主要发生在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以艺术审美和艺术构思为基础,在传统书写中增加一些书写变化,以楷写隶,以草写篆,或者以瘦金体、魏碑、汉隶的集成来书写章草,凡此种种下的取义、结字、造型,基本还都可以纳入书法的总体范畴。还有一种方向是彻底的走出经典,字形、字态取义于光影投射、波光折射的“幻线”,作为标本摹写汉字,标志着一种前无古人、师法自然的最新探索。创新主要体现在或弃笔、或弃纸等书写要素的改变,例如“射墨”、人体书法。此类以书法之名所谓的创新,以猎奇、媚俗、逢迎为主要目的,作品粗陋浅薄、低级秽浊,一概可以纳入低俗、恶俗、庸俗之列。诸多丧失笔墨精神,表达风格杂乱,格调趣味低级的作品招摇过市、欺世盗名,集中表现了急功近利、喧嚣浮躁下颓坏、低级的审美习尚。

书法作品是笔墨精神的外宣,是对书写者审美水准、审美境界、审美格调、审美方式的集中检验。书法之乱,让我们清晰地见证了文化认同语义下书写者自我心灵、精神世界、审美情趣的多重缺失。加之师造化境弱化,都构成了书法之乱肇始的主要原因。书法,始终要承载着“以美兴人、以美化人、以美立人、以美和天、立德树人”①的责任和使命。

孟云飞书法 碧血丹心

中国书法具有深厚的民族、民间土壤,这是我们历来坚信其不会始乱终弃的重要依据。书法,是哺育中国人心灵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如果失去书法文化“软实力”的支持,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将何等的寂寥、失落。时至今日,积蓄着中国传统美的中国书法已经步入到伟大的行列,成为人类公认的“活态”的文化遗产。书法,必将在今后和将来,继续以传统美的历史释义润泽当代人的心灵。但是,缺乏必要、及时的引导,放任其自由发展,书法必将在渐进中成为一个“真概念”下的“伪命题。”

最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坚持审美标准,加大审美干预。分清书法、毛笔字和书法流变的差异,确切地告诉大众:什么是书法?什么是毛笔字?什么是当代书写?回答好这些基本问题,是剖析乱象、解决蚀损、正本清源、实现美育最为首要的任务。

中国传统书法具有典型的程式美,无论金文、小篆、汉隶、魏碑、唐楷,因为字形、字态和书写方式的不同,在创作上有着不同的运笔要求,各种书写笔法要求明确、法度森严。一般意义上,当代经过创作完成的书法作品,理论上要求要在完成作品的字态中看到字体、字义的血统和出处,这是严格意义上的传统书写,也是当代临摹、创作最为基本的遵循。由此,它在书法和毛笔字之间建立了一个不可逾越的分水岭。过去,民间大众有一种朴素的认识,认为用毛笔完成的书写都可以笼统的称之为书法。概念、标准长期混淆,是造成书法乱象的一个根本原因。书法和毛笔字的同异在于:两者都是以毛笔作为完成方式,前者一定要皈依真草隶篆的书写要求、按照规定的笔意完成创作。而毛笔字,则是望文生义、率性而为、自娱自乐下的随机涂写,不能纳入严格书法的范畴去考校。这是裁决书法和毛笔字的清晰限定。对于当代艺术家着重技法、技巧、艺趣下的书写实践活动,要向大众及时讲解艺术现象,注重审美引导,认清书法主流,不要盲目跟风。要辩证看待发展中、不完善、未完成的探索,假以时日,给出理性的时间观察。

书法有着自身的客观标准和独具的审美体系。古之圣者必有圣心,心有天地方有大美存焉,这是一直为中国书写者所推崇的最高的审美境界。清代包世臣在《国朝书局》中,把书法分为:神品、妙品、能品、逸品、佳品等五品。大众书法同样存在着初、中、高三个层次。浅层书写是为了感官愉悦,其目的在于丰富生活;中级书写是为了陶冶情操,其目的在于修身养性;而高级书写,才可以登高望远、养浩然之气,见崇高之神。无论任何意义下的书写,如果说他们能够从平凡、冗长的生活琐碎中拔出自己的视线,来关注传统文化对心灵的慰藉,都应该看作是个人品性中的一项难得的修炼。他们以文化认同的语义来传播中国文化,形成氛围、带动周边,进而形成一种风尚的引领,润物无声、成风化人的意义就会大大的凸显。

传统书法要求实践者墨守迹象、雅有门庭、滤掉杂质,成为崇高的书写者。书法是一项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事业。对标经典,要求书写者要:行拂乱其所为,恒过自然能改,困于心而后作。要立足碑帖研习,“察异同、明源流、知趋向、添趣味”,②着力向千古流芳的历史深处寻找文化支撑,以入世之心,走个体审美的朝圣之路。大美,代表着天下的恒长,与之不适应的审美,终将为中国书法长期形成的审美规范所修正。

中国当代书法的种种乱象和不适,会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而且会长期存在。这就要求理论家、评论家带着最大的善意去深刻理解、深度介入。要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在发展的动态中乐见各类书写者,在主观与客观中,在自觉与理性中,在个性于典范中,去完成审美心理和精神世界的提升和超越。置身于美育的书写律动中阑干拍遍,接受天下大美的滋养荡涤,忘怀万虑、目光高远、精修笃行,以此看到中正厚朴、深邃精微、意趣隽永、涵容万象的大千世界。

注释

①王一川:《中华美育精神的内涵和特质》,中国艺术报,2018-09-11

②孟云飞:《中国书法风格的归类应更加明晰》,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7 期

【来 源】《书法赏评》 2020 年第 1 期 第 2 - 4 页

0 阅读:4

孟云飞书剑慰平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