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亡事故的发生,在追查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时,根本没有人去思考和分析为何工人在救援过程中还能说话、吸烟,有的活动自如,却在送去医院的途中或救治过程中身故。一个“拖”字,就让工人丧失了宝贵的救治时间,驾鹤西去。
“拖”的原因,人为因素基本上为零,除非谋财害命,否则救治伤者是占第一位的。主要还在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在于煤矿井下条件的复杂。在煤矿井下复杂的运输环节上,从主要的运输巷道到工作面的分支巷道,从风道再到皮带道,每条巷道都可能通向安全出口直至升井,这长长的巷道相连少则几百米,多则上万米,交通不便利是导致救治延误的重要原因。
→假设一名掘进队组工人被顶板砸伤,在被工友救治的同时,向调度室发出工人受伤需要救治的消息。
→掘进队组的工作面少则几十米、长则上千米,需要把受伤工人抬出巷道,最快的速度也需要十几分钟。
→到工作面外面后,下步就需要坐平巷电机车或斜巷绞车。电机车、斜巷绞车从联系开始到接到受伤工人,也需要十几分钟。路程是每个环节都不可避免的。
→假如这是斜井或立井,最少需要20多分钟才能让受伤工人升井。
→升井到地面后,快的话120救护车在外面等候或本单位车辆送到医院。最快的速度需要30分钟。
→最少两个小时间过去了,而医生说创伤后数周,患者多因感染、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占外伤死亡的20%。要想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伤后的死亡率,伤后一小时内是极为关键的时间点。创伤即外伤,包扎、止血,或可救出人的性命;就怕内脏损伤,外表无法判断,看着人好好的,慢慢地就会脏器失血导致人失去意识和生命。
因此,在煤矿工作的人就怕受伤,伤轻的还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伤重的只能是眼睁睁的疼死,也等不到救护车的到来。
煤矿井下制约救援的因素还有运输人员的条件不具备,以我了解的矿井运输条件,一是运输的载人车辆放不下担架,能放下担架的平板车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二是斜巷运输时,运人车辆的狭窄空间和倾斜角度,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性增加。三是发生工伤的地点不可能备有担架、夹板等物品,防止工人受到二次伤害。四是药箱内的急救药品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
因此,在煤矿井下遇到工伤时,如何保证不造成二次伤害情况下,及时救助工人的生命,在有限的条件下备齐急救装备,能救一个就是一个,比搞形式上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比每天刷油、挂电缆、清水沟、装修办公楼、铺地面、挂牌板、喊口号实在得多。
生命只有一次,愿工人兄弟们平安入井、平安升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