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体制内保工资,很多地区开始“大甩卖”

映萱评趣事 2024-07-04 00:17:08

保工资,成为很多基层地区头等大事。

对于这个词汇,相信不少人是比较陌生的,因为这是一个在2023年才开始出现的词汇,但是在当前的基层体制内,却被频繁提及,作为“三保支出”的重要目标。

所谓的“三保支出”,分别是: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很多基层地区,现在正全力以赴地来完成这个任务,哪怕是“三保支出”的大头部分,是由转移支付负责,但剩下的一些缺口,也足够地方用尽全力。

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尤其是在行政支出这块,从数据情况看,2012年,地方的行政支出占到政府可支配收入的30%,但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就已经上升到了60%,现在只会更高。

尤其是体制内薪酬支出这一块,更是其中开支大项,整体看,薪酬开支已经占到了地方财政收入40%以上,在基层地区,比如我们之前说过的半月谈在乌蒙山A调查发现的例子,一个财政年收入7.02亿元的县城,保工资预算却达到了26.3亿元。

这不是个例!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部分支出压力,真的已经让我们不堪重负,哪怕是转移支付金额已经超过10万亿,但实际上也只能填补地方财政一半的缺口,很多地区实际仍然入不敷出,化债工作推进困难。

债务什么的,只能留到以后解决了,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度过目前的难关?从何处弄到资金,填补卖地收入下降的空白?

不知道大家能够有什么好的办法?

从1-5月份的账本看,非税收入大幅提升了10%,这背后正是很多地区正在“大甩卖”,通过出售资产的方式来平衡开支。

基本上,地方国资企业手头有价值的闲置资产,基本上都在被大力出售,甚至作为一项重点考核任务,每个季度进行督办,现在很多项目的附加条件,就是要接手一些厂房、写字楼等不好卖的资产。

此外,地方有关部门也在大力出售拍卖国有资产运营权,30年的景区运营权、30年的学校和机关食堂经营权、30年的停车费收取权、30年的殡葬权等,都在出售。

这就是当前很多地区想到的办法!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这件事?相信,有很多人会表示反对,因为这种短期的创收手段并不利于长远的发展,不能过去卖土地,现在卖资产,再卖资产运营权。

等到这些东西都卖完了,怎么办?

而且体制内运行、薪酬,都是长久开支,如果现在维持起来都有困难,那以后只会更难,相比于此,还不如陈真情况还好的时候,推动体制内做好降薪和精简工作,而不是让以后需要解决问题难度提升。

大家说呢?

0 阅读:0

映萱评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