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人到位了,看着新衣服、新帽子,一水的新矿灯,在老工人的带领下开始熟悉井下的岗位,干点零散活。心里在想,一个月后还能剩几个人呢?两个月后还能剩几个人呢?
随着矿山一批批老工人的退休,有些工种开始捉襟见肘,人力紧张。掘进队组小班要是来3个人,打眼、装药、放炮、打支护、矿车出矸石,一个小班还能进尺1米多。综掘队组要是来3个人上班,基本上就属于半停产状态了。综掘队组进尺快,支护多,工作面皮带连续化运输系统需要有人看守,来3个人这个小班基本上算是交待了。有人和我争论,矿山企业智能化以后,什么都智能的,人不在工作面都能生产,按按电钮就能完成工作任务云云。我只想问一句:您只要能把十几、二十吨重的轻松地送进工作面,我就承认智能化的作用非凡,无与伦比。否则,按照一般的安装工作面和回撤工作面程序,都能把人累晕,工期都能把人撵疯。以朋友介绍过的安装回撤工作面而言,大部分矿山的工作面都深入地下几百米,想入矿井,有立井运人、运矸石、运材料; 斜井运大件设备、紧急情况下运人安全出口等。大型设备入井先得拆开,分别放在平板车上,封捆牢固,先从斜井运入井下,体型庞大的它们对轨道、制动系统、大绳、勾头的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慎,造成跑车,将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大部分矿山运送大件的车辆进入平巷后,根据装备的宽窄、长短,还要在宽度不一的巷道内小心运输。因为矿山的主运巷道大部分因为顶板压力、两帮支护强度的不同,投入成本的考虑,不可能做到条条宽敞明亮,有些地方因为两帮位移、底鼓或顶板下沉,能过一辆平车,但装上大型装备想过去有时需要考验电机车司机的功夫和经验。还必须平巷里面吊挂的各种风水管路、瓦斯抽排管路、电缆、监测监控线等,防止与它们剐蹭也是因素之一。矿井的工作面还有运输环节要考虑,绞车道运输、工作面小绞车运输,大件到位了,卸车后需要找吊点,将大件一点点挪到位,这都是危险环节,靠智能工作面所谓的设备能行吗?运输系统的把勾工是这个环节的关键人物,检查螺栓紧固情况、插接绳头是否紧固、大绳是否断丝断股、过道岔、是否刮蹭管路等,稍差一点就可能导致掉道、中断生产事故的发生。绞车司机也是一个人物,现在设备先进了,看他们操作比以前轻松,还有监控帮着反馈信息,到什么地点车速自动调整等。但是,电子设备再精密,也有打盹的时候。遇到绞车运转声音不对、异常,绞车司机第一时间做出判断,手控绞车,就能避免因为突然急停造成的大绳断裂,进而发生的跑车事故。人,才是主角,不要神话了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