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缅北系列。
本文说说缅G,部分内容点到为止,请读者自行脑补,笔者尽力了。
一、缅G成立
缅G成立于1939年8月,在仰光班都拉公园的一个小房间,成立时有昂山(24岁)、吴努(32岁)、德钦丹东(28岁)、德钦巴登顶(25岁)、德钦梭等7人。
昂山(昂山素季之父)被选为缅G总书记。
仰光班都拉公园位置
缅G成立的第二年(1940年8月),昂山前往中国准备去延安,在经厦门时被日本特务盯上,遂转道去了日本。
昂山(图源网络,侵删)
昂山在日本待了半年后,1941年3月秘密潜回缅甸,开始了“联日反英计划”,试图借助日本的力量来摆脱英国对缅甸的殖民统治。紧接着,昂山召集组建“30志士”赴海南、台湾日战区训练。
“30志士”部分成员(图源网络,侵删)
此时的昂山,已经脱离了缅G,吴努亦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日本入侵东南亚,发动了缅甸攻势。
在昂山、吴努的内应下,1942年1月,日军从泰国越境攻占缅甸毛淡棉,3月攻占仰光,4月攻占曼德勒和腊戍,5月攻占缅北,后又攻陷我国滇西重镇腾冲、龙陵、畹町等地,直接威胁我国西南抗战大后方。
1943年,昂山任日殖缅甸国防部长,吴努任外交部长。昂山直接参与了对中国远征军的作战。
二、自由同盟
日本侵占缅甸后,缅G于1943年初在下缅甸的缅因德达耶镇召开了缅G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德钦梭被选为缅G总书记。
1944年,见日本败势已定,昂山、吴努转投同盟国阵营,并联合缅G和其他抗日组织,于当年8-9月成立“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
昂山任“自由同盟”最高领导人,德钦丹东任总书记,德钦梭任政治领导人,吴奈温任军事领导人(1941年随昂山赴日学习军事的“30志士”之一)。
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对缅甸的殖民统治。
为脱离英国殖民当局争取独立,在昂山的倡议和组织下,1947年2月,缅甸总督执行委员会(即缅甸本部)、掸邦、克钦邦、钦邦的四方代表,在掸邦的彬龙镇签署了《彬龙协议》。缅甸此后70多年的政治乱局就源自于这份协议(笔者另文专述此事)。
彬龙镇与《彬龙协议》合影
《彬龙协议》签订后,7月昂山被刺身亡,9月通过《缅甸联邦宪法》,英国承认缅甸为独立主权国家。
1948年1月,缅甸正式脱英独立。
在这个过程中,因政治路线出现分歧,缅G与缅甸政府当局关系破裂。标志性的事件是“自由同盟”将缅G排除在外,缅G也就没有参与缅甸独立后的政府组阁。
隐线:缅甸独立后,“大缅族主义”盛行,联邦政府开始对少数民族打压,对《彬龙协议》所承诺给予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权利采取限制、削弱和收回等措施。
三、围攻仰光
1948年3月,缅G召开交基堡会议,通过了德钦丹东提出的走ZHong国革命路线的决议,缅G开始准备武装斗争。
德钦丹东(图源网络,侵删)
8月,克伦族率先发动武装起义。
紧接着,缅G、人民同志党、克伦族、孟族、钦族等少数民族武装达成协议,建立人民统一阵线,组建民主联军。
缅甸内战爆发。
当时,以缅G为首的民主联军迅速包围了仰光(当时缅甸首都,2005年迁都内比都),而处在仰光的吴努政府手中只有不到两个营且战斗力低下的缅族部队,面对几万的民主联军,甚至都已经做好投降的准备了(后来被调侃为“仰光政府”)。
吴努(图源网络,侵删)
但此时的民主联军发生内乱和权斗,不断有部队溃散或者反水,主要原因是政治路线分歧、缺乏统一指挥、利益诉求差异等。比如缅G与克伦军发生武装摩擦,缅G内部也出现红旗派与白旗派之争。
民主联军没有趁势一举拿下仰光,这给了吴努政府喘息之机。
吴努紧急召唤缅北的克钦族武装“南下勤王”。
读过笔者前面关于克钦民地武文章的读者知道,这支克钦族武装是当时缅甸战斗力最强的部队,班底是英国“LAVY”克钦支队和美国“101”克钦突击队,有5个营的兵力,而当时缅族军队仅有3个营,其中2个营还被困在仰光。
“南下勤王”的克钦部队实际上由罗相指挥(记住这个人)。罗相率部先在仰光击败克伦军,后在勃固山区打垮了缅G,新上台的吴努政权保住了。
勃固山区是缅G中央的根据地,在这:
勃固山区位置
罗相率部与缅G交战期间,目睹了缅甸政府军在缅G根据地制造的“莫诺丁惨案”,在政治理想上陷入迷茫,开始与缅G消极避战。缅甸政府怀疑罗相通G将其关押,罗相设法逃离后率一小部回北上起义。罗部曾一度控制缅甸东北军区司令部(眉谬)、占领曼德勒、南下进攻仰光。后寡不敌众,率346名景颇和格因族撤入我国境内,被安置在贵州,被称为“贵州老兵”。此是后话,下面还会提到。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历史文章:
回到说民主联军与吴努政府对抗。
一方面,民主联军受到克钦族部队的打击,吴努政府控制住了局势。另一方面,吴努政府得到印度紧急援助的10个师的装备,政府军实力大增。
在政府军的反攻下,各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转入各自传统领域进行斗争。轰动一时的民主联军一哄而散。
与此同时,缅G内部矛盾也进一步加剧,分裂为亲Su的“红旗党”和亲ZHong的“白旗党”。“红旗党”武装力量主要活动在缅印边境一带,“红旗党”武装力量主要活动在勃固山区。
再加深一下勃固山区的印象:
勃固山区位置
以历史视角来看1948年民主联军围攻仰光事件,因为没有一举拿下吴努政府,使缅甸联邦各少数民族错失了板正《彬龙协议》最佳的历史时机,也使得当时具有“盟主”地位的缅G在日后的缅甸政治格局中一步步式微。
我们把视角投放到此时的中国一边。
四、G军残部
1950年2月,云南解放。
G军残部(以第8军709团、第26军298团为主)从西盟佤山进入缅北,建立军事据点,收编溃散部队。1952年2月,李弥从T湾来到缅北,成立“云南反G救国军总指挥部”,人数达到近七千人。
此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美实施“干扰东南亚特别行动计划”,利用G军残部这支力量,数次对云南边境进行军事骚扰。
到1958-1959年,G军残部已经发展成5个军,1个军区、15个师、6个纵队、6个独立团、3个独力支队。
从G军残部退入缅北建立军事据点起,缅甸政府就非常有意见,经常向联合国控诉G军侵犯缅甸主权,还数次派兵前去拦截打击。G军在大陆打仗不行,但打缅军还是绰绰有余的。
因此,缅甸政府将希望寄托在新中国身上,成为最早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之一,邀请并配合新中国在缅北打击G军残部。
也因此,整个50年代是中缅的“蜜月期”。
这段“蜜月期”的主要成果,一是在1961年中缅双方重创G军残部,基本将盘踞在中缅边境的G军残部赶跑;二是在1960年签署了《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边界条约》。
尤其是《中缅边界条约》,中方向缅方表达了极高的诚意并做出了巨大的让步,把勐卯三角地(即南坎,220平方公里)移交给缅甸,并放弃了对江心坡地区的声索。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历史文章:
但是,中缅之间的友好关系没有维持多久。
五、军政府上台
1962年3月,奈温(1941年随昂山赴日学习军事的“30志士”之一)发动政变,推翻吴努的文官政府,建立军政府,解散民主议会,废除《缅甸联邦宪法》,此次政变成为缅甸军控政府的发端,其影响一直至今。
奈温(图源网络,侵删)
奈温政府搁置少数民族邦“自由退出缅甸联邦权利”,监禁多名掸邦、克耶邦领袖和其他少数民族上层首领,加大对少数民族武装的军事打击力度。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掸族土司、原缅甸总统苏瑞泰被捕并死于狱中。
缅G是奈温政府军事打击的重点目标。
前面说了,此时的缅G已经分裂为亲Su的“红旗党”和亲Zhong的“白旗党”。德钦梭领导的“红旗党”在缅甸政府军的打击下不断萎缩,1970年11月德钦梭被俘,宣告缅G红旗派失败。德钦梭后被释放,他是缅甸知名的文学家。
德钦丹东领导的“白旗党”一直在勃固山区坚持打游击,在政府军围剿下举步维艰,一部分留下继续打游击,一部分转移至中缅边境一线,后入中国。
入境中国的缅G成员被安置在四川,被称为“四川老兵”。加上前面提到的“贵州老兵”,这两支老兵由于中国的安置,这部分缅G武装力量得以保存下来。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中国生活了近10年,甚至娶妻生子,后在70年代成为缅G的高级领导人和缅甸人民军的中坚。此是后话,下面还会提到。
奈温政府除了打击缅G和少数民族武装,还在国内掀起了“反花排花运动”。迫害驱逐花侨,打砸花侨社团,掠夺花侨资产,禁止花文教育,该运动在1967年3月达到高峰。不仅如此,奈温政府还与T湾当局勾结,在缅北设立军事情报站,并建立军事据点窜扰西南边境。
为什么此时奈温政府反花排花呢?注意当时背景:中Su关系破裂、中Yin边境冲突、援越抗美……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出于巩固西南边防安全的需要,开始对缅G进行支持和援助,包括抽调***组成组成国际支Zuo部队民族支队与缅G人民军混编。
六、缅北起事
当时,缅G中央根据地(“白旗党”)在勃固山区,远离中缅边境,无法对其提供有效帮助。
能够用得上的,按时间顺序主要有三支力量:
第一支是缅G派遣到中国和勃固山根据地被打散后转移至中国的成员。当时他们被安置在四川,就是前面提到的“四川老兵”。
第二支是罗相率领的景颇和格因族成员。当时他们被安置在贵州,就是前面提到的“贵州老兵”。1950年初,罗相率部与缅甸政府军在腊戍战败后,在讨论何去何从时产生路线分歧,罗部分裂,罗相、赵云率346名成员于当年4月退入中国,后加入缅G。
第三支是彭家声率领的果敢部成员。1963年缅甸军政府对果敢头面人物实施抓捕行动,彭家声逃过一劫(彭家声祖籍四川,是杨振声女婿,担任果敢土司自卫队长),其收拾果敢杨氏土司残余势力,组建“果敢人民革命军”,不敌罗星汉和缅军的联合围剿,率165人退入云南境内,后彭家声加入缅G,其部在临沧铁石坡进行整训。
彭家声(图源网络,侵删)
三支力量汇集后,组建缅G人民军。第一支缅G老兵主要分布在总部机关与基层政工部门担任领导工作,第二支罗相部编为303部队,第三支彭家声部编为404部队。
1968年1月,罗相率部从芒海出境,进入缅甸贵概县勐古开辟根据地。彭家声率部攻占果敢后,向向萨尔温江西岸扩展。随后,缅G以303部队和404部队根据地为基础,设立东北军区,罗相任司令、彭家声任副司令。
在此期间,东北军区与缅军发生了一场拨波山伏击战斗,其中303部队特务营的一名战士击毙了缅军第二快速机动师副师长丹貌上校,荣立一等功。此人名叫林明贤。
七、四大军区
林明贤生于1948年,其父是海南人,汉族,母亲是棒赛人,傣族,妻子是“果敢王”彭家声的长女。
林明贤(图源网络,侵删)
1968年,20岁的林明贤到云南插队,后悦景到缅甸并加入缅G,成为缅G人民军东北军区303部队特务营战士。
1969年,林明贤参加了前面提到的拨波山伏击战斗。1971年,又参加滚弄、萨尔温江两场战斗,因作战英勇又有智谋,被缅G两次授予“缅甸人民英雄”称号。
1972年,缅G人民军攻取了现在的小勐拉地区,并在此建立“815”军区,24岁的林明贤被任命为该军区司令员。【1987年当选缅G中央书记】
与此同时,罗相策反丁英、泽龙率部脱离克钦独立军(KIA),建立了“101”军区。“101”军区主要控制克钦邦东北部的史迪威公路沿线和该公路以北的板瓦地区。【1950年初罗部分裂后,留在缅北的罗相旧部,由赵丹、赵盛、赵督三兄弟带回克钦邦,于1961年2月成立克钦独立军(KIA)】
丁英(图源网络,侵删)
同一时期,在佤邦境内先后出现了4支游击队,分别是鲍有祥、鲍三板(鲍有祥堂叔)领导的昆马游击队,岩肯、岩克龙领导的岩城游击队,赵尼来领导的绍帕游击队,鲁兴国领导的户双游击队。
鲍有祥(图源网络,侵删)
从1969年下半年起,缅G东北军区对上述这4支游击队进行了整编,分别成立了4048营、4049营、501营、502营。后来,以此为基础建立中部军区,成为缅G最大的根据地,缅G中央总部也迁至邦康。
至此,缅G四大军区设立完毕。
1970年代是缅G发展的鼎盛时期,在缅北建立了10万平方公里的根据地,辖区内有150-200万人口,正规部队有3万人,民兵4万人。
东北军区:控制果敢、棒赛、南坎、勐固、贵概等地,辖江西地区的303部队(共5个营),江东地区的404部队(共4个营)。军区政委杨光,司令员赵迈(原为罗相,1972年牺牲),副司令员彭家声。
中部军区:控制北佤邦康、南邓、龙塘、孟卯、孟波、孟钦和温高等地,辖505部队(共3个营)。军区政委赵尼来,司令员李自如,副司令员鲍有祥。
815军区:控制景栋以北的湄公河西岸至缅老边境一带地区,辖768旅和683旅。司令员林明贤。
101军区:控制克钦邦东北部的史迪威公路沿线和该公路以北的板瓦地区。以克钦族为主,司令员丁英。
1970年代缅北缅G四大军区
这四大军区即今天缅北割据势力的雏形,衍生出果敢同盟军、佤邦联合军、勐拉军(缅甸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克钦新民主军。
八、“裤脚兵”
在缅G的四大军区中,东北军区建立最早,是其他三大军区的策源地。“101”军区是罗相策反过来的以克钦族为主体的军区,独处一隅,与其他军区不相邻。
中部军区和“815”军区有其鲜明特征,突出的力量是ZHi青队伍。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支援缅G被视为“世界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时的青年一代激情燃烧、勇于国事,出境参战成为风潮,表现最为积极的就是身在云南的一批ZHiQing。
当这些ZHiQing卷起裤脚淌过勐古界河入缅时,被当地老百姓戏称为“裤脚兵”,后来“裤脚兵”一词就泛指所有入缅参战青年。这些人就包括赵尼来、鲍有祥、林明贤、李自如、蒋志明、罗常保、车炬等。
值得一说的是,当“裤脚兵”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后,部分又跑回中国,被称为“蘸水兵”。有的油子为了混装备,当兵几天就开溜,然后换个招兵站又过去,成为职业“蘸水兵”。
除了“蘸水兵”,这群人有信仰、勇敢,受过教育,有一定军事素质,头脑灵活,也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参加缅G人民军后很快成为一线的骨干。
截至1989年,已有一批ZHiQing身处缅G重要岗位,比如林明贤升任缅G中央书记、赵尼来升任缅G中央后补委员、李自如升任中部军区司令、鲍有祥升任中部军区副司令、罗常保升任中央警卫旅政委、蒋志明升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车炬升任中部军区旅长,成为日后缅北政治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
九、缅G中央
插说一下缅G中央。
1968年3月,当缅G中央德钦丹东得知缅北起事的消息时,处于艰难困苦情境的勃固山区根据地一片欢腾,像过年一样,开始筹划与缅北会师。
然而,德钦丹东没有等到与战友们会师的那一天。当年 9月,德钦丹东被警卫貌缪刺杀。(貌缪投靠缅甸政府“收押”,释放后被克伦族武装领袖博米亚处决)
德钦丹东牺牲后,德钦辛接任缅G中央主席,德钦漆任总书记。1975年3月,德钦辛和德钦漆牺牲于扑佳羌,勃固根据地失守,重要成员有的北上,有的失散,有的被俘,更多的是牺牲,缅G中央武装力量就此损失一空。
1975年5月,德钦巴登顶在缅北重建缅G中央。至此,历经36年的缅G中央和缅G武装由勃固山区转移至缅北。
怎么评价缅G中央呢?实事求是的说,以德钦党人为主的缅G高层机会主义者不少,忽左忽右,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与斗争路线,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缅G力量的发展。
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理想主义者的,虽然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瑕不掩瑜,他们艰苦奋斗、勇于牺牲,比如德钦丹东、德钦辛和德钦漆。
十、转折变局
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并调整对外政策,裁撤了云南“训练营”和境外“顾问组”,停止对缅G的“物质援助”。
与此同时,两岸关系也得到改善,G军取消了缅北情报站,军事力量也不再向缅北渗透。
此时,也处于东欧巨变、Su联解体前夕,国际G运进入低潮。
另外,内战已经让奈温政府的财政难以为继,以苏貌、丹瑞为首的新军人政府开始崭露头角,开始走温和路线,推行民族和解政策。
在这一背景下,缅G逐步走向瓦解,以至名存实亡。
由于经济上长期依靠某大国,自身几乎没有财政造血收入,失去外援后,缅G开始涉D贩D。(缅G在70年代,是严厉禁D的,明令禁止进行各种与Y片有关的交易)
说起缅北D品经济,向前要追溯至英属缅甸时期,从1824年日不落帝国发动第一次侵缅战争开始,缅甸就沦为英国的Ya片种植基地之一。对缅北来说,从1888年英军进占滚弄渡起,这里就被大规模推广种植YingSu,以致在当地兴起了“烟会”,向我国西南腹地贩卖Y片。后来,G军残部在缅北时期,D品经济一度大兴,一直影响至现在。此事笔者另文专题,交待其缘起主要是为了说明缅G涉Du有其历史特定原因。
缅G涉Du的标志性事件是,1980年8月29日缅G设立由中央直属的D品贸易的机构,代号为“8.19”。“8.19”的总负责人就是缅G中央副主席德钦佩丁。
“8.19”出现之后,缅G缅北控制区顿时“狼烟起”,一批HaiLuo因加工厂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到80年代中期,缅G建立的HaiLuo因加工厂多达85家。
组织染Du就像个人染Du一样,经过80年代逐步上瘾,最终导致在90年代无法自拔。此是后话。
十一、落下帷幕
1989年3月11日,东北军区(果敢)的彭家声宣布脱离缅G,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彭家声任总司令。
4月11日,中部军区的赵尼来(时任缅G中央后补委员)、鲍有祥(时任中部军区副司令)宣布脱离缅G。当时,缅G中央设在邦康,赵鲍二人将缅G主席德钦巴登顶及其他领导人“礼送出境”至云南孟连县。4月22日,北佤成立缅甸民族联合党和缅甸民族联合军,赵鲍二人分任总书记和总司令。
赵鲍二人起事之时,“815”军区的林明贤于4月19日宣告脱离缅G,成立缅甸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军政委员会,林明贤任主席兼军司令。
1989年9月,“101”军区的丁英宣布脱离缅G,成立克钦新民主同盟军,丁英任司令。当丁英将最后的决定通知德钦巴登顶主席时,这位戎马一生的领导人落下了眼泪,带着缅G中央委员以上领导人,也带着遗憾和无奈,在中国度过了他们的余生。(德钦巴登顶于1997年12月在北京病逝)
缅北四大军区脱离缅G自立后,相继与缅甸政府达成停战协议,东北军区的果敢成为“缅甸掸邦第一特区”( 2011成为“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中部军区成为“缅甸掸邦第二特区”、 “815”军区成为为“缅甸掸邦第四特区”、 “101”军区成为“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
缅北果敢、佤邦、勐拉与掸邦区位关系示意图
至此,轰轰烈烈持续50年的缅G,落下了历史帷幕。
随着缅G退出缅北历史舞台,各方力量在意识形态上丧失了理想和目标,没有了组织约束,逐步发展成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军事割据势力。相关的贩D等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在90年代达到顶峰,后来又发展博彩业,乃至近些年出现的电诈。
老师。新年什么时候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