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一舞千年,梦回北宋

宋汝天青文化 2024-03-21 15:41:30

汝窑,五大名窑之首,拥有“雨过天青云破处”美誉。汝瓷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瓷制作工艺失传已久,直到195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汝窑技艺的传承得到了高度重视,汝瓷的恢复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望重现千年前汝州“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奇观。

河南卫视用舞蹈描绘出了汝瓷从泥土到瓷器的制作过程,汝瓷之舞,一舞千年,梦回北宋。

一、采料

古汝瓷坯的原料多选用窑址附近可塑性好的黏土。原料运回后先晾晒,在原料场碾碎,然后倒人耙泥池(多为圆形)内,加上水用人力或畜力拉耙搅拌,搅拌中让细泥混水流人澄泥池。待泥料水分蒸发渗透到适合使用时,从澄泥池中挖出放入泥库,储存待用。

二、配釉

汝瓷的釉用原料大部分为瘠性原料,硬度较大,常用石碾或石臼捣碎或碾碎,然后放入缸内搅拌,将漂浮起的细料撇入第二缸内,在第二缸内搅拌后撇入第三缸。如此反复即得细料。

将各种细料分别存放,滤去水分晾干,撇去杂物,然后过滤备用。使用时按配比要求配料,加水搅拌,以有经验的汝窑工匠师傅靠手感来调节浓度。

三、成型

揉泥有两种形式,一种类似揉面,泥形是旋涡状;另一种形似羊头,俗称“卷头羊”。手工成型前,需将泥库中陈腐好的原料取出放在泥场上,工匠们用手一层层推泥,将泥中空气排出,然后将推匀和好的泥料揉成椭圆形,放置在快轮边待用。

汝瓷产品成型多用快轮(轱辘车),利用圆形石盘中间钻穴,下边用铁杆支撑,工匠在边沿用木棍搅动,利用惯性旋转,在泥盘中间放上陈腐好的制坯用泥,熟练的工匠即可在上面制作出碗、盘等圆形制品。

四、刻花

刻花是工匠在半干的坯体表面用竹、木、铁等制作的工具刻出纹样,再利用汝瓷青釉和釉质所产生的色彩深浅层次表现纹样的装饰效果。刻花的刀法有两种:一种为使用较多的单入侧刀法,截面倾斜;另一种是使用较少的双刀正刀法,刀锋两侧垂直,刻花线条宽窄不一。另外也有刻花与画花相结合的装饰。

五、素烧施釉

为了提高坯品的吸水率,加厚釉层,古代汝瓷工匠施釉前将坯品放入窑内预烧一次,称为素烧。据考证其温度在800℃左右。

在施釉之前,需要对釉料的浓度和细度进行测试。汝瓷工匠凭借多年的经验,用眼看、手搅、牙齿磕碰来判断汝瓷釉的浓度和细度,之后采用浸釉和浇釉的方法施釉。施釉后用竹刀和毛笔修整釉泪、釉疙瘩和棕眼、气孔等。

六、装窑

古代窑炉多为马蹄形,烟囱在窑后。装窑时先将匣钵放好,支钉架放在匣钵内,产品摆放在支钉或垫饼上。一个匣钵放一件或多件产品,匣钵码成柱状,分层摆放。排与排,柱与柱之间应留有间隙,以便火流畅通。

七、烧窑

窑内壁呈紫红色,并有泪痕,成瓷温度在1150℃-1250℃之间。

八、成器

------图文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0 阅读:49
评论列表
  • 2024-03-22 12:28

    坯成型,阴凉处凉坯半个月,再入窑烧造,

宋汝天青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