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书法笔法质感的秘诀

书法世家 2024-09-19 19:06:37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笔画的写法常常是我们最先接触的内容。因为书法作品是由一个个单字构成的,而笔画又是构成单字的基本单位。可以说,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笔画,书法作品就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么,如何提升笔画的质感呢?接下来,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来探讨笔画的书写秘诀。

唐 褚遂良 行书摹《兰亭序》(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笔笔不苟

—— 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笔画

首先,无论是哪种书体,无论笔画的长短粗细,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保证每一个笔画起笔、行笔、收笔的完整。孙过庭在《书谱》中有这样的论述:“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一个笔画在书写的过程中,笔锋在其中有起伏、顿挫的变化,即便是最小的笔画——“点”也是如此。有的同学在写“点”这个笔画时,经常因为笔画简单而掉以轻心,一带而过,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写这样的“点”过于简单、轻率,缺乏运笔的动作,就会缺少内涵和韵味。

唐 孙过庭 书谱(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而书法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的艺术,看似寻常的“点”却包含着丰富的意蕴,承载着艺术的审美。我们反观赵孟 “容”字中的点,不仅有粗细的变化,而且在方寸之间,运笔的方向也有不同。这样的“点”才是完整而富有审美内涵的笔画。“点”作为最小的笔画尚且如此,其他笔画的书写更要精益求精。我们常认为楷书、隶书、篆书是一笔一画书写的,相对而言行书和草书书写速度较快,但这并不代表行草书的笔画我们可以随意书写。行草书中每一个笔画的起、收都是非常清晰的,启功先生“把行书当楷书写”的观点确实值得我们认真体悟。

赵孟 《三门记》“容”字

中侧得宜

——中侧锋的合理运用

中侧锋的合理运用也是保证笔画质感的重要因素。中锋书写时运笔方向和笔尖的指向相反。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徐铉善小篆,映日观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屈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处。”这句话的意思是宋代的徐铉擅长写小篆,如果将他的作品放在阳光下看,笔画正中的一缕浓墨不偏不倚,即便在转折处也是如此,这就是中锋。我们现在书写的笔画墨色浓淡可能没有那么明显的区别。我们可以做个小实验:首先运用中锋在纸张中间写一笔竖画,然后将纸张向这条线的两侧拉伸,纸张开裂的缝隙刚好会在笔画的正中。

这是因为用中锋写出的笔画正中恰好就是笔尖所在的位置,由于毛笔笔毫的锥体形状,笔尖会比两侧的笔毫更深入到纸张内部,因此对于纸张来说,笔尖处的受力最大,所以拉扯时更容易裂开。这样中锋写出的笔画两侧均匀对称,笔画两侧的轮廓线相对光滑平整,笔画整体厚重而有力。如邓石如和吴让之的小篆“中”字,每个笔画都是用中锋书写而成,结构端庄,笔画凝重。可以说,中锋的运用让我们书写的笔画具备最基本的质感,能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因此中锋运笔是我们书写的常态,尤其是书写篆书和大字楷书时,我们需要将笔锋调整到中锋的状态。

宋 徐铉 许真人井铭(局部) 上海图书馆藏

与中锋相比,侧锋是指书写时运笔方向和笔尖的指向不完全相反,这个状态下笔尖会在笔画的一侧,而不是中间。这样书写的笔画两侧轮廓线并不一样,笔尖所在的一侧笔画相对光滑,而另一侧笔画则相对粗粝。与中锋相比,侧锋也有其特有的审美价值。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中对中侧锋的不同审美效果有这样的论述:“正锋取劲,侧锋取妍。”这句话指中锋书写的笔画沉着饱满,而侧锋书写的笔画则有妍美的感觉。虽然侧锋不如中锋那般力量感强,但是自然而又动感十足。“宋四家”之一的米芾曾经形容自己的书法是“刷字”,“刷”的动感应该多和侧锋有关。苏轼也形容米芾的书法“沉着痛快”。米芾的笔下确实多有“痛快”的侧锋出现,如《研山铭》“变”字,横画上方轮廓光滑,下方轮廓相对粗粝,撇画的收笔处也是如此,可见这两笔都是侧锋书写而成。

米芾《研山铭》“变”字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和中锋相比,侧锋不容易呈现出笔画的质感,因为侧锋书写时笔尖所在的另一侧轮廓线其实是由笔肚书写而成,形态更不容易控制,容易写得飘忽而缺乏力度。因此,如何将侧锋也写得质感十足就成为我们需要突破的问题。其实,书法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一门艺术,毛笔的软毫起到关键的作用,不仅在于软毫能写出各种复杂的形态——“唯笔软则奇怪生焉”,而且也在于笔毫的弹性能够帮助书写者挥洒自如。

我们常说的笔画的力度,也并非握笔或用笔时作用于毛笔的力,而是书写者适度用力去让毛笔的弹性得以充分发挥。苏轼有言“知书不在于笔牢”也正是这个意思。因此在书写时,虽然是我们施加给毛笔的力让它在纸上运行,但同时我们也要感受由毛笔的弹性带来的纸张对毛笔的反作用力,让毛笔和纸张始终处于一种契合的状态,这样即便是用侧锋,也能写出高质量的笔画。

纸墨相发

——纸与墨的相得益彰

我们初学书法时,常常只关注笔画和结构的练习,而忽略了对墨和纸张等书写材料的关注,这些也会对我们的笔画质感造成影响。孙过庭《书谱》对书法创作有“五乖五合”的论述,其中的“四合”就是“纸墨相发”。可见纸墨对书写的重要性。书法常用的纸分为生宣和熟宣以及半生熟三种。

明 董其昌 行书白羽扇赋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生宣和熟宣制作工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进行胶矾处理。生宣是未经配染胶矾处理的宣纸。熟宣则是在生宣的基础上,经过胶矾处理而成。胶矾处理可以使宣纸的吸水性降低,墨汁不易渗透,因此生宣和熟宣从吸水性和洇墨效果上是截然不同的。生宣吸水性强,墨汁容易迅速扩散,墨色呈现变化丰富,层次感较强,而熟宣吸水性弱,但是能保持墨色的清晰度。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所写书体以及想要呈现的效果来选择合适的纸张。除此之外,用墨同样需要关注。不同的天气、环境需要不同的水墨比例。因为水墨的浓度会直接影响书写笔画的效果,墨加水过多则笔画容易臃肿,反之,加水太少笔画则往往干枯而缺乏流畅性。因此,我们要写出涩而不燥、润而不肥的笔画,无疑需要合适的水墨比例。

总而言之,书写时,首先我们心态上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笔画,然后运笔时合理运用中侧锋,同时也要充分关注纸墨等书写材料。准备充足之后,我们才能写出高质量的笔画,从而为创作出高品质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10

书法世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