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后世相比,春秋时期的人们还是比较看重“信用”的。一般来说,越是位高权重、越注重“一诺千金”,但总有人选择不走寻常路。
有一位春秋头号大国的国君,一生中不断亲身演示何谓以怨报德、背信弃义,终于成功地自取其辱、花样作死,他就是晋惠公。
晋献公时期,晋国曾大力加大扩张步伐,“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实力进一步增强。但眼见就要登上霸主之位时,却爆发了骊姬之乱:宠妃骊姬为了替亲生儿子争夺太子之位,设计陷害晋献公诸子,导致太子姬申生自杀,姬重耳、姬夷吾流亡他国。最终,骊姬之子姬奚齐如愿被立为储君。
但“善游者溺,善骑者堕”,玩弄阴谋者,往往会吞下阴谋的苦果。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去,太傅荀息一手操持、把姬奚齐扶上国君之位。但那些早就不满骊姬一党的大臣们随之暴发兵变,在大臣里克、邳郑的组织下,姬申生、姬重耳、姬夷吾留在国内的老部下奋起攻杀了姬奚齐。
但重耳、夷吾当时都不在国内,于是,荀息又拥立骊姬之妹与晋献公所生的姬卓子为国君。但没过多久,姬卓子也被里克等人干掉。
荀息本是晋献公留下的托孤大臣,如今见到自己所立的两个国君都死于非命,他深感自己辜负了先君的托付,于是羞愧自杀。
随后里克等人邀请身在翟国的姬重耳归国即位。但得知国内为了国君之位而自相残杀,姬重耳则表示自己不愿意归国。于是里克便派人邀请流亡在梁国的姬夷吾。
而姬夷吾的反应则跟姬重耳截然不同。他既想回去即位,又怕有陷阱等着自己,于是便做了两手应对:
首先,派亲信赶到秦国,请求秦穆公派兵护送自己回国;事成之后,将晋国的河西之地送给秦国;
随后,派人替自己给里克传话:只要帮自己当上国君,今后就把汾阳封给里克。
在晋国内外都寻得了强力支持,姬夷吾于公元前650年顺利归国即位,是为晋惠公。但他的位子还没坐热,就全盘推翻了自己许下的承诺:
首先让人告诉秦穆公:按理应把河西之地双手奉上,但国内大臣们认为这是我成为国君之前的承诺、不能算数,我确实争不过他们,所以不好意思了啊!
随后,他又对里克下手:分封汾阳?不可能的,他甚至把里克原有的利益全部夺完。但这还是不能让他放心,于是便逼迫这位迎立自己的功臣自尽,理由很充分:“你虽然帮我坐上国君之位,但一想到你先后杀过奚齐、卓子,我就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里克悲愤不已:“我要是不杀奚齐,国君之位咋可能轮得到你!”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罢了,随后他伏剑而死,亲信也被清洗一空;紧接着,晋惠公又杀掉了邳郑一党。
看似坐稳国君之位的晋惠公并没有见好就收,长期以来的背信弃义让他尝尽甜头,情不自禁地在作死之路上继续狂奔。
公元前647年,晋国爆发严重饥荒,晋惠公没辙,只好腆着脸请求一旁的秦国卖粮。秦穆公不愧为一代雄主,他秉承“救灾恤邻,国之道也”的原则,不介意晋惠公曾经的背信弃义,派出大量船只,日以继夜地经由渭水、黄河、汾河、浍河向晋国运粮。当时的场面蔚为壮观,史称“泛舟之役”。
但秦国的拔刀相助,并没有换来晋惠公的一丝感恩。下一年,局面掉转:晋国渡过了难关,秦国却遭受了大灾,秦穆公便也向晋国请求买粮。于情于理,此时的晋国都应当投桃报李,但晋惠公却选择了趁你病、要你命:不仅不卖粮,甚至还举兵伐秦。
晋国的再度背信弃义,让秦国上下无比悲愤。下一年,熬过难关的秦穆公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集结大军、攻打晋国,双方主力爆发了韩原之战。
此时的晋惠公,仍旧满腔密之自信,他亲上战场、得意洋洋地宣称要让秦国无处可逃。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早就惹得国内天怒人怨,许多将士都不愿意为他卖命;反观秦国,则被晋惠公的连续两次背叛刺激的愤怒值满格。双方开战,晋军三战三胜;第四次交锋前,晋惠公换了匹马拉车,但这匹马竟然也不听话,一开战就到处乱跑,拉着车掉进了泥坑里。晋惠公就这么成了秦穆公的俘虏、被押往秦国。
不过,秦穆公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晋惠公的姐夫。他原本准备把小舅子杀了祭天,但禁不住夫人的苦苦哀求,最终还是把晋惠公放回了国。
公元前645年,晋惠公回国,这下把河西之地献给了秦国。随后,他内修国政,对外派人出国追杀兄长姬重耳、试图以绝后患。但经过这些年的背信弃义、以怨报德,他早已颜面扫地,失道寡助的晋国也处于人心涣散、形象下滑的低谷。
上梁不正下梁歪,随后继位的晋怀公姬圉(yǔ)也不是什么善类。韩原之战后,他被派到秦国当人质,得到了姑父秦穆公的喜爱,甚至还娶了穆公最疼爱的女儿怀嬴为妻。但为了争夺君位,他连招呼都不打、抛下怀嬴,心急火燎跑回国。
第三次被伤害的秦穆公终于出离了愤怒,在他看来,晋惠公父子都是忘恩负义、无药可救之徒,于是便决心帮助姬重耳归国。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发兵护送姬重耳返晋。秦军连续攻下晋国多座城池,最终杀进晋国都城,晋怀公死于部下之手,姬重耳顺利即位,这就是后来带领晋国走上霸主之位的晋文公。
普通人若背信弃义成性,尚且无立足之地;身为一国之君,那更是祸国殃民。晋惠公的所作所为真应了那句俗语:“不作死便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