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品新解】世界是真实的,我们对世界的把握却往往是含蓄的

书画艺术之窗 2021-12-17 09:42:33

含蓄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弘深有容为含,发而有止为蓄。一方面,自然之理无所不包,无所不至,体其含弘应如海纳百川,不厌其深广。另一方面,自然又是一一具体的,事物之间倘若没有边界、没有结构便会一片混沌,气无所止则不成物(有止乃有积,有积乃成物),言无所止则不成文。合而言之,含蓄便是含弘博大,止于不止,“止”确定了个体又联系着个体,故能引发联想,“不止”则体现着事物的不尽变化,故能余韵无穷。

有容有止,有所能有所不能本就是自然最为普遍的展开方式。简单假想一下,如果人的眼睛能够看到各种微生物和细胞,耳朵能够听得到各种细微的声音,那恐怕人们时刻会被这些东西所干扰而无法正常的生活和思考。“《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如果万事顺遂,心想事成,人无喜怒哀乐,事无显隐行藏,含蓄、豪放等各种艺术风格何得而生?故有所不能才能有所能,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事便是我一无所知。”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虽然取得了众多值得骄傲的成就,然而人们探索而知的越多,随之而来的未知也更多,故“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佛陀对超越人类经验认知的“十四无记”置而不答,这都可以说是一种含蓄的智慧。

即使是对于某些看起来已知的东西,人也未必能够彻知,人的成长就是个一边得到一边失去的过程,一个孩子早慧懂事便可能会缺失些天真烂漫,于是自然的成长变化和变化成长的自然二者之间便出现了矛盾,当这种偏至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合理的存在,如果非要分清孰利孰弊,便会像求取圆周率一样不知伊于胡底,在给不出确定答案的地方,含蓄便可能是最好的答案,而含蓄本就可以看作是对变化的多样性、对可能的多样性的一种艺术表达,故含蓄有着天然的艺术属性。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大愚书论」之书法中的笔法

「大愚书论」书画中的墨法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