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明末武人都是软骨头,铁骨铮铮的张春被满清关押十年也不屈服

史海微言[已注销] 2022-04-21 09:32:46

明朝的崩溃,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主要是来自关外满清的压力;内因则是王朝后期特有的统治能力衰减、基层秩序失控、以及整个官僚体系的腐朽堕落等因素。特别是这最后一点,当明清易代之际,大明的官员士绅们争先恐后地归顺满人,武将们则要么是一触即溃、要么是望风而降,可谓风骨全无。最后真正能扛起抗清大旗的,反倒是被朝廷视为叛逆的农民军余部、和海寇出身的福建郑氏,这对于这些整日把忠孝节义放在口中的文臣武将们,无疑是莫大的讽刺。

尽管如此,士风沦丧的文官们暂且不提,要是认为明末武人全都是些软骨头的话也未免过于绝对,至少本文要讲述的,就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大明将领的事迹。此人叫张春,是关中大荔县人,本是儒生出身,曾中过举人,不过会试却屡试不第。后来他被朝廷征募为刑部主事,不过明朝官场的现实让他这种举人功名的文官很难出头。万历后期,建州女真崛起,辽东全境有全盘沦陷之势,可是此时的大明名将凋零,朝廷急需能独当一面的帅才,于是平时就喜谈兵事的张春,就毅然投笔从戎,被任命为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

永平扼守京师通往山海关的咽喉,是支撑前线供应的后勤中心,张春在这里筹划调度,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被提升到了关内道。不过由于他和兵部尚书王在晋不和,被后者弹劾其贪腐好杀,因此去职。直到永平被破关而入的清军攻陷,朝廷以名臣孙承宗督师御敌,张春才被起复,先以永平道参议、后以参政的名义来到了前线。崇祯四年八月,皇太极亲领大军围困大凌城,意图拔掉这个明军关外重要据点,其实也有围点打援、消耗明朝野战力量的用意。

朝廷急调吴襄、宋伟领衔的关宁军前往营救,张春则以监军的身份随同出征。清军和明军援军在小凌河至长山一线列阵对峙,清军骑兵发起冲锋后不久,总兵吴襄就率先逃跑,引发了明军大部溃散,张春组织溃军立寨死守,最后力竭被擒。此战充分表明了,朝廷寄予厚望的关宁军,实际上已经堕落为一支不耐野战、只知保存实力的准军阀部队。

成为俘虏的张春被带到皇太极座前时,却傲然不跪,更不屑像众多同僚那样摇尾乞降,还以死抗拒要将他剃发易服的举动。满人将他关押于一座古庙之中,试图用长时间的软禁让他屈服投诚。可张春谨守臣节,身着汉家衣冠、敌境囚居十年而节义不失,体现了不亚苏武的高尚气节。可他还不仅是忠诚不二这么简单,作为一位起自基层,又多次参与了明清战事的老将,他对时局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所以他在十年陷敌期间,多次上书皇帝,希望朝廷能与满清暂时议和,以便戡平国内战乱、积聚实力以图恢复。可惜他的正确意见,却被朝中那些嘴炮清流视为软弱投降,斥责其为叛逆、甚至将他留京的两个儿子下狱冤杀。在明清战事升级,眼看议和无望的情况下,张春最终自缢而死,为自己忠诚的大明殉了葬,也用一死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2 阅读:128

史海微言[已注销]

简介:结合个人阅史思考、表达民间历史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