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镇国名将的悲哀——廉颇和他漫长的军事生涯

史海微言[已注销] 2022-04-03 14:08:57

自《千字文》将“起翦颇牧”并称以来,就有了将此四人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当然这样的说法明显有失公平:像吴起、孙膑、庞涓、田单、乐毅、赵奢、信陵君魏无忌等等,其实都有入选的资格,他们无论是资历、战绩、权位和影响力都不比这四人逊色,最多只能说是各有所长。而在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中,廉颇在战绩上其实是相对逊色的,以至于后世很多人认为他多少有些浪得虚名。而实际上只凭廉颇能在赵国军界屹立四十年而不倒,且生平从未有过惨败的记录这两点,他就足以当得起“名将”二字。

史书上对廉颇的生卒年均无确切记录,不过他的成名是在“五国伐齐”时,率领赵军长驱直入、大败齐师,夺取了名城阳晋,从而威震天下、也在诸侯间为赵国大涨了面子。他班师回国后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卿,从而登上了人生的顶峰。此时的廉颇能担任赵军主将,想必他纵然年轻,也至少有二三十岁,不然就太过儿戏了。这也表明他早在之前的赵武灵王时,就应该已在军中任职,只是地位不高而已。而此次军事行动发生在沙丘之乱后不久,声名不显的廉颇却就此得到领军出征的机会,看来他在惠文王上位的过程中无疑站队很成功,属于国君在军中安插的亲信。

在整个惠文王在位时期,廉颇几乎都是赵国军方的第一人,不过在蔺相如以“完璧归赵”的大功和在内政外交中表现出的超卓能力,也得封上卿高位后,廉颇的地位就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再加上另一位天才将领赵奢,也在这一时期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特别是在阏与一战中,他大破处于巅峰期的强秦大军,让天下为之震动,也让他的官职上升到与廉颇平齐的地步。

廉颇“负荆请罪”,从此与蔺相如肝胆相照的故事,固然让人感动。但其实背后体现出的是惠文王刻意以文官打压武将的思路,而廉颇正是因为清醒地认识到国君这样安排的目的,才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至于赵奢的崛起,固然有他自身能力的因素,但更多也是赵王在刻意提拔在军中根基不深的他,用来对廉颇进行制衡。总体来讲,惠文王对廉颇的态度是既重用又提放,这也是身为君主应有的态度,还称不上刻意针对。

惠文王在位三十三年后病逝,继承王位的是其子孝成王,决定赵国国运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他继位后的第四年。此时赵奢病故、蔺相如病重垂死,先王安排来制衡廉颇的两颗棋子都失去了作用,所以面对强秦气势汹汹的入侵,孝文王最初只能将倾国之师托付给廉颇,让他领兵御敌。不过一旦战事相持不下,孝文王就对在军中根深蒂固、说一不二的廉颇不放心了起来,宁愿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把他换下,最终铸成了大错。

尽管以后赵国守住了都城邯郸,没有轻易亡国,但举国青壮尽失,再也无力与强秦抗衡。重新出山的廉颇领导赵国残军,大败了趁火打劫的燕国,还反过来夺取了不少地盘,但这些战绩无助于减轻国君对他的猜忌。王室与廉颇的矛盾,在孝成王死后继位的悼襄王执政时,终于总爆发。他一继位就无理的用大将乐乘换掉了廉颇赵军主帅之位,这让正在前线领兵的廉颇勃然大怒,干脆弃军离国而去。之后他辗转于魏、楚等国,虽有老骥伏枥之志,却一直报国无门,最后客死于异乡。有他在,赵国稳如泰山;无他时,赵国风雨飘摇,这就是一代镇国神将的悲哀。

2 阅读:493
评论列表
  • 2022-09-19 13:13

    赵国就是在作死,不作到国灭族除不罢休

  • 2022-09-18 17:54

    吴起不跟他们玩[得瑟]

史海微言[已注销]

简介:结合个人阅史思考、表达民间历史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