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名臣却非能臣——学究天人的张华在西晋朝局中是怎样出局的

史海微言[已注销] 2022-04-08 11:34:24

晋武帝司马炎并吞东吴、一统天下时:定《泰始律》申明法度、以三省代三公九卿、以户调式清查户口田地,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国策,逐渐抚平了自汉末以来近百年战乱带来的创伤,使得华夏世界恢复了大部分元气。眼看以“太康之治”为开局的西晋王朝,就有望重现两汉盛世时的强盛繁荣。没谁能够想到,司马炎驾崩之后不久,他那个智商有问题的继承人惠帝司马衷,根本控制不了局面,让后党、藩王相继专权,引发了一场“八王之乱”大内讧,使得这个貌似强大的王朝就此土崩瓦解。更可怕的是,长期被压制的境内外胡族还乘机发难,华夏文明差点就此灭绝。

追根溯源,这场惨烈的浩劫之所以会出现,既与司马炎立朝时对宗室诸王的过于放纵有关;也与西晋开国功臣群体中缺乏一个威望、德行、能力都足以领袖群伦的人物,有更大的关系。而当惠帝初立、贾后当朝时,却曾经有一位名臣,曾经充当着朝廷中的定海神针的作用,使得海内晏然近十年之久,此人就是大学者张华。张华虽出身寒门,但却纯靠自学积累了满腹学识,被时人公认为天下最博学之人;其文章词赋也是当世一流,每有推陈出新、针砭时弊之作,少年时就被大名士阮籍推崇为“王佐之才”。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能占据重要地位,是因为他编纂了中国第一部博物学名著《博物志》,将当时流传的神话传说、奇闻异事、宗教故事和山川胜景等搜罗殆尽,是继先秦《山海经》以来又一部旷世奇书。而张华在政治方面的重要贡献,首推他“定策平吴”的功绩。当初司马炎要南征江东、混一宇内,除了得到坐镇襄阳的羊祜的支持外,其他亲信臣子都竭力反对,是张华力排众议、雄辩地分析了晋吴双方的实力对比,才让武帝下定了决心。而整个平吴战争的后勤组织,也全盘由张华负责,并没有出现一点遗失错漏,他也因此得到了封侯之赏。

不过司马炎在位时期,垄断朝廷的士族门阀们,对张华这个寒门子弟极尽打压排斥之能事,使得他长期被安置在苦寒的幽州,在边境上防御东北的众多胡人部族。他在镇守幽州的安北将军任上,招揽流民、发展生产、安抚四夷,使得内外敬服,远在朝鲜海滨的众多部族,也重译而来朝贡。这一切显示了张华不仅文辞过人,在内政治理上也极有才干。

惠帝继位、贾后秉政时,张华回朝实际主持政务。他宽容仁厚、处事公正,基本沿袭了太康以来律法严明、与民休息的政策,还协调好朝中各派矛盾,妥善处理了边境上的纠纷,在后党、士族和宗室争斗日趋激烈时,仍然基本保持了朝廷的运转平稳。不过这其实也是张华的致命缺陷:在太后骄横跋扈、藩镇野心勃勃、胡族蠢蠢欲动,帝国面临莫大危机的时刻,需要的是执政者以霹雳手段,快刀斩乱麻地消除一切隐患,而不是一味地去和稀泥。最后张华被入朝夺权的赵王司马伦诛杀,最后一位能维持大局的名臣故去后,西晋王朝也就此走向了末路。

0 阅读:64

史海微言[已注销]

简介:结合个人阅史思考、表达民间历史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