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物我对待的诗意栖居,以黎族歌舞诗《五指山魂》为例

强强聊历史 2023-03-06 21:17:01

文|侯博士的笔记

编辑|侯博士的笔记

前言

黎族歌舞剧《五指山魂》(以下简称“五剧”),以五指山为时代主题,创作于2005年,由海南省民族歌舞团的国家级剧作家孙凯等人,经多方征询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经过五次修订,创作完成,并参加了海内外的文化交流,获得了海南省第一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优秀剧本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舞美设计奖。

从2012年开始,他已经在海口,北京,上海进行了巡回表演。

《黎族》共分“喊山”、“天”、“地”、“人”、“恋山”五章,通过舞、乐、歌、幕、影等多种艺术手段,呈现出一幅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水画。

通过钻木取火、编织绣花、春游、展现出黎族人从单一的物质层面,到对精神层面的高度重视,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质变,也是一种对灵魂层面的重视。

他们试图从纯粹的物质生活中走出来,向“诗意栖居”的境界进发,不断地推翻一个虚无缥缈的符号,找回几乎失去的诗情画意,用一种坚定的信仰,开辟出一条新的“存在意义”之路。

山民们回归到“醒觉”,回归到人类的本质,回归到人的“真”,寻找到一种新的语言,新的诗句,新的旋律,新的生命。

“五剧”以“五指山区”为标志,以“民谣、民俗、原始舞蹈”为标志,使黎族具有无可取代的民族特性,在继承其特点的同时,也激发了它的活力,使它在舞蹈中呈现出更高的品质,更高的层次,更好的体现了它在不同时代所具有的特点。

从这一点来看,导演在选择题材时,都是从黎族文化的振兴角度来考量的。

“振兴中国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乃至下一代的重大任务。

我们不仅要追赶国际上的先进,而且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让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能够与西方文明长期并驾齐驱。”而要实现这两个目的,就需要我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

当今的“全球化”是在欧美文明的指导下进行的,它体现了欧美文明的优越性和优越性。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黎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如民俗锦绣文化、山兰稻种植文化、海河渔耕种文化等。

从《平安舞》、《开山歌》、《种山兰》、《织筒裙》、《送槟榔》等舞蹈片段来观察,可以看出其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梁启超曾在《新民说》中指出,要使一个国家的保守精神与进取精神和谐一致,“天下万物之现象,无非是二种学说,一种是守旧,一种是进取。

人在使用这两种方法的时候,要么倾向于选择第一种,要么偏向第二种,要么同时存在,互相协调。

”他们将黎族人的生产、生活、行为、礼仪、习俗、习俗等都保持了下来,并以这些为依据,运用了“老酒新瓶”、“串味优生”等艺术手段,表现了黎族人坚韧、乐观、质朴的性格,以及他们积极进取、不断进步的性格。

“五剧”由两层投影仪组成,将雄伟的五指山与茂密的树林投映出来。

随着首领一声“喊山”,一群古代的农民围成了一个半圆,每个人都用身体挡住了风,同时挥舞着手臂,让木柴燃烧起来,从一开始的硝烟弥漫,到后来的火花四射,最后变成了熊熊燃烧的大火。

两层投射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舞台空间观念,拓宽了舞蹈语言的表现领域,扩展和丰富了观众的视觉感受。

一支极为粗糙的队伍,以一种极为流畅的方式,翩翩起舞,让人有一种置身其中,心潮澎湃的感觉。

眨眼间,舞台就把茂密的树林放在了中间,给了舞蹈表演的余地。

一首《五指山》,一群少年,在这首歌中,自由自在地爬山,下山,涉水,穿越丛林,一路上,有说有笑,唱着歌。

眨眼之间,戏台就被搬到了远处,远处是五指山,近处是一座小木屋,里面传来了悦耳的歌声,随着微风,慢慢地飘向了远处。

转眼间,台上正中有一面圆鼓,一名老者在鼓声中开始了“请鼓”的祭祀之舞。

一队年轻的男男女女,在鼓乐中,捧着一炷香,从高台上走到“祭坛”前,将炷香放入“香炉”后,整个场地顿时充满了一种神秘的宗教气氛,年轻的男男女女,在老者的鼓声下,开始了《祭天》的舞蹈。

舞蹈运用圆线,横线,几何线组成了一个不断变化的正方形,并通过祈祷的歌曲,祈祷的舞步,向上天祈祷,希望能够得到雨水的滋润。

五指山上,春天来了,百花盛开,阳光明媚,一群少男少女在欢快的敲击声和悦耳的歌声中,开始了久违的《平安舞》。

此时,舞台上正播放着一首《风火相伴,你歌唱我歌唱》,一首歌里,就像是黎族人的五个主要地区。

“瞬息间”,以山川流水、木棉、槟榔、椰林、香蕉林为复杂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开山歌”、“种山兰”、“祈福歌”、“收山兰”等意境化手法,展现了五指山区的浪漫风情和生命循环的达观内涵。

眨眼之间,从上往下的聚光灯,五颜六色的光芒,以一种奇妙的方式,震动了动态的舞台,展现了一群年轻的战士,展现了他们赤裸的肌肉,健壮的身躯,开阔的心胸,让他们的舞蹈。

《人》一章,以蓝天为背景,五指山上漂浮着一朵朵白云;以大榕树组成的热带森林为背景,从远方的峡谷里传出一支古老的山歌。

时间线,花落花开,云飘云散,所有的聚光灯都集中在了《织筒裙》那一幕华丽的场景上,“后台右边,一位李姓女子,正坐在一台纺纱机前。

“在舞台的左边,有一道光芒打在一位黎家少女的身上,她正在一台织布机前做着刺绣,灯光忽明忽暗,昭示着黎族有着悠久的纺织历史。”

曼妙的女子,在组织严密的经纬线条之间,翩翩起舞,飞花行云,游刃有余,编织出一幅绚烂至极的锦缎。

一道道灯光照在五颜六色的锦缎上,红色代表着热情,黄色代表着财富,蓝色代表着智慧,绿色代表着纯净,将美丽的黎家少女衬托得更加丰满,更加妩媚动人,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又是“三月三”,又是一年的浪漫之夜。

少年与少女在高耸的山坡上用笛声寻觅自己的心上人,在荫凉的树林里,少年与少女唱起了山歌,正是这歌声让两人越唱越开心,越走越近,继而少年了们撑着遮阳伞,选择自己的心上人,少女们也在害羞之中寻找自己的得意情郎。

时间倒流,舞台上有一片香蕉林和一片香槟林,但却没有看到演员。

两个画面一会儿在云中飘荡,一会儿在槟榔林与椰林间穿行,少年与少女也各自在画面中穿行,互相歌唱。

这两个场面似近似远,似远似近,到了结尾,少年和少女最终相爱相拥,阿妹把一条漂亮的腰带送给阿哥,阿哥把一颗槟榔送给阿妹。

舞蹈作品构建了舞蹈的空间,“造境”的基础,“神似”的脉络,让舞蹈能够接触到黎族本在的历史、文化、艺术,从而创造出诗歌的节奏,诗歌的意境,诗歌的意境。诗歌的节奏,就是身体的动作与音乐的节奏之间的关系,在诗歌中所产生的节奏。

元稹语:“言辞深刻,音调新颖,风格相似。

事实上,节奏所要追求的就是舞台上的动力的形态美,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更加生动的身体语言,更加和谐的组合,更加完美的融合,更加缠绵悱恻的交响。

也唯有如此,才能产生出类似于剧目中那种或潺潺流水的优美音韵,或敲打锣鼓的铿锵节律,或张臂、开胯、吸腿、横摆、驮行、逆转的原生态舞姿,或云手、柳腰、劈腿、扭秧、耸肩、顺转的串味性节动。

《种山兰》是最能表现舞蹈节奏感的一部分。在黎族诗歌《达达瑟》中,《山兰女》、《山兰架》两个舞蹈片段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女性单向的群体舞蹈节奏,即“三道弯”的优美姿态,以及热切而又明媚的目光。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男女双向的节奏,展现出一种更加温柔、更加迷人、更加动人的魅力。这一刚一柔的形式略显浮夸,但又是原始舞蹈与现代诗歌的完美结合。

诗的意象,就是在形式美的条件下,注入了隐喻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再利用变化的手法和谜语的叙述方式,在或深或浅或暗或明的程度上,努力呈现出对诗歌含义的一个个形象。

这就像尼采说的,“对一个真的诗人而言,比喻并非一种修辞手法,它只是代替了一个概念的真谛,出现在他的眼前。”

这些方法揭示了庞德语中“在程式化的语言之外”的神秘,重建了一种“在感觉之外的单独的东西,在本质上是必要的,在它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可以理解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不确定”。

在《织筒裙》的舞蹈中,她娴熟的纺织、染色、编织、刺绣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一种奇妙的意境,她在诠释着人生的意义,她在诉说着一种充满了魅力的美学,她的音乐与少女们的欢快的歌唱融为一体,她的灯光在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的锦缎中变幻不定。

《送槟榔》这一舞段,精心挑选、提炼、组织了年轻男女的爱情生活材料,运用比喻和幻象的方法,使歌舞和歌曲在云层中若隐若现,营造了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美妙舞姿,既生动地再现了诗中情景的形状,又超脱、空灵地展现了人和事物原本的意象在联想中的延展,又将诗歌的气息、气质、气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五剧”的关注点,既然是在一个国家的“魂”上,就应该集中在对整个国家“诗魂”的解读、重建和抉择上,而不应该选择《喊山》这种普通的、平淡的人生主题。

《喊山》虽然充满了诗情画意,但在全国各地的山里,都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这首歌,显然缺乏一部典型的诗篇,所蕴含的丰富的艺术内涵,以及一种独特的灵魂力量。

史诗的艺术内涵常常以一种简单、流利、富有节奏感的身体语言来体现,它就像一缕清冽的山间微风,使我们领略到了原始时期人们纯真、自然的语言风格。尤其是那些新颖而又形象的修辞手法,使这首诗的表达更加丰富。

史诗还有一种无与伦比的伟大的精神魅力,英雄的行为不仅是对神的指引的祈祷,更是一种坚定的主体精神和大无畏的人格力量,是一种面对苦难、直面苦难并超越苦难的内在禀赋,在生活和奋斗中都遵从理性的引导而不是走向虚无,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着道德责任。

”它“道出了人性的智慧并铸造了人类记忆的常春藤。

历史的回忆,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朴素的灵魂,是一个永不磨灭的灵魂,他在这片土地上游荡时,所写下的诗篇,非但没有因为时间的冲刷而黯淡,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宽广,更加深刻。

他们的歌声,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历史常以史诗般的叙事方式浓缩,其启发的并非一代,而是一代又一代的心灵,使其形成一种共同的潜意识。”

在海南的人文景观群落中,五指山是最为雄伟的意象。

其中包括《五指山传》的创世篇和《大力神》的英雄篇。

别林斯基说,一部史诗,是一部关于一部理想的作品,它一定是一部全民参与的作品,它一定是一部宗教、道德和政治生活的作品,所以,它所写的诗歌就一定会更接近于一部史诗。

钟敬文也说道:“史诗是一种较为大型的民俗叙事体长诗,用诗歌的方式,记录了各个民族关于世界的形成,人类的起源,还有民族迁徙,民族战争,民族英雄的辉煌事迹,因此,它与民族的历史是相结合的。

一个国家的史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形象史。

黎族的“诗篇”与“诗篇”完全吻合。《五指山传》从黎族人的起源、发展、发展的各个时期、对天地、人、万物的来历进行了记述,用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形象,平易的文字,从各个方面讲述了黎族人在发展壮大的历程中所表现出的惊人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无限的聪明才智,还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

《大力神》一书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刻画了一个叫“袍隆扣”的英雄,他为人类打掉了那么多的日月,创造了那么多的山川和森林,最终悲壮地死去,表达了上古时期人类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幼年时期的自尊、正义、刚强和秩序。

结语

史诗中充斥着一些属于当地民族性的神话和传说,它们是关于神的故事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冲突的故事,它们对可能具有某种历史性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进行崇拜和理想化,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和认知价值。

这是史学家们学习、了解古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也是画家们进行艺术创造的参考资料,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所以,我想,“五剧”应当使一部史诗,进入一种“生命的光明”,进使人类的一切。

如果能将《喊山》改名为《造山》,再通过投影、动画等现代舞台技术,给黎族人最崇拜的大力神以更好的节奏和形象,“五剧”就会成为一首充满了诗意和诗意的舞曲。

【参考文献】

1.何星亮.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云南社会科学,2002(5):59—64.

2.梁启超.梁启超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212.

3.[唐]元稹.元稹集[M].冀勤,点校.中华书局,1982:632.

4.[德]尼采.悲剧的诞生[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361.

5.杨雪.“舞蹈诗”之我见[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4):48—51.

6.郎琴芳,华泉坤.舞蹈诗:英美诗歌意蕴的视觉动态诠释法[J].江淮论坛,2012(6):173—179

7.王岳川.《荷马史诗》的精神魅力[J].长江文艺,2003(9):66—70.

0 阅读:3

强强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