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插队轶事(上)

叶工讲故事 2023-11-01 08:27:14

作者:钟国强

1969年1月21日,这一天我们北京二十一中的部分同学来到陕北安塞县砖窑湾公社插队。这一天我们完成了由学生到农民的身份转换,角色切换之彻底,转变之迅速,没有商量。我想,正是我们身份转换得太快和彻底,中学生的幼稚和天真落在了后边,没有及时调适跟上,以后所发生的故事都与此有关。

这一天是我人生道路的里程碑,是我走向成熟的时间节点,令我终身难忘。

初到

我记得到队里的那天,刚下完雪,沟里、山峁上到处是雪,白皑皑的。军用大卡车把我们拉到了公社大院,北京送知青的领队与当地的公社和村干部进行了点名交接和分配,我们学校的九个同学分到了沟槽渠村,这是一个离公社最近的村子,大约二三里地。我的队友是李石虎、范昭、樊合、李强、德格吉夫、杨增福、赵桂森、黄建明。因为全是男生,知青和老乡叫我们“和尚”队。陈队长带着几个老乡来接我们,找到每个人行李后,装上人力车,拉回到队里,给我们安排了窑洞,从那一天起,我们开始了插队的生活。

刚到队里,村里派了一个老乡给我们做大锅饭,我们九个学生打饭吃。蒸的馒头一攥就成一个面疙瘩,放到嘴里嚼半天,在嘴里打滚,就是咽不下去。焖的小米饭吃到嘴里,感觉像一把沙子一样,酸菜洋芋汤更是难咽。我实在吃不下去,偷偷地把馒头扔了,把酸菜汤倒掉了。

年饭

我们到队里后,日子不长,春节到了。为了使我们这些远离北京的学生过好春节,村里把知青派到老乡家里过节。我分到一个叫王振富的老乡家,在村里,他家的生活水平还算是高的。我在他家吃了两顿饭,年夜饭吃的扁食(饺子)是胡萝卜和羊肉馅的。陕北人包扁食不用擀面杖擀皮,用手把面捏成一个小碗状,放上馅双手一挤。我看他们包得太慢,我就帮他们擀皮,加快了速度,以后包扁食他们也擀皮了。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羊肉,我在北京家里不吃肉,那一次吃的饺子特别香,是我有生以来吃的味道最美的一顿饺子。大年初一,我到他家吃的是一顿大米饭,还炒了两个菜。炒的什么菜记不得了,一个菜里好像有鸡蛋。当时在延安很难看到大米,别说吃大米饭了,后来得知老乡家里过年仅买了两斤羊肉,大米还是托人从西安捎回来的,我真有口福,老乡把最好的饭让我吃。吃完饭回到知青窑里,我们各自述说着在老乡家吃的饭。有的说吃黄米饭,有的吃油馍馍,有的吃炸豆腐,有的吃扁食,唯独我吃了一顿大米饭,可把其他几位给馋坏了,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

插队时,老乡们的生活特别贫困,一个全劳力10分才合1毛多钱,我们村每人每年的口粮才170斤,分的口粮都是原粮(皮粮),吃饭顿顿离不开糠和麸子,可是他们拿出最好的招待我们知青。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没和家人一起过的春节,老乡的年饭,他们的热情,淳朴的民风,至今难以忘怀。

1 阅读:144

叶工讲故事

简介:听我讲讲知青的故事,听听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