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特首将于下周三(16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社会热传,政府考虑接纳工联会提出的「青年置业储蓄计划」,协助青年购买资助出售房屋,避免青年因应公屋或资助出售房屋入息限额,限制生涯规划。鼓励青年储蓄圆置业梦,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不过,青年置业难核心的问题是本地楼价远超一般市民可以承担的水平,如果政府无法令楼市调整至大多数青年人可承担的水平,又不能像新加坡那样,让大多数人都住上政府资助楼宇,问题就不能算是得到了解决。
提出「青年置业储蓄计划」倡议的工联会,把政策的目标落在避免青年因应公屋或资助出售房屋入息限额而「躺平」。不过,这项政策即使真的落实了,又是否能杜绝青年为轮候公屋而「躺平」的现象呢?笔者对此不敢太乐观。一部分青年人为轮公屋而拒绝加人工、拒绝升职,甚至拒绝打长工,社会舆论视为「躺平」。但实际上,这与真实的「躺平」仍然有所区别,更准确地说,应视为青年应对高楼价现实的一种生活策略。
面对高不可攀的高楼价,大多数青年连首期也无力支付,即便有能力交首期,每月供楼款的金额,也足以令刚入社会工作不久的青年人望而兴叹。而且,许多年轻人也认为,不论自己怎样努力储蓄,也几乎不可能追得上楼价的升幅,更加有可能令自己为了一层楼,失去整个丰盛人生。相反,如果能够申请入住公屋,每月仅千多元至几千元的租金,青年人可以有较理想的生活。
因而,为了轮公屋,而放弃升职加人工的机会,甚至暂时不打长工,这可以说是一部分年轻人应对高楼价的一种策略。而一部分青年人选择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这种做法,或许也可以看作是年青人以这种方式表达对高楼价现实的不满,期望社会能更多地关注高楼价的现实,以及年青人置业难的问题。
解决青年置业难问题,是政府必须面对的其中一个民生难点问题,解决的办法有两个途径,一是让楼价调整至多数人可以承担的水平,让大部分年青人可以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解决居住问题,二是在维持高楼价政策之下,像新加坡那样,让七、八成市民都可以入住政府资助的房屋,解决大多数人的居住需求。
这两种办法,政府目前应该都做不到。 「青年置业储蓄计划」最终能否解决大多数青年人的置业难问题,决定性的因素,仍然是政府到底可以为青年人提供多少个资助单位。如果只有几百个,并且还是只在规划中的北都、交椅洲等新发展区的单位,那只能视为政府的一种姿态,而未能视为解决青年置业难的办法,甚至有多少青人会感兴趣,也值得怀疑。
而且,只要高楼价的问题不解决,按市价打了折扣的居屋也不便宜,购买资助房屋的供楼负担也不可轻视,对许多青年人而言,仍然是压力山大。对一部分青年人来说,「躺平」等公屋,可能仍然更具吸引力。
解决青年置业难,仍须从整体土地房屋政策和青年政策入手,一方面要改变楼价远高于青年可承担水平的问题,另一方面则要为青年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让青年可以透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
文: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