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宋朝为什么无法收复

雁芙说历史 2024-01-22 21:06:23

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件事,最好的时机是柴荣时代,其次是赵匡胤时代,不是“速取”和“缓取”的问题,而是时机问题。

为什么说柴荣时代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时机?

因为柴荣时代,辽国的皇帝是耶律述律,此人十分残暴,而且荒淫无度,他在位期间,辽国被搞得乌烟瘴气,朝政混乱,国力严重下降,内部也不团结。

最关键的是,耶律述律这个人对燕云十六州没有任何兴趣。

柴荣北伐时,他曾经表示:燕云十六州本就是汉地,如今让柴荣夺回去也是物归其主。

所以,柴荣北伐时,是不会遇到契丹人强有力抵抗的,因此柴荣时代收复燕云十六州是最佳时机,没有之一。

但不巧的是,柴荣北伐,试图以武力收回燕云十六州,战场上连战连捷,已经打到了幽州(今北京)附近,在这关键时刻,柴荣突发疾病,随后不治身亡。

柴荣的死,使得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军事行动被迫终止,柴荣死后没多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夺了后周政权,建立北宋。

赵匡胤成为皇帝后,改变了柴荣时代的战略,采取先南后北的方针,即先攻灭南方割据政权,再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

辽国的耶律述律死于969年,赵匡胤于971年攻灭南汉,完成基本的统一,实际上是错失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时机。

最关键的是,赵匡胤对自己的武力是不自信的,他一边着手实施统一战争,一边在京城单独建立一座府库,将北宋每年盈余的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以及那些被攻灭的南方政权府库中的部分财富储存进去,积攒大量的财富。

然后用这些多年积攒的钱财去跟契丹人做交易,用巨额的财富赎回燕云十六州。

如果契丹人不肯,那个时候再把这些财富用于整军备战,以武力收复燕云之地。

所以,在赵匡胤的心里,他对于和契丹人打一场大规模战争是没有自信的,他优先考虑用金钱赎回燕云之地,其次才是以武力收复。

但是,即便如此,赵匡胤时代收复燕云十六州依然是仅次于柴荣时代的最佳时机。

因为赵匡胤时代,北宋手中的武力是强于契丹的。

赵匡胤手中的禁军,崛起于柴荣时代,鼎盛于赵匡胤时代,这支刚刚打完统一战争的军队和名将,是天下最强的精锐部队之一,是精兵强将。

让他们去打契丹,只要不犯低级错误,都是有很高胜算的。

赵匡胤本人是军官出身,对军事指挥是有较高能力的,如果赵匡胤多活个10年,以他的能力,是可以一举攻灭北汉,再收复燕云十六州的。

从皇帝的能力和北宋初期强大的军队实力来说,赵匡胤时代是收复燕云之地仅次于柴荣时代的时机。

因为赵匡胤以后的皇帝,都不是什么厉害人物,他们没有能力去完成这样的大事。

宋太宗赵光义虽然玩儿政治,搞权谋有一套,但在军事方面是个门外汉,而且此人的权力欲望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他登基之后,就迫不及待地亲征北汉,仗着赵匡胤留下的精兵强将,灭掉了本来早就被打残的北汉。

紧接着,赵光义不顾宋军刚刚攻灭北汉,已经疲敝的情况下,非要一鼓作气,直接北伐,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与契丹人开战。

开战也就算了,毕竟以当时北宋的军队实力,完全不怕契丹人。

可赵光义这人喜欢瞎指挥,他一个军事上的门外汉,这么一干预,导致宋军大败,连赵光义本人的大腿都被契丹人射中一箭,最后狼狈地乘坐驴车逃离战场。

皇帝在战场的突然失踪,又导致宋军群龙无首,最终战局进一步恶化,引发新一轮的大溃败。

赵匡胤积攒的精兵强将就这样被赵光义给葬送了不少。

多年以后,赵光义再度起兵北伐,兵分三路,直扑燕云十六州,史称雍熙北伐。

然而,赵光义虽然没有亲征,但他对权力的迷恋实在过于疯狂,以至于像曹彬、潘美之类的名将在前线作战,却没有实际指挥权。

因为赵光义身在千里之外的京城里,依然在遥控指挥军队作战,使得前线将领根本没办法按照自己的思路打仗。

一个门外汉,在千里之外遥控指挥,这仗能打赢就奇怪了。

果然,在赵光义的遥控指挥下,宋军大败,著名的杨家将杨业也因此战死。

自此以后,赵匡胤时代积攒的精兵强将大部分被赵光义葬送,宋朝对契丹保持的战略攻势由此转变为全面防御。

而赵光义死后,他的继任者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厉害人物,而且宋朝过度重文轻武的体制和风气,严重掣肘了军队的发挥,此后的北宋基本没有实力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所以,从历史现实角度来看,柴荣时代是收复燕云之地的最佳时机,没有之一。

赵匡胤时代是收复燕云之地仅次于柴荣时代的时机,因为赵匡胤有这个能力,北宋的精兵强将也有这个实力,胜算是很高的。

但是自赵匡胤死后,一开始是军队有实力收复燕云之地,但皇帝能力不行,到后面就是皇帝和军队都不行了。

0 阅读:16

雁芙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