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一到十:背后是先民们的一番宏逸又切密的造字工程

愚鲁说文化 2024-03-28 05:17:47

究竟为什么说“一到十”的背后,深可琢磨?盖因稍一拿六书的框架分析之,惊奇就来了——最为日常的数目字,居然已经是数种造字法的综合联用。

汉字太伟大了,伟大到不敢逐字地细琢磨——因稍知一点古文字学的常识后,便觉得每个汉字乃都能抻得出一番深邃的道理,倘坐定了细琢磨之,则脑浆子不一会儿就要烧开。如“一、二、三、四……十”这十个幼儿都会写的汉字,背后却是先民们的一番宏逸又切密的造字工程。夸张了吧?真不夸张,这还仅仅是从古文字学最基本的常识而言,即从汉字的“学前班”——《说文》“六书”的基本类析而言。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字由此来,亦可由此被分析、理解。

汉字一到十的沿革

究竟为什么说“一到十”的背后,深可琢磨?盖因稍一拿六书的框架分析之,惊奇就来了——最为日常的数目字,居然已经是数种造字法的综合联用。此如,首先,一、二、三、四这四个字,盖“指事法”的应用也。什么是指事?《说文》言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其最典型的例子,“上下是也”——上、下之义,皆无从象形,先民们便以一横作为平面,上书一点表上方,反之,下方。

——“一到四”的甲骨文、金文即以各自对应的数目的横线表示,“四”作四条横线。

甲骨文“四”

“五”则不同,五字用的就不单是指事法。有没有五条横线的写法?早期也有,即早期五字也还是指事字;但后来则主要是假借“互”形来表示“五”(一说“伍”形),即后期转成了“假借法”(如下图)。可能是为了贴合五字的读音?可能是先民们早早地意识到,一直画横线也不是办法?——盖中华文明广阔、复杂的格局早已形成,随之,对数目字的需求也早已突破了百、千、万……岂能仅仅以横线指示数目?

“五”如“互”形、“伍”形

同样用假借的还有“九”,其也借“龙”形,似也借“肘”形,九字或即这些字的本字。

甲骨文“九”

“六”、“七”似也用的是假借,盖六字写如一个房子的形状(下图),或借了与之声似的“庐”;“七”则借了“漆”(再下图)。

甲骨文“六”

甲骨文“七”

——大家一定发现了,七字的甲骨文真像“十”啊!但它们的“字源”实则很不一样。

七的这个十形,是割漆时在树上刻出的道道,其一竖即那棵树,一横即那一刀,属于借漆为七;而“十”则同上述的一、二、三、四,指事字也,义谓上下左右皆备,数备于十。至此,先人们已用了指事、假借两种方法表示数目字,而“借漆为七”、“借庐为六”的背后,实则还有“会意法”、“象形法”——幼儿能写的十个数目字而已,六书已见其四。本文开头所言的“背后是一番宏逸又切密的造字工程”,夸张吗?最后,我们看人见人爱的“八”。

“八”的沿革

——八字或甚古,初义已难明;状如“分别相悖”,许是发源于“背”并假借其音。

写于北京办公室

2024年3月5日星期二

【主要参考文献】《殷墟书契菁华》,《新甲骨文编》,许慎等《说文解字》,姜亮夫《古文字学》等。

​​

0 阅读:0

愚鲁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