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标志性战地照片,从中越双方的视角,回看1979年那场残酷战争

盛峻评军事 2023-11-03 12:57:04

自从照相技术被发明出来以后,战地摄影记者这个高危职业亦随之诞生,他们跟随部队行动,拍摄了海量的战地照片,其中,有的照片成为了经典,成为了关于那场战争的标志性历史影像。比如苏军旗手米阿卜杜勒哈基姆·伊斯梅洛夫将苏联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屋顶,比如美海军陆战队在硫磺岛的插旗照,等等。

如果评选解放战争的标志性照片,估计占领南京总统府当拔得头筹。至于抗美援朝,自然首推志愿军从冰封的江面跨过鸭绿江(照片中的部队为第64军),保家卫国,打击美国侵略者。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在战争史上这是一场激烈而短暂的中等规模局部战争。我军东线(广州军区)和西线(昆明军区)的部队对阵的是越南第一(东北)和第二(西北)军区的越南正规军、地方部队、公安部队、民军,战场从东向西在越南北部6个省广宁、谅山、高平、河宣、黄连山、莱州的山岳丛林地带展开。

3月4日,我军攻占谅山,东西两条战线整体向南推进了20--40公里。

谅山市是越南谅山省省会,坐落于一个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的小盆地中,四面环山,有海拔800米以上的扣马山、扣考山和扣派山等天然屏障,交通发达,有公路与河内、高平、太原、禄平相连,河(内)友(谊关)铁路纵贯市区,是越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谅山距离河内150公里,谅山以北峰峦叠嶂,地形复杂险峻,谅山往南则是稻田水网地带,再无高耸的大山阻隔,因而谅山自古以来就是越南北部的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红河三角洲北部的屏障。

解放军第55军163师488团、489团攻入谅山市区。李永安摄

3月5日,新华社发表中国政府声明,宣布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效果已经达到,中国边防部队开始撤军。前线部队从3月6日开始撤军,至3月16日22时20分,最后一辆军车回到中国领土。同日,中国宣布完成撤军行动,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

在这28天的战争期间,战地摄影师拍下了大量的照片(越方拍摄的较少,但有国外记者拍摄的照片作为补充),保存了关于这场战争的珍贵影像资料。在这些资料中,中国和越南都有一张可以作为这场战争的标志性照片,巧的是这两张照片均拍摄于谅山战场。

中方的标志性图像记录《攻占谅山省府大楼》

广西方向的东线兵团,我军集中了6个军,组成四个集团,于1979年2月17日分14路进入越南境内。其中北集团为广州军区第41军,南集团为广州军区第42军,东集团为广州军区第55军,机动集团为武汉军区第20军58师,武汉军区第43军,武汉军区第54军,成都军区第50军(148师,150师)。该方向是此次自卫反击战我军的主攻方向。

东线越军部署

第一阶段作战,东线我军主攻高平

2月17日发起进攻后,战至2月21日,东线42军124师、126师的先头部队扫清了高平外围的主要据点;55军163师487团2连(大渡河连)和489团7连于下午17时25分占领了平顶山表面阵地,余敌退入法国炮台(即鬼屯炮台)。据被俘的越军上士交待,炮台内有敌800--1200人,及数目不详的越南党政人员和***。

鬼屯炮台唯一生还者,越军第3师12团干事

22日--23日,在喊话无果的情况下,163师使用12吨炸药和2吨汽油实施大爆破,彻底炸毁了4个进出口和所有通气孔;487团2营于23日3时30分攻克探某据点群,歼敌450余人;165师494团以一个营又两个连的兵力于22日歼灭了据守班庄的越军12团5营营部带两个连,493团从19日--23日发动连续进攻,攻占339高地。至此,越军第3师第12团被全歼。

此前,原计划是进攻发起后,北集团41军121师(其361团为塔山守备英雄团)和123师主力(367团塔山英雄团,369团白台山英雄团)分别向董赛和扣屯实施长距离战役穿插,到位后形成对内对外正面,切断高平之敌退路,阻击太原、原平增援之敌,而后在42军配合下围歼高平之敌。

121师抬着伤员、烈士打穿插

2月19日18时,121师穿插到达809、841高地和董赛地区,完成穿插作战的第一步任务,但是后勤通路完全被敌断掉,全师断粮弹2-3日,“只能靠采集甘蔗、香蕉、红薯、野菜等充饥。总算攻占了越军一粮库才解决断粮危机。”而后361团北上安乐,363团留董赛地区打援,师前指率362团继续向扣屯穿插,于22日进至扣屯。

123师主力于进攻发起后在121师后跟进,在通农分路向东经安乐、河安,向扣屯方向穿插。367团2营沿公路乘坦克开进47公里,沿山间小路徒步开进43公里,于20日5时占领扣屯西侧的312高地。但是,师团主力因为迷路耽误50个小时仍未到达扣屯(367团主力还未出国境就迷路,只得改由369团超越攻击前进),后改变任务参加河安地区的进攻战斗,经过3天激烈战斗至23日方才攻克目标,打通了公路,把在不同地域作战的3个师连成一片。

由于北集团担任大纵深穿插任务抵达扣屯地区的仅一个团又一个营,兵力较少,两个师均未能实现攻占高平的预定任务。拥有3个英雄团的41军穿插部队(另41军122师拥有一个英勇善战模范团364团)未能实现战前预定目标,反而让小兄弟42军夺得了攻占高平的荣誉,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虽然2月21日我第42军部队已占领高平外围,但此前军区通报高平之敌有两个多团并配有几十辆坦克,而第41军未到达,以第42军一个多师的兵力攻击似显仓促,前指遂令42军就地控制要点,待41军到达后再行攻击。

2月24日,第42军124师、126师及接替125师参加攻击的54军162师,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对高平发起攻击,经过7个小时的激战,于25日0时25分占领高平,但歼灭之敌只是掩护部队,越军346师下落不明。

至此,第一阶段作战结束。高平之战我军用力过猛,未能充分考虑越北多山少路甚至无路的复杂地形和越军抵抗的坚决性及游击战术的执行力,未能达成预期的歼敌效果。25日,前指令第41军、第42军在高平地区展开清剿,到3月上旬,逃进周围山地的越军第346师及其他各种武装被歼灭,但其师部提前逃出了合围圈。

第二阶段作战,谅山成为东线主攻方向。

1831年,安南的阮朝设立谅山省,立省之初,谅山包括1府(长庆)和7州(温州、七泉、禄平、退浪、安伯、文官、文渊);1976年4月,谅山省、高平省合并为高谅省;1978年12月,高谅省重新划分为谅山省、高平省。

谅山是越南首都河内的门户,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谅山方向是越军的主要战略战役方向。谅山之战时防守谅山之敌为越军第3师余部及刚增援上来的第327师、第337师、北太省197团等部,后备部队是从柬埔寨抽调回防的越军王牌304师(越军TOP2)和325师(我军攻克谅山后这两个师刚刚到达谅山外围),是1979年战争时越军兵力最多的一个作战方向。

越军企图凭借多年经营构成的野战防御阵地与坚固防御阵地相结合的完整的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体系,阻止我军进攻。

现在的谅山

2月26日--3月5日,东线我军集中55军、43军(欠129师)、54军161师、50军148师两个团,从同登、禄平等三个方向会攻谅山。

2月27日,55军从多个方向猛攻谅山,经过2天战斗基本扫除了外围的防守越军。163师487团攻克扣马山,488团攻占417高地;164师(加强50军148师443团、444团)490团于3月1日18时占领461高地,492团12时攻占445高地;165师在163师右翼担任助攻,493团先后攻克555、520、559高地,495团于28日进至巴扁附近控制要点。

1979年时55军领导

禄平方向,43军127师(加强54军坦克团3营)和128师于27日7时发起攻击,28日占领禄平县城和附近各高地,歼敌2个营,推进至奇穷河北岸,以主力控制各要点,抓紧肃清残敌。

3月1日9时30分,55军集中了19个炮兵营的246门大口径火炮,对谅山市内33个重要目标进行了猛烈的火力急袭,30分钟内发射炮弹9919发。这就是人们口中的许世友万炮轰谅山。

我军152毫米榴弹炮,威力强大

越军一不明单位(应为第3师)用无线电明语向河内总参报告:“敌人从上午8时30分(河内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个小时)开始炮击,火力非常厉害,简直不可想象,炮声隆隆,从未见过这样猛烈的炮火,炮弹一直不停地轰,数不清有多少发,所有的道路都被他们封锁了,我们简直无法抵挡,要撤退只有爬山。”

从这张照片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我军进攻战术的三三制和四组一队

炮击过后,55军向谅山市区发起了猛攻。163师在55军坦克团的支援下从西北攻向谅山城内,488、489两个团从两个方向进攻,487团为师预备队;164师从谅山东北进攻,其491团更是于3月2日9时许首先攻入谅山市区;165师从谅山西侧发动攻击。战至3月2日中午12时,我军全部攻占了谅山北市区,隔奇穷河与越军对峙。

3月3日,西线11军31师攻占封土,50军149师占领沙巴,14军攻占铺楼、郭参。东线42军124师攻占茶灵,而谅山方向却出奇的平静,仅有作为预备队的54军161师攻占脱浪县城,保障55军右翼安全。

我军战士激战后在休息

3月3日当天的《解放军报》第一版以近二分之一的版面发表通讯员刘欣生、孙凤让、陈汉初和记者李启科写作的战地通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寄自广西边防前线某部》,报道了第43军将士前仆后继、英勇作战的情况。文章在篇尾写道:“我们的边防战士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他们像当年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样,是我们新一代最可爱的人。”从这一天开始,人民解放军又有了一个新的称谓——“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另一个要牢记的是,3月3日,根据军委和前指命令,43军127师380团(秋收起义团)和379团(铁军团)1营强渡奇穷河,威逼河内。

3月4日6时50分,我军集中21个炮兵营276门大口径火炮,对谅山南市区及其以南5公里的主要制高点、防御工事等37个目标急袭射击10分钟,发射炮弹5520发。

我军冲击谅山奇穷河大桥,与越军激战

7时,步兵发起冲击。163师489团2、3营打过奇穷河,于下午2时肃清了南市区残敌;加强给164师的50军148师443团、444团各一部打过奇穷河,占领317高地、332高地、460高地、那班等要点;165师493团打过奇穷河,占领627、413高地。我军最远向奇穷河以南推进了5公里。

3月4日7时40分许,163师489团2营攻占谅山奇穷河铁路桥,3营随后过桥,当日上午占领南区诸要地。李永安摄

谅山战役,我军牺牲1271人,负伤3779人,损失坦克30辆。是役全歼越军第3师(金星师),重创越军327师、337师,毙敌10401人,俘虏108人,摧毁敌人军事及重要民用设施近3000个。

1952年10月8日,第48军军部带144师及49军145师一部与第21兵团合编,48军(东野11纵)军部整编为第55军军部,144师、145师整编为144师,原21兵团部队整编为215师和219师。而144师430团则早在1950年底调出,调入了142师424团并沿用430团番号,这个424团即为大名鼎鼎的红一团(还包含有原红三团的成分)。

1969年215师调入福建第29军,144师、219师改番号163师、164师,新组建165师,刘邓大军出大别山时留下的二纵5旅(14团、15团)及其他一些部队编入新组建的165师。5旅14团原为冀南27团,该团事迹可参看。15团为中野二纵主力团,溯源很复杂,拥有两个红军连(129师385旅769团1连和2营机枪连)。

网上所传的55军是由湖南起义改编的国民党军起义部队所组成,只能说是胡言乱语。

禄平方向,3月4日8时,43军127师380团向迷迈山攻击,于11时25分占领主峰阵地,尔后在381团一部协同下对迷迈山周围的班茂、茹遨、遨诗等地进行了搜剿。

3月5日12时30分,第43军128师383团1营强行徒涉奇穷河,经过4个半小时战斗,全歼班岗越军338师462团9营11连。熟悉军史的都知道,128师此前的番号是东野6纵17师,被东野总部评为东野最强的师,号称“攻坚老虎”。

我军的两大主力第43军、第55军打过奇穷河,犹如两把利剑,在战略上共同形成了威逼河内的态势。南边,就是一马平川的越北平原。失去了地利的越军,将再无力阻挡装甲和火炮具有绝对优势的我军向红河三角洲发起冲击。

谅山战役战前,越军总参谋长文进勇即叫嚣要固守谅山,进行谅山决战,3月2日我军攻占谅山北市区后,越方依然向外宣称“谅山仍然在(越南)掌控之中”,而国际上的一些媒体也不明就里,认为“中国军队还在谅山北侧的山地蹒跚……”

谅山分为南北两个城区,其中北城为新城,南区为老城。打过奇穷河,占领谅山南市区,威逼河内,既有军事战略上的考量,也可以戳穿越南的政治谎言。

3月4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通稿,对外公布了一批照片,其中的一张照片《攻占谅山省府大楼》(后更名为《攻克谅山》),结束了中国军队是否已经攻占谅山的争议。

3月5日,东线42军126师攻占下琅,广西军区独立师攻占广宁省高巴岭。当日晚,中国政府宣布已达到自卫反击作战的目的,我边防部队从3月6日起开始从越南撤军。稍晚几个小时,越南发布全国总动员令,要求16--50岁的男女随时征召入伍。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第55军163师政治部新闻干事李永安。照片以古朴的法式风格大楼为背景,一尊架在基座上的铁铸古炮为前景,两名解放军战士站在楼前台阶上,手持56式冲锋枪向周围凝视。

上色后的彩色照片

整个场景以低角度拍摄,取景的范围虽然不大,却显得分外的气势逼人,振人心魄。肃杀的战场气氛,我军战士的高大形象,尤其是拍摄地点位于越南北部重镇谅山市的南市区省府大楼(实际为市委大楼),使得这张名为《攻克谅山》(后改名)的照片成为了整个战争的标志性记录。

这里要说明两点:

1、根据当时标绘的谅山市要图,省府(即省行政委员会)位于北市区,具体位置在奇穷河大桥北桥头以东约700米处。164师491团3营8连7班于3月2日上午9时25分占领谅山省府。

2、谅山市委位于南市区,具体位置在奇穷河大桥南桥头正南约500米处。163师489团2营一部和师侦察连一部,于3月4日上午8时许攻占谅山市委大楼。照片的拍摄时间,李永安在博客《在硝烟中追拍》记叙的很清楚:3月4日上午10时许。

谅山市委大楼旧照

战后的谅山市委大楼。那会还无文物意识,两门古炮估计被拉回后熔化了。

战后,《攻克谅山》被解放军画报评为一级红旗稿,后来又荣获1976年至1981年全国优秀摄影艺术作品银牌奖,更是被新华社评为“世界百年百幅优秀新闻作品”之一。

越方的标志性照片《谅山零公里处的火箭筒手》

在越南,谅山零公里里程碑前,手持B41(即RPG7火箭筒)的军人形象在越南人脑海中根深蒂固,成为了越南人关于那场战争的国家记忆。

照片中那位身型瘦削的军人名叫陈惠聪,1946年出生,1964年参军入伍,参加过抗美战争。1969年,陈惠聪离开军队,到太平省的一家面粉厂做电工。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爆发之后,他响应河内发布的总动员令,第二次入伍。

战争爆发后,越南青年响应紧急动员令报名参军

陈惠聪服役的部队是327师540团。

越南人民军步兵第327师于1971年在广宁省东潮地区组建,别称“求江师”。该师初建时为架子生产师,隶属越军总部工程局,下辖生产42、120、155、540团,先后在广宁省和昆嵩地区担负修筑公路任务。1975年,该师改属总经济建设局,在东潮、汪秘地区修路、挖煤。1978年,该师又转隶给第三军区,在南定地区进行军事训练和组织生产。

1979年初,为适应北方反华备战的需要,第327师改编为步兵师,所属42、155、540团改编为步兵团,120团改编为炮兵团,总兵力约6000余人。时任师长陈英范,副师长阮文宣等。该师底子薄,官兵素质和军事基础较差,由生产师改编为步兵师后,进行了紧张的临战前军事训练。

2月18日,327师由第三军区调防至谅山省禄平地区,归第一军区管辖。全师在行进中进行扩编,不仅接收新兵,还补充了武器和车辆。

行军途中吃饭

同登战斗期间,第327师奉第一军区命令沿4号公路北上向谅山方向增援。2月25日,同登已失守(同登守敌被全歼在2月23日),步兵第327师前卫团42团进至谅山以北的扣马山南、北侧一带,42团团部带1营守卫坤来西南长形高地、279高地、拜怎一线,3营守卫303高地、扣马山、536高地、关湖、楠流、水溪一线;540团推进到奇穷河北岸的圻罗、由菲一带,协防谅山市区;155团北上前出至龙都一带;炮兵120团布防在那杜、伯蒙附近。

正在构筑防御工事的越军

越军另一支增援谅山的部队步兵第337师的情况与327师相似,也是在行进中进行兵力兵器的扩充。1978年7月28日,越军第四军区将隶属经济建设总局第337经济生产师改编为步兵师,杜富望(Đỗ Phú Vàng)任师长,阮振( Nguyễn Chấn)任政委,辖4、52、92步兵团,108炮兵团,编入第678兵团(?越文翻译,可能有错),“被分配到老挝北部进行战备机动,准备执行国际任务,帮助老挝朋友。”(注:其实就是准备侵略干涉老挝)2月18日接越军总部令,转隶第一军区增援谅山,作为第一军区机动预备队。

正在休息的越军337师士兵

2月27日,我第55军对谅山发起进攻。第327师组织不够有力,官兵畏苦畏难情绪重,战斗力较差,作战表现也不尽力,不与解放军正面死打硬拼,接触战之后便相机撤退,但各团均遭受一定程度打击:

步兵42团损失一部,3营营长阵亡,收罗伤兵104人;步兵155团损失较大,伤亡111人,失踪553人,逃兵129人;步兵540团部分被歼,收罗伤兵70余人;炮兵120团受到重创,失踪504人,逃兵51人。战后该师士气较低落,官兵惧怕再与中国军队打仗。

对照双方资料,越军第327师比较倒霉,碰到的是我第55军最强的163师,被打成这样也是情有可原。不过陈惠聪运气不错,其所在的540团遭受打击最轻,不然他也没机会拍下那张照片。

据540团团长吴公诺中校回忆,在1979年北部边境战争中,540团大约有2000多名士兵,编为3个营,从团的指挥所到营的距离是4公里。每个营相距大约1公里。吴公诺表示:战友们都称赞陈惠聪是勇士。火箭筒是用于打击坦克装甲车辆和土木质火力点的有效武器。由于威胁大而且容易暴露目标,敌人通常会把火箭筒手视为重要目标加以消灭,因此火箭筒手的伤亡率很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勇敢。

337师的战斗力明显要强于327师,其52团组建于1971年1月,是第四军区主力团,获得过军功勋章与战功勋章,而其第4团于1973年4月26日组建,在抗美战争时属于步兵团。越南统一后该师改为生产师,越南侵柬后又改回步兵师。

越军在抵抗我军进攻

越军第337师面对的是55军165师的进攻,战斗打得很激烈。按照越方的记载,在奇穷河北岸的649高地争夺战中,第4团参谋长胡屯龙、3营营长陈春和被我炮兵炸死,守军战斗至最后一人,3营9连1排排长陈明黎面对冲上来的我军拉响了手榴弹。3营营长阮春和(估计是继任营长)随后带11连过河反冲击,被我军全部击毙;之后,越军52团6营又发动了对559高地的进攻,伤亡300余人,反击失败......越方记载在3月2日前,337师将我军165师阻止在庆溪大桥,“3月3日起,敌军攻击力逐渐减弱。”然而3月4日无记载,直接跳到了3月5日,“敌军沿路布下告示牌,宣布越境撤军,要求越军不要“骚扰”。”

被炸毁的庆溪大桥

战后,337师被命名为庆溪师,编入第14军,并将197团调入该师,组建了坦克营,加强了防空力量,改编为重装步兵师。1981年与广西边防3师(163师改编)激战,被夺去了法卡山阵地。之后在14军特工198团支援下,发动了4次反攻,均遭到失败。中越战争结束后,337师被重新改编回第4军区的经济建设师。

战后的谅山

如果仔细看一下越南的这幅标志性的照片《谅山零公里处的火箭筒手》,可以看出这是摆拍。

中国制造的69式火箭筒为了保证射击的稳定性加装了两脚架,而照片中的火箭筒有两个握把,这是RPG7的典型特征。

我军的火力组

再看看越军如何使用RPG-7

可以清楚的看到,陈惠聪手中的火箭筒,折叠的瞄准具没有竖起来,根本不是战斗中该有的状态。看看下图,摆拍也要专业认真一些,越南人还得慢慢学。

3月6日,43军部队开始回撤,越军数次以营连规模兵力组织反扑,正中我方下怀。127师、128师分别在390高地、休庆、班坑和612高地、柯来南侧高地、巴当东南侧高地大杀“回马枪”,歼敌1000余人。

谅山方向,55军部队于3月6日拂晓,全部撤至奇穷河北岸。8日拂晓,撤至扣马山、395高地、扣当山一线。3月8日夜,55军终于等到越军的反扑,越军337师的一个加强连发动了进攻,当即被歼灭。

当时,从柬埔寨回援的越军第2军的304师和325师已经紧急赶到谅山,55军又等了3天,没有发现越军有反扑迹象,确定越军不敢尾追。于是从3月11日零时起继续回撤,至12日6时前全部撤回国内。

战争结束后,陈惠聪退伍回到太平省的面粉厂工作,1993年退休,生活得很艰难,全家搬到了头顿省富美市新福区。他退伍时,把所有的档案都交给太平省的面粉厂保管。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工厂的倒闭,所有能够证明他参战经历的档案都遗失了。只有1980年8月30日由540团团长吴公诺中校签发的军人身份证,能够证明陈惠聪曾经是一名军人。

陈惠聪的两个儿子陈文勇和陈文庭后来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不要求任何物质待遇,因为我们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但我们要求人们承认他对国家的贡献。”

1979年自卫反击战,李永安随部队深入前线23天,9次遇险,1次负伤,拍摄了250多张经典照片,其中30余幅被军事博物馆收藏.,6幅作品被新华社向全世界发通稿。这每一张照片都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这位新闻干事浴血战场的见证。

战后,李永安荣记一等功,并且受到了邓小平同志和许世友司令员的接见。后来转业回了湖南老家,曾任湖南摄影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省文联处长等职。

《攻克谅山》这幅照片中,右侧持枪站立者为163师侦察连班长陈守全,左侧为侦察连战士刘永亮。李永安随3营冲到市委大楼时两人正在此警戒,当时周围的越军还未完全肃清,两人蹲在楼梯台阶的拐角处利用护栏隐蔽。李永安问两位战士能否站起来拍张照,二人不顾危险即站了起来。李永安蹲在地上,迅速选好角度——台阶、护栏和古炮成“之”字形构图,两名战士正处于中间转折的地方,与护栏上的一排小洞形成强烈而和谐的节奏。快门按下,拍下了这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地照片。

陈守全是福建古田人,1976年入伍。1978年12月,陈守全作为战斗骨干,由南京军区第31军调入广州军区55军163师侦察连,在作战中表现突出,立三等功。

战后,陈守全提干,调到广西边防3师9团特务连,在1981收复法卡山战斗中再立三等功。1986年3月11日,时任边防3师6团守备一营副营长兼团侦察队长的陈守全,在越境侦察时触雷牺牲,追记二等功一次。

陈守全从军11年,26次受师团嘉奖,56次带队越境侦察,立三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

陈守全牺牲后,他的妻子身怀遗腹子来到陈守全的墓前筑屋而居,为其守墓上香20余年。其子长大后继承父志也参军报国,后进入军校深造。

刘永亮情况不明,应该是战后退伍,按照年龄计算,现在在平安养老。

5 阅读:947
评论列表
  • 2023-11-18 21:42

    国家对于陈守全烈士的妻子和孩子要给予特别的照顾,要让后人永远记住英烈的光荣事迹!烈士的墓碑上也应该留下那张举世闻名的照片。

  • 2024-02-11 10:09

    两位解放军在越南政府大楼前的那张照片。当年在解放军报上见过…

盛峻评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