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隆战斗,我军全歼越军一个营,暴露出的问题预示随后的一场风险

盛峻评军事 2023-11-13 13:32:10

1979年自卫还击战我军共有9个军29个师参战。有人曾经对表现最不好的部队排过序,此前排名第一的是42军125师,41军121师排名第二,在50军150师448团班英折损后,这两个都自动后退了一位。

作为四野头等主力师,121师损失惨重的根本原因不在部队本身。

当时,我军的兵力兵器处于优势,特别是装甲和炮兵火力具备压倒性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却套用了抗美援朝时期的经验搞敌后穿插,所遇到的情况则与当年113师(也是头等主力师)三所里穿插大相径庭。

113师打穿插前,38军攻占德川,打开了德川、宁远间的战役突破口。113师虽然穿插道路上也是崇山峻岭,但是沿途遇到的都是些南朝鲜溃兵,这些溃兵逃都来不及更别提展开阻击,而美第八集团军部署问题很大,头重脚轻,在其后方没有部署多少掩护部队,因而,113师沿途几乎未遇到敌军的阻击,14个小时穿插145里,截断了美军退路。如果美军哪怕只安排一两个连控制要点,113师的穿插作战就绝不会那么顺利。

与113师穿插行动相应的,38军114师迅速攻占噶日岭,之后112师在公路侧,114师沿公路,并肩突击,打垮土耳其旅和赶来增援的美军,相当于从美军的腰部狠狠插了一刀;在正面,志愿军集中了39军、40军、42军、50军、66军,向美军发起攻击。在我军强大压力下,美军被迫后撤。113师拦头,38军的两个师对撤退中的美军展开侧击,正面我军追击,从而取得了二次战役的大胜。

第四次战役38军坚守汉江南岸时,美24师19团、21团曾尝试向志愿军学习,搞了一个洗月里-山中里穿插,结果被38军断了退路,打了一个歼灭战。

参考阅读:

穿插战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作战行动,要因时因地因势,并不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可以应用于任何对手的。

1979年自卫还击战时,我军虽然有过如42军126师的步、坦、工兵特遣队东溪穿插,如42军124师370团穿插纳隆桥等穿插成功的战例,但是其他大多数的穿插行动都未能按照作战计划按时穿插到位,而且穿插部队遭遇了较大伤亡。

东溪穿插

究其原因,越北复杂险要的地形是一个方面。越南北部属于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山高路窄,山连着山,植被茂盛,很多地方甚至连路都没有,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山口太多了。

越北山区

另一个方面,越南实行全民皆兵。越南的武装力量组成是:正规军,我军进攻正面有越军9个作战师,8个生产师,2个训练师,其中作战师一线6个,二线3个;各省军事部(相当于师级)辖数量不等的独立步兵团,各县有1-2个独立营,还有市大队、乡队。一般这种我们称为地方军;公安军,边境一线设立数十个公安屯,每个屯有四五十人,配备机枪迫击炮火箭筒;民军,这个数量庞大,是越南的群众性武装力量,结合劳动、生产单位编组,分布面广、线长、编制和装备杂乱,有的只有冲锋枪,有的则拥有60迫击炮、火箭筒、高射机枪。指挥体制上归县市军事部指挥,省军事部领导。

越南黄连山省孟康县一个林场的女民军

越南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战争,几乎男女老少都会打枪扔手榴弹,我军有不少的伤亡就是由一些老人和小孩造成的。如果只看纸面数字,1979年战争时我军对越南正规军+地方军具有一定兵力优势(如41军当面我敌兵力比是1.3:1),但这是没有算上大量的越南民军。

开战之初,越南的作战意志并没有被打崩溃(直到后面也没有),深入敌后的部队沿途遭遇了数不清的伏击。美军在越南南部十几年,那是森林稻田水网地带,属于平原,那种地形比越北崇山峻岭要好得多,但是仍然伤亡惨重。

因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实行大纵深穿插是不合适的。最适宜的战法应是充分发挥我军火力优势(师属以上炮兵团我敌之比48:9),采取一线平推。虽然会遇到一个个阵地攻坚战斗,推进速度会减慢,但能极大地减少我军伤亡,并逐步打垮敌军的抵抗意志。

2月24日,我军攻入高平

121师绝大部分伤亡出现在第一阶段的穿插作战,陷入了越南的游击战,陷入了越南全民战争的****。如果翻看121师穿插期间的战例,你会觉得这个四野头等主力师怎么不会打仗了?但是到了正规的阵地战,你就会知道自己错了。

第一次纳隆战斗

2月22日,在121师362团2营从班庄沿3号B公路向北经扣屯,再转3号A公路向纳隆穿插时,42军126师370团2营(欠5连,营炮连2排、6连4班),加强1营1连,团直82无座力炮连,侦察兵两个组,民兵80人,15瓦电台1部,领受了同样的任务——从果冈插到纳隆地区,阻击敌军北援和高平敌军南逃,炸毁纳隆桥。

363团2营的穿插路线是沿公路,从左至右走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边。黑色三角为121师被伏击损失较大的地点。

由于367团某营误以为自己占领的312高地(距离扣屯3公里)为扣屯而向上报告,导致362团2营在扣屯被敌伏击,上级(师指、军指、前指)为了不引起误击,迟迟不下令2营还击。直到天大亮后2营长判断出是敌军时下令还击,为时已晚,在敌军长达6个小时的火力打击下,2营伤亡惨重,部队被打散。

随2营行动加强指挥的362团副团长王烘烈士

也许越军的注意力都放到了362团2营身上,在3号A公路东侧沿山间小路穿插的126师370团2营的行动较为顺利。

22日5时,370团2营领受任务,6时部队出发。

12时10分,尖兵4连4班进至魁然东侧山腿拐弯处时,发现前方约100米处有敌约1个班向我方运动,4班抢占地形先敌开火,将敌击溃。同时,发现魁然西侧无名高地山背敌1个班由北向南运动。此时,南侧山脚水沟边敌约1个班利用茂密的灌木丛作掩护,避开4连向南运动,距离营指50余米遭遇。营指警戒小组分左中右三个方向发起攻击,毙敌6名,将敌打跑。

营指命令4连1排抢占魁然东侧山腿,向南、北担任警戒;4连2排歼灭魁然西侧无名高地之敌,占领山口,组织火力掩护主力迅速前进。

17时,营命令前卫4连准备从班商过任河。尖兵班进至山腿拐弯处时,发现班商有数名敌人占领工事。尖兵班即占领有利地形先敌开火,毙敌1名,伤敌1名。这时,敌人不断向我射击。营指判断:

1、班商敌工事多,居高临下,兵力较强。2、徒涉场地形开阔,在其火力控制之下,威胁较大。3、从班商过河后还要沿任河边走,再过一次任河才能插到纳隆,劳师费时。

决定不从班商过河,令4连1个班和1挺重机枪向班商方向担任警戒,全营跑步前进,从丰略过河。

18时,370团2营到达丰略,令1连3排担任警戒,掩护部队开始徒涉任河。当1连主力过河时,突然遭丰略西南侧山腿树林里的敌人射击,82无座力炮连1名战士中弹牺牲。3排一齐开火将敌驱逐,部队迅速通过。

18时30分,前卫连到达纳隆附近,遭到河南岸竹林和几个方向的敌人断续射击。2营边组织火力掩护边继续前进,进至距纳隆桥数百米处。370团2营用时13个小时,行程32公里,翻越4座500米以上大山,沿途粉碎敌5次袭扰,毙敌9人,伤敌1人,完成了穿插的第一步任务。

当时天已快黑,与友军362团没联系上,且自进至丰略地区后,敌情不明,地形复杂,部队又在河边运动,地形对我非常不利。2营决定停止前进,抢强占附近有利地形,待查明情况后再向敌发起攻击。之后,2营又用时2个小时占领纳德西南高地,于20时15分全营部署完毕,做好了向纳隆方向战斗准备。

23日2时30分,126师指令2营立即占领纳隆东北无名高地,炸毁纳隆桥,切断3号A公路。营指决定:4连迅速查明桥头情况,以奇袭方式于天亮前将桥炸毁,同时攻占桥东高地,阻敌增援高平;6连在4连打响的同时对纳隆东北无名高地之敌发起攻击,夺占高地,控制公路,断敌退路;1连为预备队;团属、营属炮连在原地做好射击准备,随时火力支援4、6连战斗。

4时30分,4连开始向桥头运动,顺利进至桥东高地北侧洼部,3排就地向公路方向警戒,2排在3排后隐蔽待命,1排占领桥东高地山顶。4连连长率7班利用夜暗侦察桥的位置和附近敌情,发现桥头有敌据守,查明桥长约60米,宽约7米,高约10米,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较为坚固,桥下水深流急,无法爆破。经研究,决定首先歼灭桥头守敌,控制要点,而后炸毁桥梁。

6时30分,4连趁着晨雾发起攻击。3排8班、机枪班迅速占领桥北高地前土坎,以火力掩护9班从左翼发起进攻;9班成前三角疏开队形,以勇猛的动作袭击桥北高地之敌,占领桥北小屋,毙敌4名(内有中尉一名);8班紧接着从右翼和9班一起攻占桥北高地;2排在火力掩护下对纳隆桥实施了3次爆破,因药量不够未能成功;9时50分,桥东南侧守敌向桥头和桥北高地射击,3排被火力压制,连长立即组织火力还击,并指挥1排从西、北、东三面攻击桥东高地南侧山腰之敌,毙敌15人......战至16时,4连占领桥头和桥东、桥北高地,控制了纳隆桥和公路。

6时50分,6连分两路向纳隆东北无名高地之敌发起攻击。14时30分攻占纳隆东侧无名高地,奉命于16时30分将阵地交给1连,撤至纳德西南高地转为营预备队。

2营占领纳隆后,任河南岸的越军以及从高平败退妄图夺路而逃的越军连续从多个方向发起了7次反扑,均被击退。

19时,5连护送200名民工运送给养、弹药归建。4连用5连带来的24公斤炸药进行第4次炸桥,因药量不够未获成功。

24日7时20分,团指率1营(欠1、3连)赶到纳隆地区。团工兵排于9时40分用240公斤炸药将纳隆桥炸断20米。

27日15时,2营完成穿插、夺占大桥、封锁公路、阻击增援和断敌退路任务,撤离纳隆地区。整个战斗我阵亡11人,负伤26人,毙敌141人,俘敌6人。被370团2营击败的是防守纳隆桥的越军344师(生产师)574团857营,以及高平方向的多股敌军(说不上是346师还是哪些地方军)。

1979年3月,越军从344师抽调人员和单位,及其他的一些地方部队,并补入了越北第二军区和侵柬越军第4军的一些战斗骨干和军官组建了313师和314师。在扣林山和老山防守时,阵地全部被我军攻占,之后发动的反攻也均被击退。此后,这两个师一直在老山方向与我军纠缠,分别于86年和88年撤回后方,重新改为生产师。

越军这两个师各级干部都有作战经验,但整体上战斗力不强,特别是反击能力不强。不过也许老底子是生产师的缘故,这两个师较擅长构筑和抢修工事,利用工事建立支撑点式交叉火力网,这大概也是这两个师能够一直在老山方向坚持,成为越军老山方向主要力量的原因吧。

第二次纳隆战斗

上一篇文章说到,2月27日,越军312师进至纳隆以南,一边修桥一边构筑防御工事。

1949年,越南国防部抽调总部直辖的209团进入中国广西地区,接受中国提供的装备和训练,整训完毕后参加了边界战役。边界战役后,越军总部抽调了越北和第10战区的两个主力团141团、165团,与209团合编为312大团。

1949年----1953年,在中国的援助下,越南组建了其最早的6个大团:304、308、312、316、320、325。1955年,大团改称师,这就是越军的六大主力。

越军有从老部队抽调骨干组建新部队的传统,新组建的部队沿用原番号,因而有了同一个番号后缀标注ABC的情况,A为原来的老部队。越军的312师和316A师曾经与我军交过手,但是错误地选择与我军面对面打阵地战,结果损失惨重。

1979年,304师和325师随第2军紧急从侵柬前线回援,虽已到达谅山外围,但是未敢与55军和43军交手。

现在越军有三个装甲师,分别为装甲308、304、320师,另外三个师为重装步兵师。

奠边府战役,越军312师率先突破外围打响了战役第一枪,总攻阶段,312师活捉了法军总司令,宣告战役结束。上图那张著名照片中的士兵即来自312师在奠边府战役。

712松毛岭大战抓拍下来的战斗场面

1984年7.12松毛岭大战,312师的师属炮兵和141团参加了战斗,结果大家都知道。

我41军121师纳隆战斗的对手为海兴省183团,1979年战争时临时划归312师指挥。

1979年8月,183团编入由参加过战争的地方主力团组成的322师,后调至老山方向。1985年5月31日,322师趁我67军换防之机发起进攻,夺取了211高地。随后,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67军199师595团匆忙发起了反击,结果牺牲122人仍未能夺回高地。3个月后,199师经充分准备,派出一个17人组成的小分队,以轻伤2人的代价夺回211高地。

老山前线的越312师,左边穿迷彩服的是特工队

1985年越军322师结束轮战调往二线,1989年后322师撤编,各团仍回各省军事部。

41军121师完成穿插班庄、扣屯任务后,于2月27日将部队部署在魁献、班俊、312高地、那拉、扣屯地区转入防御,并就地开展清剿残敌。从2月28日至3月5日,部队采取搜山、掏洞方式,击毙越军413人。

3月5日,我国宣布达成自卫还击战目标,边防部队从3月6日开始撤军。

3月6日,越军312师将2个榴弹炮连部署在魁匡以西公路附近,向高平我军阵地实施炮击;越军183团派出一个加强连由纳隆向北沿公路两侧向扣屯进逼,最近距我前沿阵地3公里;分散在大山里的小股越军和特工、公安、民军等也活跃起来,进至亭档、魁里、班商、316高地活动,夜晚三五人一组到我军阵地前沿袭扰,气焰十分嚣张。

纳隆、505高地位于扣屯、班俊以南地区,距我军121师扣屯防御阵地前沿约8公里。这里气候多变,每天上午浓雾弥漫,能见度很差。这一地区均为土山,群山连绵,山多林密,山的上半部被一人多高的茅草覆盖,下半部树林茂密,山间为沟林所隔,山谷中葛藤缠绕,道路稀少,通行困难,高平至太原3号A公路从纳隆东侧通过,纵贯其中,在纳隆南侧跨过任河。我军将战区内的主要山头编为1--21号高地。

41军121师师指的领导进行了紧张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我军必须予以北进之敌以坚决打击,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敌人进逼企图。决定从3个团各抽调一个加强步兵营,在4个炮兵营炮火急袭后,对那欢、亭挡、魁里、容博地区之敌发起攻击。

3月6日,战斗打响。由于我提前进行了炮火准备,敌发现我之企图,加之地形复杂,步炮协同不好,未能形成对敌包围,只歼敌一部,大部跑掉。

这次战斗虽然未能达成将敌全歼的目的,但是我军2瓦电台侦听到敌台紧急呼叫要10台汽车运伤员,说明依然给予敌军以较大杀伤。

第三次纳隆战斗

3月7日,第50军150师从水口关出境,摩托化行军到达扣屯,归41军指挥。奉命沿121师第一阶段穿插的路线:莫隆--通农--宗梅--班庄--扣屯,从扣屯开始反向行动,一边清剿残敌,一边搜寻我军失散人员、收敛烈士遗体,一边掩护纵深部队撤军回国。得知此消息,41军派驻121师协助指导的毛余副军长非常高兴,向前指建议从150师调449团配合121师纳隆战斗。前指立刻复电“同意”。

毛余副军长和警卫员

越军方面,经过3月6日打击后,消停了一天,8日--9日,183团又开始从纳隆向扣屯逼近,兵力增加为一个加强步兵营(183团1营)。

3月8日6时30分,121师前指召开作战会议,会议决定:

1、鉴于上次出击的教训,这次攻击前无线电保持静默,不进行炮火准备,炮兵前观随步兵营行动,随时召唤炮兵射击支援步兵战斗;2、361团2营为主攻营,加强团82无后座力炮2个排,工兵、侦察各1个排,1营重机枪连1个排以及炮指前观,沿高平--纳隆公路以东经纳念向纳隆进攻,并炸毁纳隆桥(北上之敌已修复,并在上游100米处又修了一条简易水下桥);3、362团1营由那拉经魁来向505高地东北600米无名高地进攻;4、363团1营(欠3连加强8连)先秘密进至纳漂南侧展开待机,待两翼分队对敌合围后,沿小路向19、20号高地逐山搜剿,负责歼灭亭档北侧小河以北之敌;5、150师449团从121师右翼利用夜暗沿亭档、容博西侧岔路口迂回穿插至纳隆桥西南1公里公路两侧无名高地,团主力先攻占505高地后扼守要点,保障翼侧安全,同时以部分兵力直插纳隆桥北岸,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并掩护361团2营工兵分队炸毁纳隆桥,尔后协同正面攻击部队歼灭纳隆桥以北地域之敌;6、战斗由师炮群5个营支援,部队于3月8日22时完成一切战斗准备。

毛副军长主持作战会议,他强调说:“这一仗要坚决打好,一定要全歼敌人的先头营,一个也不能跑掉。”'要求各级干部靠前指挥,宣布121师参谋长张普岳带作训参谋黄侠飞、侦察参谋范小兵组成前指,指挥4个团作战,并到主攻营361团2营指挥。

张普岳解放战争时期入伍,打过很多仗,此前363团接粮队在809高地遇伏时他亲自带了两个连前去营救,当时现场的惨状让他记忆深刻。这一次反击能否打好,事关全师能否安全撤退回国,他深知指挥意义重大,在师领导研究分工时,主动要求承担此重任。

师参谋长亲自下到主攻营,与会的各团领导都明白了毛副军长的决战决胜、务必全歼敌人的坚定决心。

3月9日4时,参战部队向指定地域隐蔽开进。拂晓前,121师部队全部到达攻击出发位,然而,150师449团没有按时到位。

原来,150师到达扣屯后,121师向他们介绍的行军经验是“宁走山脊求远,不走山沟求近”。449团原定的是沿班俊南侧700米山垭口小路迂回,团指经研究决心改变迂回路线,沿西南侧的739高地东侧山脊转向东南的那峰西侧700米交叉路口前进,再向纳隆桥西南迂回。

这是一条血的经验,121师在第一阶段打穿插时,多次在山谷遇到袭击,越军隐藏在两边高山的半山腰处发功攻击,我军在狭窄的山沟中被动挨打,损失很大。

在那场战争中还有很多经验教训,如不要打着红旗行军和进攻(过去的战争片里都是我军打着红旗前进),易被敌军发现成为炮火打击目标;红领章、红帽徽之类的红色最显眼,不利于隐蔽;吹哨子拿小红旗的是战场指挥员,容易被敌重点狙杀;化纤类的服装(当时解放军的军装用的面料被称为“的确凉”,大致类似现在的雪纺料)遇火后会迅速燃烧,灼伤皮肤。等等。

449团原先主要搞生产,1979年1月初补入大量新兵扩编为南方甲种团,由原来的11个连增至20个连,全团总兵力约2600余人。3月1日全团从广元乘军列开进,5天5夜后抵达战区集结地广西宁明县百合村。6日从靖西县水口关进入越南。

该团从川西北高海拔地区紧急调往广西前线,还没有渡过从缺氧区进入富氧区的适应期就上了前线。449团之前体能训练较少,战士的体能与常训部队有差距,这次直接全副武装爬山,在739高地山脊行军消耗了大量体力,期间还遇到了小股越军的袭扰。

从地图看,449团的穿插路线也就10公里左右,但那只是直线距离,沿着山脊爬上爬下,实际迂回距离在60公里以上。因而,部队走到中午仍然未能走到。

150师出境前,部队换装了国内紧急赶制的棉质军装,与的确凉相比虽然不易成片燃烧,但是透气性就差了许多。3月9日中午,气温高达40度,战士们每人负重40--50斤,在闷热的气候下爬山,很多人已把水壶里的水喝完,大量人员中暑,其前卫8连中暑人员高达60%。

下午16时,449团向121师师指报告了全团进展及部队中暑情况,师指命令449团全部轻装,于当夜零时组织部队攻击前进,3月10日5时前到达指定地区,拂晓发起总攻。

主攻部队361团2营于3月9日9时30分利用雾气接近敌前沿,6连尖兵排发现4、5号高地的敌人正在烧火做饭,全排立即展开先敌开火,敌人各阵地随即慌乱向我军还击。

2营长陈乃富观察了敌情后,下令:6连迅速向4、5号高地攻击,4连进至3号高地西侧待命;5连占领1、2号高地保证营的侧后安全;82迫击炮连在3号高地占领发射阵地,压制4、6号高地的敌人;要炮观呼唤重炮火力向10、11号高地实施火力急袭。

敌军遭我突然打击,虽然竭力顽抗,但在我3个步兵营从多个方向的步炮协同攻击下败下阵来,阵地一个个被攻克。至当日下午15时30分,361团2营攻占4、5、6、7、20号高地,362团1营攻占11号高地,363团1营攻占13、19号高地,121师3个营部队会合。

15时30分,前指命令361团2营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向敌先头营核心阵地14号高地发起进攻。17时15分,师炮群对14号高地实施火力急袭,17时20分,2营5连占领14号高地。18时,前指命令各部就地转入防御。

3月10日5时,449团迂回到位。8时05分,449团2营发起进攻,10时41分,5连占领了505高地;8时58分,3营以7连为前卫连开始出发,10时10分到达纳隆桥西侧约1公里的任河北岸。之后7连渡过任河,于13时向纳隆桥西南约1公里处公路两侧无名高地发起进攻。经过50多分钟战斗,先后攻占了纳隆桥西南约500-1000米公路两侧的7个高地,切断了公路;除7连外,8连7班也从纳隆桥西约400米处渡过任河,消灭了零星越军,夺占了1个弹药库和1个军需库。

中坐者为陶铸夫人曾志,时任中组部副部长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战前会议上郑文水师长下达的命令中规定:“只在纳隆河北作战,不准过河,河南岸有敌183团主力防守,不得疏忽。”7连和8连7班作战行动积极、勇猛,值得表彰(荣立集体二等功),但是也说明449团领导在往下交代任务时不够清晰明确。

449团占领505高地后,敌军退路已断,陷入我军合围。

10日8时,361团2营继续向16、17、18号高地发展进攻,363团1营向18、19号高地进攻。10时,占领上述高地。

10时30分,师张参谋长来到18号高地,认真听取了团长和营长的汇报,命令361团2营、363团1营继续进攻,搜剿残敌,打扫战场,并研究了炸桥办法。

16时20分,工兵分队在2个营和449团7连的掩护下,采取炸桥墩、水下桥炸木桩的办法,强行将纳隆桥炸断。

17时30分,前指命令各部交替掩护撤回原阵地

纳隆战斗,121师的3个营在449团的配合下将越军183团1营歼灭。战后打扫战场点验敌尸,121师各部共击毙敌军307名。从一名被击毙的越军中尉副连长身上搜出一本日记,上面写道:"我打过很多仗,从没有这么严酷,中国军队站着射击投弹,连续冲锋,连长阵亡,我也没活路了,只剩下6个人了,全被炮弹炸死了。"纳隆战斗我军也付出了较大代价,仅主攻营361团2营即伤亡73人(当然伤的多亡的少)。

130火箭炮连遇袭

为配合我军纳隆战斗,师指于3月9日晚令炮群调一个130火箭炮连,于10日10时前进至魁嘎占领发射阵地,支援步兵战斗。10日7时,正在高平省河安县董竹后勤补给站待命的130火箭炮连领受了任务。

当时我前线121师3个营和150师449团已将敌前卫营合围,敌核心阵地14号、7号、505号高地也已攻占,此后的战斗主要是清剿残敌,仅用团属营属火炮伴随行动即可。130火箭炮和152榴弹炮是我军炮兵当家的重炮,火箭炮面杀伤威力大,这时候调威力强大的火箭炮参战,估计师首长是准备在河南岸敌军反扑时,用火箭炮将敌军集群覆盖。

10日早上8点钟左右,130火箭炮连在连长钟汉光的指挥下,在补给站准备好了弹药,6门19管火箭炮全部装弹完毕,另外配属了6辆弹药车,外加1辆维修车和1辆粮食运输车,准备赶赴十几公里外的那怀村参战。

期间,得知师属122榴弹炮营需要4辆车往前线运送炮弹,考虑到路程较远,沿途可能会遭到越军散兵游勇的袭扰,决定火箭炮连车队与122榴炮营的车队结伴而行。

车队出发前,连长钟汉光命令战士前出担任游动警戒哨,自己乘坐在一辆弹药运输车副驾驶,为车队开路,指导员李汉森在车队最后面的一辆弹药车。

解放军参战部队在作战期间,一直与越南平民走得太近,包括121师设在兴道乡那怀村一处山坳的师指挥部附近,也有大量的越南平民跑到卫兵岗哨前避难。越军谍报人员借机化妆成平民,一直在盯着中国军队的一举一动。这些人可以是一位老人,也可能是位十几岁的少年,还可能是位村妇,他们看着柔弱,但要是一旦给他们动手的机会,立马变得非常冷血残暴。可以说,我军在进入越南境内的那一刻起,大部队的大致行动都已经被越军掌握。

高平战区的越军,346师主力246团(原越共中央警卫团)在朔江战役中(加强河广县第6营、楠绒公安屯等地方军)死守4号公路,与41军122师展开大规模阵地战。激战6天,122师付出牺牲490人、负伤1072人的代价方才于2月22日攻占朔江,击毙越军2600余人,将246团全歼。346师另外的4个团851、852、567、677团和炮兵18团以及各地方部队,从战争开始即化整为零,利用险峻的地形开展游击战,使得我军原计划在高平方向投入6个师最后增至11个师的兵力,后虽经来回拉网清剿,直至28天战争结束也只是基本上歼灭了346师。

实战证明,63式水陆两栖坦克装甲薄,不适宜山地作战

可以说,越军表现最好的是346师,盖因为采取了最佳战法。其他正面与我军硬刚的越军,不论是316A师、312师还是第3师,包括纳隆战斗的183团1营,均遭受毁灭性打击。就连开战初期表现不佳的42军125师,经过最初的慌乱后调整部署,以1个营强攻越军1个营,将其全歼。类似的我军1个连攻击越军1个连、1个营攻击越军1个营防守的阵地,不仅攻克阵地还将敌歼灭的战例在整个战争中有很多,这说明,正规战越军不是解放军的对手。

战后,在1978年新组建的那些步兵师纷纷撤编或改为生产部队时,346师却成为了越军主力,至今仍在边境一线。

121师在董竹地区开设的补给站点,一直都是越军严密监视的对象,只因越军在这一带缺乏重火力和力量不足而没有直接袭击。

8时30分出发,火箭炮连车队刚离开补给站,越军指挥部就掌握了车队的行动意图,并命令越军特工赶赴那嘎地区班姆峡谷一带设伏。

9点多的时候,火箭炮连车队进至高平西北1.5公里处班姆峡谷一带。为了安全起见,连长钟汉光要求18辆车都拉开距离,车与车之间的距离不低于50米,加速通过峡谷地段。

9时15分,前车和后车突遭公路两侧高地火力袭击。

公路右侧一处小山坳的灌木丛中突然射出一枚40火箭弹,击中钟汉光乘坐的弹药车,一车弹药被引爆,现场腾起一朵蘑菇云,连长、文书和驾驶员当场壮烈牺牲。

第二辆车上的战士随即停车准备战斗,此时,指导员乘坐押后的弹药车也遭到火箭弹袭击,指导员跳下车刚喊出:“组织还击”,即中弹牺牲。该车随后发生爆炸。

越军并没有直接在峡谷深处设伏,而是在进入峡谷前的地段设伏,共分为三个火力小组。可能是此前得到了有关车队的情报,越军特工小组前后的距离刚好比车队距离还要长。前卫车和后卫车都中弹爆炸,剩余的车被堵在宽度只有4米左右的道路上,车队前进不得,后退不得,完全陷入被动。

数不清的机枪子弹、迫击炮弹打在火箭炮连的车辆上,汽车即便没有发生弹药殉爆,发动机核心部位也严重受损。还没等火箭炮连的战士们看清敌人的位置在何处,在公路右侧一处制高点上突然发射出凶猛的火力,正在下车的战士当场伤亡20余人。

火箭炮连1排长孟军收拢了部队,向越军所在位置发起冲锋。然而,炮兵战士手中只有步枪和手榴弹这些自卫火器,没法与越军的机枪、迫击炮、火箭筒抗衡,加上地形不利,在反击过程中,又有大量战士倒下。

9时30分左右,战士们冲杀至越军所在位置,越军已经消失在莽莽群山之中。报话员负伤后向上级报告了遭伏击的情况,9时50分,救援部队赶到现场。

据统计,此次遭伏击,我牺牲22人,负伤33人,车载火箭炮损失4门,4辆弹药车和1辆维修保障车彻底报废。火箭炮连基本丧失战斗力,122榴炮营还剩3辆弹药车,但由于车队自卫能力差,只能跟着火箭炮连一起返回董竹地区驻地。

这次遇袭,首开我军炮兵被步兵袭击的先例。

449团7连遇险

3月10日17时30分,449团接前指令按原路组织部队交替掩护回撤。团指命令各营收拢部队,以1营为前卫,回撤沿途进行清剿;团指和直属队跟随1营回撤;随同2、3营行动的2名副团长共同组织2、3营沿2营进攻路线回撤。

当时,3营7连已攻至纳隆桥西南700--1000米处,遭受敌军从三个方向围攻,背后是任河。此外,在任河南岸的还有8连7班。但是,449团既不派部队接应,也没及时向上级报告,便匆忙撤出战斗,返回原出发地后才向上级报告。军区前指获悉后,责令该团火速救援。当晚150师政委请求121师派1个营,150师派1个营去纳隆营救7连。

7连坚守阵地4个小时,打退敌人3次进攻,终于被接应回来。8连7班也在班长陶锦明的带领下安全返回。

幸亏越军刚遭受打击,处于混乱状态,如果派一支小部队插到7连身后封锁河岸,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7连和8连7班被困河南岸,449团的匆忙还体现在另一方面——由于匆匆撤退,有5具烈士遗体没有抬回。150师出境作战的任务之一就是收敛我方烈士遗体,而449团自己就违背了军区前指“不丢一人一枪”的命令。

1979年4月,中央慰问团第5分团团长曾志到部队慰问并听取作战汇报,449团团长胡建中、政委赵风歧、副团长向德富、董聚照,副政委崔发春、参谋长王连嘉、政治处主任何多兴等参加汇报会。会上团领导很怕触及这个问题,但是,在听完了汇报后,曾志同志还是提出了这个问题,汇报会陷入一片死寂。

胡建中团长小心翼翼的回答,再次解释了当时部队的处境,并说团党委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曾志听后说:过去在国内战争时,有些牺牲的人也抬不下来,更不要说在国外作战了。曾志同志的这番话解脱了团领导,使整个紧张的气氛有较大的缓和。

449团的功绩是要肯定的,作为刚刚从生产部队扩编为战斗部队的449团,全团官兵克服重重困难,在纳隆西南穿插战斗中勇猛作战,攻克505高地,配合121师部队歼灭纳隆之敌,取得歼敌1个连,共毙敌147人的战绩。

在纳隆的作战中,449团阵亡17人,失踪1人(后确认被俘)。然而到了3月16日撤军回国前,449团又失踪1人。

此前,8连连长邓述佳于10日在505高地失踪,449团已倍感压力,而这一次,失踪的又是一位连长。

至今战友们仍然搞不清楚李军是出于什么原因要下山到村口,但认为李军犯下的致命错误是没带建制班,而是随便喊了几个战士带下山。结果突然一阵枪响,李军被打倒,但那几位战士既没有就地卧倒还击,也没有抢救连长,而是转头就向连队跑去。待到指导员、副连长带着部队赶来,不见李军踪影。

1979年6月,中越双方交换战俘完毕,2连连长李军被认定为牺牲。成为449团参加自卫还击战牺牲的第18位烈士。

从火箭炮连被伏击可看出,越军利用险峻的地形进行游击战对我军威胁极大。从449团一系列不太好的表现,如未能积极接应7连回撤,匆忙撤退未能抬回烈士遗体,连长遇袭战士不是抢救而是逃跑......可以看出刚刚从生产部队转为战斗部队的150师所属部队,战斗素养方面还有待提高。

449团、450团都安全撤回,但是一个陷阱已经张开,等待着兄弟部队448团。

0 阅读:14

盛峻评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