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面有个概念叫“防未病”,指的是在平时就要注意身体健康,将可能出现的疾病提前抵挡,免得病害侵蚀身体。
其实这个概念也能运用到语言教育方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从孩子出生开始,语言教育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比如父母之间的对话、家长用简单问题刺激孩子等等。
这就是语言发展的“治未病”,利用基础的语言教育将孩子的语言发展系统化,降低语言问题的发生几率。
不过,随着孩子语言发展的加快,基本的语言刺激已经不能满足儿童语言的需求,这个时候我们不妨考虑一下【基础语言训练】。
训练一:利用汉语拼音为孩子打好发音基础训练介绍:
汉语拼音系统是学习普通话发音的重要工具。它使用26个拉丁字母来表示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并通过音节标记表示声调。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拼音规则,了解每个拼音的发音方式。
训练内容:
1.由最基础的音素开始,通过认读和重复记忆的方式掌握声母和韵母的发音规则,识别和发出普通话中的声母韵母组合,打好发音基础。
2.父母可以通过现场展示、播放音视频来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音节,便于日后的交流和沟通。
训练意义:
学习拼音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普通话中音节的构造和拼读规律,夯实发音基础,为之后的语言发展创造条件。
训练二:发音对比和听音练习训练介绍:
对比婴幼儿发音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听音练习,是提高发音的重要方法。
训练内容:
1.注意比较母语和普通话中相似或不同的音素,了解发音差异所在;
2.通过聆听和模仿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对儿童力有不逮或频频出错的音节进行纠正,避免错误发音持续影响孩子的表达。
训练意义:
用耳朵去辨别和感知普通话的声调、音节乃至整个句子的韵律,有助于提高对普通话发音的敏感度,有利于主动纠正发音错误。
训练三:音调的准确度训练训练介绍:
普通话有四个基本的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这四个声调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发音的吻合度,因此普通话的音调对于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训练内容:
1.练习声调的高低变化和正确应用以提高普通话的韵律和语调,比如家长可以通过具备韵律和格调的古诗词或诗歌来训练孩子的发音;
2.了解声调的规则和应用场景,并且辅助孩子在家进行标准发音的模仿和练习,这些都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声调感和运用能力。
训练意义:
将音调/声调的准确度无线趋近于标准发音,既有利于培养孩子优秀的语言调动能力,也有利于保证交流的准确性。
训练四:口型和舌位训练训练介绍:
普通话中的某些音需要特定的口型和舌位。例如,舌尖音、舌侧音、鼻音等。通过练习正确的口型和舌位,并注意舌头位置和嘴唇协调,学习者可以提高发出这些音的准确性。
训练内容:
1.舌头灵活度训练,舌头是控制儿童发音清晰度的重要“开关”之一,它活动范围的宽窄、大小影响着孩子的表达,因此家长要格外针对孩子舌头的位置进行运动训练;
2.嘴唇的张合训练,嘴唇的张合、用力大小影响着许多音节的成型,比如爆破音;
3.培养发音的肌肉记忆,家长可以辅助孩子有意识地调整口腔的形状和部位,模仿标准发音的姿势,并通过不断的重复和练习,从而培养出正确的发音肌肉记忆。
训练意义:
口腔这一整体作为发音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配合程度的高低影响着儿童的发音清晰度和准确度。因此,在儿童语言教育的初期,对孩子口腔(声腔)进行针对性训练很有必要。
语言机构这样说在语言教育的初期,语言训练最好是遵循先基础后提升的情况,将孩子的语言基础夯实,避免在后期的语言发展过程中被其他因素干扰,从而耽误自身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