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

星洲看历史 2023-05-04 07:36:00
刘邦死的时候,杀白马,要求所有人发誓,自己死后,非刘姓不得封王,否则天下共讨之。也就是说,在刘邦的心里,异姓王这种东西,就是最大的祸患,绝对不能留的。开国的时候,不得不封了那几个异姓王,但是先后都给刘邦搞死了。刘邦骨子里是不想封异姓王的,王位么,皇子可以当,但是异姓就算了。 偏偏韩信,却是必须要封的。军功第一啊!军方第一大佬啊!不封他的话,怎么都说不过去。而且韩信干了一件让刘邦非常无奈和愤怒的事情,就是逼刘邦封他当王。和项羽决战之前,韩信在齐国,平定齐国后,给刘邦上书,大意是,齐地叛乱不休,是因为齐地没一个老大,不如你封我当代理齐王吧,我保证以后齐地就不会再发生叛乱。 接到韩信的信后,刘邦心态崩了!但当时形势逼人,刘邦想战胜项羽,必须要韩信来参战,无奈,只能听了张良的话,封了。而且刘邦的确是个当老大的气度:那就直接封你当齐王,搞什么代理,不用代理了,直接你就是齐王了!而这个王,是刘邦绝对不想封的。 韩信是靠这种手段,当上了齐王。这触犯了刘邦的大忌。同时,也为君臣的关系决裂,埋下了伏笔。 战后,一统天下的刘邦,很快就想了办法,收了韩信的兵权,把韩信从齐王,改为了楚王,为的是收兵权。韩信肯定是不满的。但是他忍了。当王就行,还没超过韩信的底线。许多人有个惯性思维,认为父死子继是理所当然的,实际上权力的继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 从远了看有秦始皇两儿子公子扶苏和公子胡亥的生死时速。从理论上来讲,扶苏武能带领十万兵马纵横漠北,驱逐匈奴,文能熟读典籍,上能让秦始皇器重,下能得天下士人百姓之心,就连陈胜吴广起义,打的也是扶苏的名号。这种人怎么可能输? 再看看他的对手胡亥,作为幼子,毫无功绩可言,能力一塌糊涂,是个凭借年龄优势,靠卖萌撒娇赢得老父亲喜爱的傲娇小男孩,这种人也能被李斯、赵高这种一流的权谋大家看上,力推上位? 结果大家也知道了,扶苏兵败身死,胡亥顺利登基,现实总是这么出人意料。实际上胡亥能赢,靠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依靠赵高、李斯这批老臣。 那赵高、李斯就不知道胡亥是个废物?当然知道,不过他们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罢了。赵高作为胡亥的老师,又是胡亥上位的第一功臣,当然深得胡亥信任,皇帝对他言听计从,他不就是皇帝?至于他后来杀了胡亥自立,那也是后话了。 李斯则是因为害怕扶苏上位后他要靠边站,因为扶苏手底下也有自己的亲信,比如蒙恬蒙毅兄弟。 总之,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他的地位是不可撼动,但他死了,胡亥、扶苏、李斯、赵高,甚至蒙恬蒙毅都有可能上位,因为没有人占据绝对优势。 刘邦的问题也同理,汉家天下是围绕刘邦建立的,刘邦在的时候所有人围绕刘邦转,没人有能力撼动。但刘邦死了,谁有这个能力让大家都绕着他转?汉惠帝➕吕后的组合勉强可以一战,但功臣们其实有点看不上孤儿寡母,其他的刘氏诸侯王也虎视眈眈。 所以吕后要努力提拔娘家势力,拱卫自己儿子。 但吕后一死,吕家是完全没能力抗衡功臣和刘姓诸侯王的。所以不是吕产、吕碌能力不行,是功臣和诸侯一力降十会。周勃跑到禁军,喊了一嗓子追求刘家的跟我走,禁军直接跟着他跑了,这种条件下,吕产吕碌再有本事也没用。 这还是韩信、英布、彭越这帮大佬都死了的情况下,能力最差的丰沛老乡和刘邦的不肖儿子、孙子们都这么难对付,打的一塌糊涂。 如果把韩信、英布、彭越这种水平和实力都高功臣和刘姓诸王一个等级的bug放出来,局面恐怕更出人意料。 杀韩信,只因为韩信功劳太大、名望太高、本领超绝,又年轻健康,而且还聪明好学,每天都在进步。假以时日,不可想象。 吕后杀韩信,是为了给儿子扫清道路,因为她知道自己肯定斗不过韩信、彭越、英布,所以趁着刘邦还在,赶紧动手。刘邦未必是想杀他的。 韩信从一开始,人设就不是板荡忠臣,他不是沛县党,不是嫡系,正式成为刘邦集团核心成员是在拜将之后,此时的刘邦是汉王。 萧何对刘邦说的话也很有意思“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可以见得,韩信是帮刘邦夺取天下的。 韩信的追求是夺取天下,拜将封王,无双国士。刘邦的追求是做皇帝,二者关系说破天算是个合作。这点跟张良萧何那帮铁着心跟刘邦混的人不一样,因此韩信眼见着没指望就跑路了,还是萧何拉了回来 所以在平定齐国之后他要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在韩信自己看来,这个要求很合理。不过听到这一要求的刘邦暴怒,幸亏有张良陈平二人提醒,刘邦才封了韩信为齐王。 可以见得,在刘邦心里,韩信是给我打工的,不过韩信的业务能力很突出,战功很大而已,至于让韩信做王,裂土封疆,刘邦至少在这之前还真没想过,同理,在刘邦心里,是根本就不接受异姓王这一制度的。而韩信的追求,就是拜将封王,做第一臣。这一点上,刘邦韩信有了很大的分歧。 不过形势所迫,后来的刘邦也意识到,不封王,手下的这帮子人估计很难听话,于是再喊不到人被项羽爆锤之后,刘邦狠下心,彭越,英布皆封王,垓下之战终于定鼎。 天下平定之后,刘邦第一件事就是夺了韩信兵权,然后改封楚王,楚地比齐地大,但是比齐地穷,而且齐地韩信经营已久,对于这一改封,韩信肯定很不高兴,不过,也还能接受。说到底,还是在韩信的期许范围之内:自己仍是天下屈指可数的异姓王,况且很显然,其他几个异姓王从名望到地位,都拼不过自己。 然而到云梦泽之后,韩信被降为淮阴侯,此时韩信终于无法接受了,在韩信心里,自己是应该是天字号第一功臣,皇帝之下第一人,感受到理想与现实巨大反差的韩信终于想起来造反了,无奈东窗事发,被吕后捕杀。 韩信死前最后说的话是“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从这句话可以见得,韩信确实认真听过蒯通的话,不过当时的他没造反的想法。彼时韩信是齐王,拥兵数十万,从哪里看都是反的最佳时机。彼时未反是因为那时的韩信很满意自身的地位,后来落魄时再想起造反已经晚了。因此韩信的遗言翻译过来就是“妈的,早知道这样不如当时造了你们的反” 刘邦与韩信的理念是有着巨大矛盾的,但是刘邦未必想置韩信于死地,因此在听到韩信被杀之后刘邦是“且喜且怜”。刘邦多希望,韩信可以像同为汉初三杰的萧何张良一样,安安稳稳当个侯爷,偶尔召入宫回忆回忆峥嵘岁月,大家把酒言欢。感慨大风起兮云飞扬,人生风流不过如此。 无奈韩信的想法与自己相差太远,心高气傲的韩信又接受不了做个太平侯爷,再想到自己垂垂老矣,韩信用兵天下无双,太子年幼暗弱,种种现实与可能性交织在一起。 这位兵仙,无双国士,大将军。 杀了,就杀了吧。
0 阅读:5

星洲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