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外贸实战:职场焦虑大部分来源“我已经离不开这家公司了”

利贸咨询 2021-07-27 15:33:17

很多人会用“想那么多干吗”或者“只有这么做才对”来回避哲学的根本,他们自动放弃作为“人”的最宝贵的特性,只去满足最浅层面的欲望和安全感。即便偶尔发问,也只是为了趋利避害,让生活过的“更好”。

区别一个人是否具有理性特质,只需看他经常问的是“为什么”还是“怎么样”----前者用问道来探索生命,后者却只追求“正确的方法”,来对抗生命本质的无意义感。

——《醒来》丁锐

《醒来》这本书其实已经是笔者第二遍读,他讲的很多东西是对生命的探索和心理学的内容,跟我们的关系似乎“不大”,但是每次读我都会要求自己不去深想,有些书读太多会睡不着觉的。

但是这段话我觉得却可以拆开深深地讲解一下:为什么与怎么样。

前者是探究这样的现状或者这样的结果、解决方案的原因,基于原因,再去给到自己的答案。

后者是探究解决方案,我不关心怎么来的,我只关心如何解决现在的问题或者困境,或者干脆点,直接说需要我干什么好了。

知道的多了,并不会让你睡不着

知道的多了,不是什么好事。好像是现在职场人的共识,因为知道多的人会睡不着觉?然后就安慰自己,要接受自己很普通,很平庸,大部分的人一辈子只是一个普通人。

其实这个观念是把知道的多了跟想的多了画上了等号。当你思虑过甚,确实很容易睡不着觉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你不应该知道的太多。

记得曾经写过两篇文章,一个是大公司病,一个是小公司病,都提到了一个观点:从成本的角度讲,企业希望将人培养为专才,少部分人在专才的进程中成为了行业里的top,但是大部分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螺丝钉。

你是企业的不可替代,还是企业是你的不可替代

逐渐,你看不到零件的全貌,你也不关心这个机械是如何运作的,你成为了你理想中的“平庸”,你会发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是“零”迁移性,你不是企业的不可替代,一大堆小年轻在你身后排队,但是企业是你的不可替代,你在一个公司7年10年,你会有出去的焦虑,因为你不知道你在其他地方是否会比这里过的更好,甚至害怕面对职场上的被选择。

最近的一个咨询者的问题是这样的:在一个相对挺大的公司7年(在行业中也是比较厉害的),从没毕业到现在,一个初中级管理的岗位,有带过20-30人的团队,业绩做的也不错。纠结要不要离职...

其实在他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的离职的迫切性:非常迫切,完全不想待了,但是害怕面对的是市场的挑选,别人会问他:你在这个公司这么多年,没有到一个较高的职位,我觉得你是在“养老”。因为就算 你有漂亮的履历,但是还有两个“雷”无法排除:

你的漂亮数据是企业给你的还是你自己的努力?毕竟你的公司已经非常厉害了,已经有行业知名度了,那么你如何证明你的业绩跟你的能力的关联度呢?

你做管理,是真的有管理能力,还是靠年限熬上去的?在大公司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有一些并没有“匹配的能力”因为机遇或者年限成为了那个领导。有些人补充完善自己,最后成功匹配了,但是有些人,站在那个地方,毫无建树,只是名头好看 。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情况,你面对面试官的问题,你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对你来说可怕吗?

别着急,还有更可怕的呢?大部分面试官并不会跟你聊这些,他们只是在心里有了疑问,然后希望在你的面试过程中找到自己疑惑的答案,如果没有,ok,你gameover了。

这可能是很多人被KO的原因,你可以自己对号入座一下。

话题扯远了,扯回来。

就算是螺丝,也要做不可替代的那个

你要有自己的职业危机感,当你逐渐被“螺丝化”,你要能自己打破螺丝。这就是从怎么样到为什么的过程,当你了解背后的运作原理,并且去思考如何修理零部件甚至是更换调整零部件,那么你无论在哪个公司,都可以过的很好。笔者就这么笃定的下了结论。

可能有些人会有疑惑,真的可以去问吗?当然,如果你的领导害怕有人挤掉他,那么就告诉他,只有你上去,他才可以去更高的位置。这是领导的问题,而不是你不能改变的原因。

我不想聊什么人生的意义,或者对人生的探究。只想把这个道理用在职场上,这个是你的资本,是一直跟随着你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你跟老板议价的能力”。

0 阅读:2

利贸咨询

简介:诊断式外贸咨询服务创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