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回避长者贫穷的问题

坚料瑶 2024-10-10 08:26:43

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特首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前夕,香港的贫穷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乐施会上周发表的报告指出,香港有超过139万人处于贫穷状态,贫富差距的最低与最高收入家庭月入差距达81.9倍。港大教授叶兆辉则指出,今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贫穷情况已在各区「遍地开花」,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老化加剧。

民间的调查和报告,数字惊人,政府并不完全认同,其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过,贫穷问题不可忽视,政府须有准确的判断,尤其不能回避长者贫穷的问题,必须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贫富分化问题一直是困扰香港社会发展的重大民生难点问题,香港贫穷人口持续增加,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老化的趋势上升。香港没有完善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长者退休后就没有收入,很快就堕入贫穷的群体中。

社会上有不少关注贫穷问题的机构、学者,倡议订立贫穷线,以利政府更好地制定措施,解决贫穷问题。一些机构更自行订立辨别贫困的标准,比如,乐施会就依据政府统计处2019年至2024年第一季的《综合住户统计调查》数据,将家庭住户的原住户收入低于该规模住户收入中位数50%,定义为贫穷住户,而居住在该住户的人则被定义为贫穷人口。对于这一贫穷的定义,政府并不认同,认为定义贫穷不能只计算收入,还须计算个人资产,以及其他方面的资助,例如公屋等。

只计算收入的贫穷线定义,当然比较粗略,未必能准确地反映出香港社会的贫穷状况,政府不采纳这种定义模式,有其道理,也未必是出于担心贫穷人数年年增加怕被批评的考量。不过,政府不采纳社会上提出的有关贫穷的定义,但又不提出自己的定义,就会令人提出质疑,政府到底能否准确掌握社会的贫穷状况,乃至政府是否有决心解决贫穷问题,都令人产生疑问。

政府自2012年成立扶贫委员会以来,一直展现出重视解决贫困问题的姿态,但贫困问题不仅未能得到缓解,更加持续变得严重,引起社会关注。本届政府重组扶贫委员会,提出精准扶贫的策略,研究和识别精准扶贫的目标群体,推行扶贫政策。

精准扶贫策略之下,政府推出的主要的扶贫措施有几方面,一是针对跨代贫穷的「共创明Teen计划」,二是协助解决基层单亲家庭的在校课后托管服务计划,三是改善劏房户生活环境的社区客厅计划。平心而论,这些针对特定贫穷群组的政策,确实能令受助者得到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面对的实际困难。不过,这些政策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受助范围过窄,二是解决贫穷问题的力度有限。

从香港社会现实看,香港的贫穷问题最严重,贫穷人口数量最多的群体,乃是退休后的长者群体,政府的扶贫政策不应避开这一群体,精准扶贫如果未能面向这一群体,推出具体的政策措施,就很难根本性地解决日趋严重的贫穷问题。

长者贫穷的问题,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面对的问题,不少国家和地区也已经推出各种办法,解决问题,其中一项比较普遍使用的办法,就是延迟退休年龄,让身体状况仍然可以应付工作的长者,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增加收入。

今时今日,生活条件改善,医疗服务提升,人类的平均寿命持续提升,一部分欧洲国家已推动延迟退休的政策,既可解决长者贫穷问题,也能纾缓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内地不久前也推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应对人口老化和生育率降低的问题。

香港虽然没有法定的退休年龄,但并非完全不能考虑延迟退休的政策。比如,因为许多大企业都会参考政府公务员的退休年龄规定,制定自己的退休政策,政府是否可以考虑将公务员的退休年龄适当地延后?此外,政府是否也可以考虑推出税务及其他的优惠或扶持政策,支持及鼓励私人企业聘用已届退休年龄,但仍具有工作能力的长者?再者,政府能否带头推动针对中老年人的职业培训,协助中老年人解决不适应数字经济新形态的数码鸿沟等实际问题?

贫富分化问题如果未得妥善处理,香港经济、社会发展都会被拖后腿。香港最突出的贫穷问题,就是人口老化之下的长者贫穷问题,政府须正视这一问题,并着手研究解决,推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文:文武



0 阅读:3

坚料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