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物质激励不再足够,如何点燃员工的激情?

我是一秒育儿 2024-04-27 09:07:00

在一次高级管理干部培训班上,一位来自四川的学员分享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2008年,当汶川大地震震撼全国时,他身在外地,心急如焚却联系不上家人。

在这个紧急关头,他意外地接到了客户的关心电话。与此同时,他的主管和上级领导却迟迟没有表达任何慰问。这位学员在讲述这个故事时,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光。

有人可能会问,不就是一个电话吗?为何如此激动?这是因为,激励就在这些细微之处。客户的电话是正激励,而主管的沉默则是负激励。

这个案例生动地展示了激励的力量。激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奖赏,更是心灵上的慰藉。正如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Berelson)和斯坦纳(Steiner)所定义的:“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激励是一种精神状态,它能够激发、推动并加强人的行动。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激励就是激发人的真善美,约束就是抑制人的假恶丑。激发正能量,抑制负能量,就是激发活力的本质。

一谈起激励,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金钱,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金钱似乎是这个世界的主宰。然而,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认为,金钱并非激励要素,而是保健因素。

20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对美国匹兹堡地区的200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传统的激励假设,如工资刺激、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都不会产生更大的激励;它们能消除不满意,防止产生问题,但这些传统的“激励因素”即使达到最佳程度,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激励。

换言之,以物质激励为内容的保健因素,消除不满意,带来满意,只能使员工不会离开公司,而不能保证员工持续地为公司做贡献。真正的激励要素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成就、认同、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针对中国企业员工激励要素的相关调查,也证明赫茨伯格激励理论成立。成就、挑战性工作、认可与尊重、关系的和谐、职业提升等同样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激励要素。

我们的员工并没有掉到钱眼去,我们的管理者也不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花钱买不到真正的积极性,花钱只能买来唯利是图的人。国人有一个传承很久的价值主张:为朋友两肋插刀,士为知己者死,这不是钱的事。

非物质激励与物质激励同样重要!物质激励是必要的基础,但它有刚性,会懈怠,产生沉淀;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相结合,犹如核裂变,能产生出巨大的能量。

不管是物质激励,还是非物质激励,都应力出一孔,导向员工的活力激发、潜力挖掘和持续创新。物质激励如山,如父爱,厚重,刚性;非物质激励如水,如母爱,温暖,柔性。

员工获取的物质激励来自公司,决定于公司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体系;管理者能够给下属的只有非物质激励。与物质激励相比,非物质激励的成本更小,但效果更大,更持久,边际效应是递增的,而不是递减的;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封邮件,一个短信,都是非物质激励,可谓一草一木总关情。

中国古人荀况言: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干部大会上有一幅宣传画:非物质激励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斯言诚也!人没有优点,没有缺点,只有特点。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每个人都有大能量,但都需要激发。

当然,激励他人不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被激励的对象不仅仅是下属,还可以激励上级、激励同事,激励一切可以激励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被激励的需求。另外,千万别忘了,还有自我激励。

物质激励依据的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制度,非物质激励来自管理者的领导力。制度的衡量标准是科学与理性;而领导力的衡量标准是人性与艺术。

伟大的领导者都是激励大师,更关注人和人性,能够持续地影响其追随者;而平庸的管理者更多的是眼中有事,目中无人,最后变成了“伟大的个体户”。

有效的非物质激励不是工艺,是艺术,因此需要潜心地感悟、领悟,应坚守“唯悟主义”。非物质激励无定式,无大全,无宝典,无秘籍,它基于人性,基于动机,基于心灵,基于需求,基于真诚。直达心灵,直达人性。

有效的非物质激励的核心在于胸怀他人的品格,那种为激励而激励,出于个人私利的所谓激励,肯定是矫揉造作与虚情假意的表演,假以时日,总有穿帮的时候。

激励的本质在于激发个体的内在潜力,引导他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金钱等物质激励虽然重要,但非物质激励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

一个真诚的问候、一个认可的眼神、一次及时的鼓励,都能够成为点燃激情的火花。

管理者应当认识到,激励是一项艺术,需要基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真诚关怀。通过物质与非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我们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表现,还能够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工作环境。最终,激励的力量将汇聚成推动组织和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0 阅读:0

我是一秒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